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纪念曾国藩联

菱歌   □杨史辉

丁日昌一生宦海升沉与曾国藩关系甚大,总离不开曾国藩的提携。丁日昌清咸丰十年(1860)8月调任江西吉安卢陵知县, 1861年春月,太平军李秀成部西渡赣江,攻下吉安府邑,丁日昌与知府曾咏弃城而去。数日后密遣死士爆破城中火药局,收回吉安府邑。丁日昌被朝廷以弃城罪革职。当时曾国藩正率湘军在安徽作战,丁日昌转投其幕中,为其襄办军务,1862年5月被派往广东督办厘务和火器。丁日昌的才华受到曾国藩的器重,此后一生受曾的影响很大。

清同治十一年(1872)时丁日昌在揭阳养病,丁日昌在揭阳听到曾国藩去世的消息时,写下痛彻肺腑的挽联《挽曾文正公》:

苫块剩馀生,九原无伴应招我;

斗山今失望,四海何人不哭公。

苫块是孝子守孝之称,亦作“苫条”,“寝苫枕块”的略语。苫,草席;块,土块。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九原是黄泉的意思,是说曾国藩在九泉之下无人做伴,自己不久也要跟随曾国藩到地下。下联的斗山,斗是北斗星,山是高山,高山仰止,失望就是看不见了,天下都在惋惜,对曾国藩之死,甚感悲怆。李鸿章读此联,致丁函说:“侯相(即曾国藩)之变,实出意外,尊联‘九原招我’,沉痛而语意过激,读之令人心酸!”

清同治四年(1865)时任苏淞太兵备道的丁日昌在上海道署西侧建一花园,“内疏池叠石,环莳花竹,玲珑其峰”,请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题名。何绍基将园名为絜园,取“絜白戒养之意”,并作《絜园记》。同治十二年(1873)丁日昌在揭阳榕城东门建花园,仍然使用这一名字。在《济阳世泽序》中有一段记载:“公于揭阳东郊辟地五亩,营建小园名絜园,沟通榕江支流,容小艇来去,堆土成山,多植果树,得以饷宾朋。庭砌阶岸,遍植水陆草木之花,赏其清妍……”当年园中还种养奇花异草、珍禽,如五更鸡、金丝猴、梅花鹿,絜园襟紫陌而依榕江,带水负郭,地僻景幽 ,古槐接天,苍松蔽日,怪石奇花,为揭阳当地名园。园中的建筑有五间楼、三间屋、待月亭、水亭、草堂、东山亭、半园等,丁日昌特意在园内建造曾文正公祠纪念恩师曾国藩,祠成,有联纪之:

风雪记横江,别时握手悲号,三日流连抵千古;

功名真盖世,天末一廛瞻拜,中心诚服复何人。

联有跋,可知建祠的来龙去脉,原文如下:“庚午冬,日昌扶侍先慈灵輀南归,路过江宁,公冒雪刺小舟迎至下关,握手痛哭,悲不能已。深谈三日夜,始解缆言别。讵意别甫一年,而公遽归道山,永无见面期耶。园中构一廛奉公栗主于其中,公生平虽足迹未至岭南,然子瞻所谓神在天下,犹水之在地中。公庶几来格来享,真不负日昌瓣香之诚矣乎。”此联上联记述往事,庚午年即清同治九年(1870),丁日昌母亲在江苏病逝,丁日昌遵例丁忧开缺,自苏州扶灵柩回揭,途经江宁,曾国藩亲往吊唁、慰问、送行,令丁日昌大为感动。下联追悼死者,对曾国藩一生高度评价。联语感情深挚,评论精当。

曾国藩谢世3年后,丁日昌题絜园5间楼楹联时,又忆起当年与曾国藩在吴中阅太湖水师、游木渎端园事,因题联“以志感喟”,《百兰山馆诗》附录《楹联》中曰:“戊辰同治七年(1868)春,余偕曾文正公阅太湖水师,事毕,游木渎之端园。余时有归志,公赠诗末云:‘他日故园营一壑,风光可似此间无。’今此园带水襟山,颇似吴中风景,而公已归道山3年矣。因题此联并志感喟”:“此间风景不殊,记取吴中旧诗句;世上园亭多少,谁能枕畔看江山。”

此联怀人写景,追思往事,感念恩师,感慨至深,堪称佳作,也可见丁日昌对曾国藩的深厚感情。

(注:本文资料均来自孙淑彦《丁日昌先生年谱》,作家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文中对联按时间先后记述。)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稿:廖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