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自制的五谷粉

□陈诗良

柠萌  摄

“你把这瓶五谷粉带去梅州,有时肚子太胀了,可以用来冲点开水喝,很快消化的。”新冠疫情暴发那年,我们一家人刚好从梅州回福建安溪老家过年。过了正月半,我们整理行装离开家门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

母亲口中说的“五谷粉”,由大约150种不同谷物、不同分量调配复合制作而成,是安溪老家流传下来的“秘方”,专治胃肠炎或消化不良等症状。母亲回忆说,她第一次做五谷粉,是我结婚那年。

我出生在安溪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989年来到梅州参军。1999年,我与一位贤惠的客家妹结为夫妻,在老家举办了一场婚宴。在那个年代,按闽南风俗,主家宴请亲朋好友,一般都要来个三五天的“流水席”,办完酒席,为了不浪费,主家会把余留的饭菜要么给帮忙做事的堂亲,要么给邻居。那一次,有一位堂亲媳妇对母亲说:“素妹,余留那么多饭菜,你可以留一些做五谷粉啊。”

小时候,母亲见过五谷粉,但从来没有做过。这位亲戚的好意触动了母亲。于是,她赶紧拿来筷子,夹起酒席上那100多种余留的食物,再加入事先蒸熟的地瓜等一堆“五谷杂粮”,分别放置在几个大大的竹筛上,拿到有太阳的地方连续晒几天。晒干后,母亲再把这些食物放在大锅里,点燃木柴,慢慢地把它们烧熟烧透。在制作过程,母亲要时刻盯住锅里的食物,掌握好火候,否则一旦烧过火就会前功尽弃。

经过几个小时的烧烤,母亲终于把这些“五谷杂粮”烧成木炭似的硬邦邦、黑乎乎、非常难看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母亲再拿来古老的石具,轻轻地将它磨成粉状。然后,找来纱布慢慢地过滤,一点点摇,摇出了一堆又黑又细的五谷粉,最后找来玻璃瓶一罐罐地装好。看着自己第一次做成的五谷粉,她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她还把五谷粉送给了那些因长期干农活劳累而胸闷的邻居。

在闽南,许多农村人都懂得,想做成一瓶五谷粉,单靠三五种食物是没有效果的,必须要由100多种食物组合而成。此后遇上堂亲或邻居举办酒席,母亲便会找主家“要回”各种各样的食物,带回家自制五谷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母亲认为做五谷粉要增加更多食物。于是,她掏钱到隔壁小店,买来一些龙虾、香蕉、糖果等,与酒席上带回来的食物混在一起共有150种左右。然后,母亲开始忙碌起来,晒干、烧烤、磨粉……

有一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对母亲说:“妈,我胸部闷闷的,有什么秘方可以缓解吗?”

母亲开始唠叨起来,赶紧从古老的碗柜里拿出五谷粉,舀了一汤匙放在碗里,倒进一些温开水,不停地搅拌均匀,再放几滴白酒进行搅拌,随手拿给我喝。果然,第二天,我的胸部就不那么闷了。归队前,母亲在我的行李里装上一瓶五谷粉。母亲一直坚持自制五谷粉。村里人听说她做的五谷粉有保健功效,有的付钱请她做,但母亲总是笑着说:“我不是做草药的,五谷粉送给人家吃可以,但我从来不卖。”

不管谁需要,母亲都会把自制的五谷粉毫不吝啬送给他们。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