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间烟火 | 低到尘埃里

 

菱歌  摄

●唐 梦

20世纪80年代,我和妻子结婚不久就两地分居了。那时我仍然在五华工作,妻子则借调在深圳上班,因为回来生小孩的缘故,调动没有成功。后来小孩跟着我在五华县城居住,我母亲从乡下出来帮忙带小孩,妻子只身前往深圳,到亲戚的大酒楼做收银工作。

那个时期,生活还比较艰苦,领的工资也低。妻子脑瓜子灵活,天生有做生意的聪慧,有一段时间,她为了寄多点钱来给我们补贴家用,你猜怎么着?她逢周末到广州去进回衣服,晚上就在八卦岭工业区摆地摊,售卖的对象自然是工厂里的打工仔、打工妹。

“工商”有时也会来管,有一晚摊子和一袋衣服被“工商”收走了,找熟人好不容易才拿回来。

逢休假到了深圳,我也会和妻子一起看摊。当然,我其实笨头笨脑的,不会卖东西,就只能打打下手了。

有一次一起去广州进货,为了第二天有充裕的时间挑选货物,我们提前一天去广州住下。为了节省差旅费,我们住了非常便宜、几十块钱一晚的“青旅”,就是那种过道也摆有床的低端旅社。

第二天直奔高第街。

广州高第街是一个传奇。高第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为著名的许氏家族的发祥地,是清朝大盐商许拜庭故居所在地;还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许氏家族聚居的地方。

1980年10月,高第街作为广州市第一个工业品市场正式开设,也成为了全国第一条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新潮的服装款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和商贩。主要经营布匹、服装、鞋帽、百货等。

1983年至1992年的十年时间,是高第街的鼎盛时期,前来买衫裤的,除了广州本地市民外,更多的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服装批发商。

我第一次逛高第街,充满了好奇,跟着妻子左挑右拣,采购了满满两大袋衣服,返回深圳。在我假满返回水寨后,妻子继续在深圳白天上班,晚上摆摊。

后来我也到了深圳,在单位上过班,在工厂打过工,在市场卖过菜……经历过种种的辛酸,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回到了梅城工作、定居。

2010年,我们在离城十多公里的乡下蕉板排,开始建造小木屋,后来又在木屋里面,搞了个钢结构的简易居所,取名“梦月居”。前前后后的十年间,我利用假日和业余时间,经常自己动手,搬土,刮墙,贴瓷砖,水电安装,甚至连卫浴设施、智能马桶都是自己安装的,实打实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底层劳动者。

另一方面,却从未放下文学爱好,就是在深圳载菜卖的艰苦日子里,也一直在坚持。那段日子,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来,踩上一部人力三轮车,到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去买菜,一买就是四五百斤,五六百斤,上坡时妻子跳下车来帮忙推车,平路或下坡便侧坐三轮车的边上。载回的菜,除了一部分市场售卖外,大部分送给酒楼的食堂。卖完菜,夫妻俩主要的业余时间,就是读书、写作,一直不辍。

回到梅城之后,妻子主攻小小说,这些年颇有建树。而我除了继续写散文外,十年来更是喜欢上了旧体诗词的写作,虽然没有什么成绩,但也偶有佳句为朋友叫好,心灵便已满足。

塞尔维亚谚语:要谦卑,因为你的肉身来自尘土;要高贵,因为你的心灵来自星辰。

因为人生的坎坷与平凡,我们一直“生活在低处”,主动地放低身段,坚忍地去适应,去调和,而心灵却是积极的、昂扬的。

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一张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我们对于生活,一直以来的态度,也是低到尘埃里,然后仰望那抹湛蓝的天空。至于能否在心灵与命运间,开出绚丽的花来,便且随缘了。

——“世相”投稿邮箱:mzrbbxgs@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稿:廖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