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之忆

□罗琼

柠萌  摄

丰顺县地处潮客相交之间,旧时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汤坑被桶(被子)留隍席,苏州妹子潮州屐 ”,可见草席在本地闻名和受欢迎的程度。

据丰顺县志载,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有一姓陈者从福建漳州迁来丰顺县留隍环联村(今属环市村)下栅定居,带来草种和织席工艺,进行种植和编织,拉开了留隍编织草席的帷幕。从此,留隍草席就随着陈氏家族的繁衍而发展起来,成为20世纪中期当地一项家庭重要生产项目,留隍镇环市村成了丰顺县著名的“席村”,2016年8月,留隍草席列入梅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留隍草席用水草和黄麻编织,平整柔滑,坚实耐用,吸汗透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产品进入平常百姓家,草席逐渐退出了生活的舞台,剩下为数不多老一辈的人还在使用。

草席原材料还有灯芯草、兰草、蒲草、蔺草等。它的使用历史悠久,唐诗人白居易诗《九日题涂溪》云: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江南的蔺草席已远销各地甚至海外。到了清代,蔺草席生产达到鼎盛时期。

今年的初夏,感觉闷热时,我找出原来用了一年多的竹席想洗刷晒干再用,打开一看才发现那些细小密实的竹丝竟然有几根挣脱束缚窜了出来,担心睡觉时划伤皮肤,决定弃用重买。于是到专门经营日用品的街上看看,一间小店的老板娘热情地介绍了一种浙江出产的草席,据说是用一种叫“兰草”的材料制成的。淡绿色的席面,四周镶上带花纹的棉布绲边,尾部左右各有两朵机织的兰花图案,看上去清新淡雅,摸上去手感很绵软,草质均匀干净,做工精致,还顺带送了一对同样款式的草编枕套。于是,决定买来试用。新草席洗净摊晒在阳光下很快就干,当晚,躺在这带着淡淡青草植物香味的浙江草席上,舒服极了。

记不清之前最后一次用草席是什么时候了,我家有好几年来夏天都是用竹席,它凉快,光滑,容易清洁打理,也曾用过小方木块织成的木编席子,但里面装饰的珠子经常要缠夹头发、纽扣什么的,很快就遭淘汰了。不过,竹席虽然使用的时间最长,但是它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竹席本身寒凉,加上空调的作用,凉意逼人,一不小心容易受凉,或者起床后腰酸背痛。想想改用草席应该是折中的一种选择——既达到凉快的目的,又不至于伤身体。

小时候在农村,可能是竹席市面上少且价钱较昂贵吧,几乎家家户户夏天都用草席,铺在床上睡觉或顺手一卷带到门坪、露台,找个合适的地方铺开,或坐或卧,即可三五知己、一家大小乘凉闲聊、品茶休憩。以前的草席款式简单、做工粗糙,一般都是那种粗大草秆分成片状编织后,包上棉布绲边再染上红蓝两种颜色,最容易破损的就是四边上的绲边,草丝窜出,若不及时用布缝补好,破损处很快便会扩大烂成一个窟窿。草席本就花花绿绿,加上不同花色的补丁更显得丑陋不堪,但这却是农村家庭随处可见的一景——在有太阳的日子,房舍的屋檐下、禾坪边的竹竿、草垛上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