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桂贤|鲫鱼破背理唔当(俗语正解三)

菱歌  摄____________

□丘桂贤

——————

“鲫鱼破背理唔当”或“鲫鱼破背理唔该”,是指不敢当,此礼承受不起;或者说是礼(或理)反了,不该如此。

这俗语是歇后语“鲫鱼破背——理唔当”转化而来,亦是客家山歌常引用的歌词,如有一句山歌唱道:“师傅扛茶徒弟食,鲫鱼破背理唔当。”“扛茶”是大埔的说法,梅县各地多说“端茶”。

这句歌词的意思是,师傅恭敬地给徒弟端茶,这万万不得,徒弟对此礼承受不起。也就是说,这样由尊至卑,由上至下的礼待,当是礼倒过来了,礼(或理)不该如此。这种山歌体是“瘌翻歌”(或称“拉翻歌”),常用于调侃、戏谑和讽刺的场合。

鲫鱼,乡村常见鱼,与小鲤鱼相似。乡村的“土鲫”体小而扁,且背脊隆起,俗称拱背,因而“鲫鱼背”多用于形容山脊狭窄与崎岖。梅州客家人有晒鱼干过年的习俗,人们多选用甜鱼(鲮鱼)、鲩鱼,偶尔也用鲢鱼,这些鱼背部肉较厚。制作鱼干时,人们宰鱼的方式往往不是破肚,而是破背,这样是便于晒干厚厚的背部肉。显然,人们不会选用鲫鱼制作鱼干,因为鲫鱼刺多、肉少。鲫鱼只用于煎或煲,如鲫鱼煲溪黄就是一道菜或药膳,且人们往往不太吃其肉,只是喝其汤,民间认为鲫鱼汤去“积”、除湿。鲫鱼不适于制作鱼干,因此人们宰杀鲫鱼都是开膛破肚,而不是从脊而下地破背,若真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是违反常理了,亦即是俗话所说的“瘌瘌翻”做事。

“师傅扛茶”与“鲫鱼破背”都是“瘌瘌翻”行事,前者是违“礼”,后者是违“理”。当然,“礼”与“理”是相通的,以理喻礼,以礼谐理。谐音双关是客家山歌最具特征的表现手法。

追寻一些山歌或俗语资料时,发现该俗语亦有不同的写法,如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先生撰的《粤东之风》所记录的是歇后语“鲫鱼破背——唔(鱼)当”;民间尚有一种歇后语叫法:鲫鱼破背——理唔该。显然,这里的“唔当”“理唔该”与“理唔当”都是指不恰当,不该如此。

本来,“理唔当”的含义是指不恰当。这里的“当”客家方言本读作[tɔŋ52],读去声声调,但“理(礼)唔当”又多用于表示“不敢当”的场合,因而“当”又转读平声声调了。显然,“理唔当”“理唔该”都是谦话,其义是指不敢当,此礼承受不起。

————————

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

客家版投稿邮箱:mzrbkj@163.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