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梅州两地同根——走进中共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祖籍的探源之路

有传闻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的祖籍在梅州市,但从未被证实。为了调查事实,去年12月6至8日,笔者一行人专程前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考察访问邓恩铭的出生地、青少年生活之地,就有关邓恩铭的祖籍情况进行了梳理调研。

我们拜访了邓恩铭的侄子邓碧飞、邓碧林,以及侄孙女邓庆梅。他们说:“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祖籍地在梅州,但由于搬迁时间久远,我们担心家乡人不认识,因此一直以来,虽有回梅州寻根问祖的念头,但是没有付诸行动。这次你们来找寻邓恩铭叔父的足迹,我们很高兴。我们决定在邓恩铭诞生120周年,也就是建党100周年之际,组织家族成员前往梅州,拜祭祖先。”

邓恩铭(1901-1931)

邓恩铭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13位代表之一,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堡寨子里。1915年,当反日讨袁的爱国运动波及荔波县城的时候,忧国忧民的邓恩铭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开始参加政治运动。

1917年9月,邓恩铭背井离乡从贵州荔波来到山东济南,投靠在山东任县官的叔父黄泽沛(黄泽沛的父亲原名邓锦臣,是邓恩铭的祖父邓锦庭的同胞兄弟,儿时过继给姑母家而改姓“黄”)。1918年,邓恩铭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在学习期间,邓恩铭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到学生运动中,成为省立一中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

1920年夏秋之际,邓恩铭和另一位青年领袖王尽美一起,联络一批向往共产主义的进步青年,秘密成立了济南康米尼斯特(Communist,共产主义)学会。1920年8月,王尽美、邓恩铭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开始筹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6月,邓恩铭和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中共一大。1922年初,邓恩铭作为山东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5月,王尽美、邓恩铭等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亦称山东分部),发动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发展党团员,壮大党组织,成立了青岛各界联合会,壮大了反帝爱国力量。1927年11月28日,邓恩铭主持召开了中共山东省常委第七次会议,邓恩铭担任省委书记。邓恩铭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山东省委的指示,带领青岛市广大党、团员深入工厂、学校,组织工人、学生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使一度低落的青岛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再次高涨起来。

1929年1月,因叛徒告密,邓恩铭第三次被捕。从入狱那天起,邓恩铭就挑起了组织狱中难友进行斗争的重任,并组织了两次越狱。邓恩铭与刘谦初、卢一之、雷晋笙、刘一梦等一起建立了狱中党支部,有组织地领导狱中难友的斗争。邓恩铭等被捕后,中共中央、山东党组织和各界人士积极进行营救,想方设法保释他出狱,由于被识破,营救运动失败。1931年4月5日凌晨,邓恩铭从容就义。

↑贵州荔波恩铭广场 (邓锐 摄)

乾隆年间邓氏祖迁居荔波

在荔波调查期间,邓恩铭的侄子邓碧飞、邓碧林,以及侄孙女邓庆梅,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料,我们经过整理发现,邓恩铭的祖籍地就是梅州市梅江区。

邓氏受姓曼公,发祥南阳。传至94世邓志斋,号太乙,生九子:文、行、恭、敬、仁、义、礼、智、信。据族谱记载:太乙公是南宋进士,官至广东提举司,因业绩优异,拟将提拔,乘船进京(临安,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由于海上遇到海盗,官牒被抢,万般无奈,沿途乞讨,来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洋坑,定居下来。

九房信公(三九郎),妣陈氏、肖氏为妻,生二子,长锜一郎公、次铭二郎公。为避政治风险,要求妻子向南向北避难,三祖锜一郎公定居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三世祖铭二郎公在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梅塘村落基下来,铭公生一子,子用公。四世祖子用公生二子,长宗仁,次宗义。五世祖宗义公生三子,长前定、次前兴、三前德。六世祖前兴公传七世祖广荣公。七世祖广荣公传八世祖六郎公。八世祖六郎公,传九世祖长英秀、次英鉴。英鉴公传十世长汝爵、次汝用、三汝敬。

↑梅江区三角镇龙子村邓氏祠堂全貌 (邓锐 摄)

根据荔波邓氏家族的开基祖邓沛璋及其妻子金老太君的墓志铭记载,荔波邓氏家族开基祖邓沛璋从“粤之梅州罗衣堡大密约”来荔波。根据历史资料,雍正在位仅十三年,邓沛璋出生于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733年12月19日),那么,乾隆即位时,邓沛璋三岁,他少壮时“有志于四方,于是遨游”,之后始“有先而卜居”荔波,此时他可能是二三十岁。清嘉庆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1809年2月22日),邓沛璋七十六岁寿终。因此可以判断邓氏迁居荔波时间为清乾隆年间。

在现荔波九阡镇水昔村的邓沛璋墓是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立的,碑上留有儿、孙、曾孙的名字分别为:男:莲珍(国学)、蓬峰(贡生)、莲芳(库生)、莲魁(庠生);孙:宗新、宗舜、宗治、宗周、宗训、宗时、宗禹、宗明;曾孙为:烨、煜、端、灼、炼、潘、炤。邓沛璋妻子金老太君的墓碑是清嘉庆十七年立的。邓恩铭出生(1901年)距邓沛璋墓碑建立只有92年。以邓恩铭烈士一辈往上测四代应与邓沛璋墓碑上的曾孙辈衔接。九阡一带是水、布依、汉、苗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汉族人口较少。邓氏后人与水族通婚,生活、风俗习惯同化于水族,语言也是水语,融化成了水族。

↑作者在与邓恩铭侄子邓碧林核对族谱。

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龙子村祠堂的神龛可以看出,十世祖汝敬公偕妣温氏于明末清初,搬迁至梅县白土堡瓮子树窝(即今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龙子村),汝敬公传十一世思荣、思华、思贵、思福;十一世思福(龙生) 由白土堡瓮子树窝迁往梅县罗衣堡大密约庆斗坑立业,生数子,其中,十二世文清(沛璋)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十九日,因为庆斗坑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生活日艰。十三世连珍、连魁、连光、连焕、连升、连辉开始,邓氏族人往外迁徙成为常态。清乾隆年间,年少而志在四方的文清(沛璋),长途跋涉,经过广西,迁往贵州荔波。邓沛璋的儿辈:莲珍(国学)、蓬峰(贡生)、莲芳(库生)、莲魁(庠生),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龙子村的十三世连珍、连魁、连光、连焕、连升、连辉是一脉的。

撰文:邓锐

实习编辑:黄书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