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团组织的建立(1919—1926)——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菱歌  摄)

□李 珊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920年8月,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上海成立,此后,北京、武昌、长沙、广州、南京、天津等地相继建立青年团组织。1922年5月5日至5月10日,来自全国15个地方的青年团代表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1925年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3月,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蕉岭分团的组建,点燃了梅州地区共青团组织的星星之火。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爆发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消息传到梅州,梅州各地迅速响应,通过组织学生演讲会、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抵制日货等多种形式,展开了大规模的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并且创办了《新梅县》《东山》《大声》等一批进步刊物,推动了进步思想在梅州各地的传播。《社会主义史》《新青年》《向导》等一批宣传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刊物也随之纷纷传到梅州。在五四运动的激励和进步书刊的教育启发下,张善铭、廖其清、黄国梁、古大存等一批进步学生先后到广州、北京等地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张善铭、熊锐、黄国梁、杨广存、杨雪如等人纷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利用书信、假期回乡机会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梅州各地的广泛传播,为团组织在梅州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奠定了群众和思想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一大”之后,鉴于发展党员的需要,党内提出了必须重视青年团建设的问题,以便从青年团员之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1921年11月,中共中央局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加快建团工作。1922年3月广东团组织在蕉岭县组织分团。蕉岭县青年团组织建立后,青年学生更加踊跃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成为蕉岭的重要革命力量。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梅州籍青年张善铭、郭瘦真、蓝裕业等出席了大会。

1923年6月17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社正式成立,张善铭任广东新学生社主任。随后,邹师贞、蓝裕业、郭瘦真、廖其清、廖伯鸿、邹浩、张士生等也相继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新学生社。他们利用寒暑假返乡期间,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发展青年团、新学生社组织。1923年张士生以新学生社特派员身份返回大埔发展新学生社和青年团组织,1923年夏成立了广东新学生社大埔分社,1923年冬成立了青年团大埔独立支部。由于陈炯明势力的反动统治,青年团和新学生社组织活动都不能公开也不能继续发展而一度中断。

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蕉岭县青年团组织也继续发展,三圳、蕉城、新铺的团组织相继建立起来。1924年8月,社会主义青年团蕉岭县分团选派了团员丘汉松到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4年12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秘书刘尔崧将宣传资料直接寄给蕉岭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阵地——蕉岭中学书报室。

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两次东征期间,周恩来十分重视潮梅工作,明确指示要发展大学(即共产党)和小学(即共青团),特别要在工人、农民学生中发展。周恩来还亲自到五华县立中学、兴宁兴民中学、梅县学艺中学发表政治演讲,勉励师生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积极组织发动五华县立中学的学生,成立“新学生社”,社员30多人。以“新学生社”为核心力量,组成“五华县学生联合会”。

1925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派张维以广东新学生社特派员的身份到梅县发展建立新学生社和党团组织。张维在担任东山中学、学艺中学的教师期间,积极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新学生社纲领和广东学生运动史。1925年11月,洪剑雄协同张维在南门八角亭(今梅江区)成立新学生社梅县分社,并在各中学成立了支部。从此,梅县青年学生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开展起来,为梅县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6年6月,共产主义青年团梅县特别支部成立,张维任书记。这时期党的活动是秘密的,团的活动则较为公开。一个月后,支部发展党团员80余人。

为推动兴宁工农运动的发展,中共梅县特别支部派古柏、萧尚荣为联络员,加强对兴宁革命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发展党团组织。经过一番努力,1926年8月,共青团兴宁县特别支部成立,古柏任书记。

1925年12月中共潮梅特委成立后,丁愿在主持特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曾多次来到家乡丰顺指导开展党、团工作,并介绍蔡宁、丁文珂等人参加党、团组织。1926年4月26日,建立了共青团丰顺县支部,书记蔡宁,下辖学生和农民两个团小组,共有团员10人。

1925年12月,中共五华特支派古大存深入到安流半径乡活动,组织建立安流半径乡团支部,书记陈德兴,团员有10多人。到1926年底,梅林建立了团总支,下辖9个支部,团员达200多人。

1926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梅县地方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梅城召开,出席代表60人,代表团员400多人。团粤区委派组织部长黄居仁、委员谢蔚然前来指导。这次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梅县地方委员会(辖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平远及江西寻乌、福建武平等地团组织),选举谢蔚然为书记,陈劲军为组织部部长、李仁华为宣传部部长、卢其新为学生部部长、蓝柏章为妇女部部长、萧向荣为秘书。

梅州团组织建立后,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宣传革命,发展团员,努力扩大团的组织,组织领导工农学生运动,积极参加国民革命,成为梅州地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支生力军,许多青年在团内经过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提高了觉悟,及时转为共产党员,为梅州地方党组织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的力量。(作者单位: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史料审核:姚意军)

——《梅州日报》“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稿:廖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