时评丨隧道增设逃生梯凸显生命至上

■ 陈 辉

据报道,近日,河南省郑州市在京广隧道加装19条逃生梯,逃生人员借助该梯可从隧道底部攀爬至上方路面,在逃生梯旁边,还张贴着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和逃生标识指引,提高应急疏散能力。

经验教训值得深思。众所周知,去年7月20日郑州发生罕见特大暴雨,导致京广快速路北隧道发生淹水倒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每一起安全事故的背后,都关联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虽然这种不幸事故的发生有极端天气的客观原因,但也与长期以来在城市建设中重表面轻里子,以及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薄弱不无关系。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庞大而复杂,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查缺补漏、总结提升。在隧道安装逃生梯,就是对城市管理中暴露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完善,在雨季尤其是遇到大雨,车辆不小心驶入隧道危及生命安全时,车上人员能借助逃生梯及时逃生,着实为一种有效的救生方式。不过,逃生梯的安装要因地制宜,是否方便、实用也要纳入考虑,安装好后,还要向市民大力普及逃生梯的使用方法。此外,还可以考虑增设一些救生圈或者应急抽水设备等,最大限度预防事故发生。

我们常说“有备无患”。多一种救生方式就多一分安全保障。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对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带来新的压力和考验。我市城区中不少路段都建设有下穿隧道,相关部门还在隧道底端设置了涉水警戒标志,可是在极端天气出现时也不排除因驾驶人员视线不清或一时疏忽而不慎驶入被困的情况发生,这时,提高自救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郑州的经验做法,在城区各个隧道因地制宜增设逃生梯、救生圈等设备,做到“宁可备而没用,不可用而无备”,进一步提升风险应急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林晓萍

(作者: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