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推出5篇系列评论聚焦梅州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2月2日,梅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发出了“奋起直追竞标争先”的“新春动员令”,催动全市上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起而行之”,以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迅速推动全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本报聚焦大会主题,第一时间在《梅州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和新媒体平台连续推出5篇系列评论员文章。今日,本报将此系列评论集纳成专题,重磅推出,敬请垂注。


起势发力,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本报评论员 洪观楷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马正勇的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在万物复苏、梅花盛放的春天,乘着全国、全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浩荡春风,全市上下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奋起直追、竞标争先,以决战之姿谋振兴之势,起势即发力、起步即冲刺,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全力推动梅州高质量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察全国之势,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望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察全省之势,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是广东最光明前途。察梅州之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梅州稳中求进,基本面越来越佳,但欠发达仍然是梅州的最大市情,底子薄、起点低、后劲弱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不进则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提振精气神,从消极躺平中惊醒起来,从安于现状中振作起来,从争先恐后中行动起来,在高质量发展中勃发新气象。

刀刃向内,不破不立。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梅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解放思想问题。要破除思想桎梏,消除依赖心理,凡事多想想怎么干、怎么能干成,既借势借力,更自食其力,坚持“有解思维”,解“无解之解”、作“无问之答”、闯“无路之路”。要破除坐等靠要,避免死守围龙。要切实转变发展思维方式,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从“自我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当时代的巨轮驶至2023年的春天,地球早已“一马平川”,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等,皆可为我所用。善用新理念、新平台、新技术、新机制,抢抓机遇,换道超车,则苏区融湾先行不是梦,高质量发展也绝非“画饼”,山区梅州一样可以拥抱星辰大海。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明确了梅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重大机遇、美好愿景、掣肘瓶颈和重点难点,无论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实体经济,还是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实施绿美梅州行动、增进民生福祉,每项工作都直接影响着梅州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为官避事平生耻,见难而无苟免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杜绝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懒政心态,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拿出“客家人开埠”的闯劲拼劲,干字当头,事不避难,主动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国家、省级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变成强大竞争力,助力梅州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击鼓催征,我们正奋进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征途上。让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担当,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成梅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借势借力,抢抓机遇融湾先行

●本报评论员 陈显东

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马正勇强调,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好风凭借力,乘风破浪行。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为、借势借力,全市动员、全员参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资源,积极“融湾”“入海”,扬帆起航。

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要借势借力乘势而为。善弈者谋势。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是国家和广东省给梅州苏区送来的一份“大礼包”, 政策空前利好,机遇前所未有。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我们要充分吃透国家《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精神,针对方案在配套政策、项目布局、资金安排、要素供给、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梅州力度空前的支持,以及省委省政府根据方案为梅州量身定制的“1+N”配套政策,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对接联系,厘清思路、借势发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切实把国家和省对梅州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梅州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要谋定后动善谋善为。善谋者致远。融湾先行,“融”什么?怎么“融”?需谋定而后动。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区生产资源和技术资源,明确任务清单,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尽快落地、打造典型,与大湾区共建产业链、共筑创新圈、共兴特色园,努力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依托梅州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绿水青山和“长寿之乡”品牌效应等资源,力争让更多梅州元素纳入上级各类专项政策,让更多“梅州制造”“梅州产品”融入湾区人民生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加强与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城市的协同合作,学习经验做法,加快“融湾”“入海”步伐。

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要强化落实见行见效。历史属于奋进者。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可循。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以思想破冰、改革破题,推动发展破局,在融湾先行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围绕“产业协作、交通互联、人文交融、规则衔接、资源共享、市场融合、生态共建”精心谋划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平台,着力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通共享、跨区域共建宜业宜居宜游优质生活圈等四方面先行示范。“不管白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有利于梅州高质量发展的事情,我们都要敢为人先、敢闯敢试。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引进“打粮食”项目,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迭代提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每一次国家政策红利的释放,都是带动梅州加快发展的最好契机。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征程,我们要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行,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奋力谱写新时代梅州苏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用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本报评论员 叶惠玲

“我们要坚持把制造业当家作为头号工程,壮大一批百亿级企业,打造先进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厚植实体经济家当。”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马正勇的讲话,释放出梅州大力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发展、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全市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闻令而动、主动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聚焦用力,在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上出实招、下硬功、求突破,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梅州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矢志不移坚持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是梅州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化解风险挑战,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其中,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发展实体经济,必须紧紧扭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强化项目为王,做大平台、抓大产业,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在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行示范,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扭紧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等重点关键,全力拼经济、拼发展,与大湾区共筑创新圈、共建产业链、共兴特色园,努力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变局求思、思中求变,才能久立不败之地。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实体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就不能走粗放式的老路。必须锐意革新,激活科技创新引擎,加强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建设,加快推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竞争环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食品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加快“梅州制造”向“梅州创造”跃升。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站位高远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就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就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我们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优化支撑保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铺就长远发展的“高速路”;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对传统产业的再认识,促进更多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为新时代打造一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癸卯兔年,让我们动如脱兔开新局,接续奋斗创未来,提振精神,瞄准目标,把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扬长补短,奋跃而上,让实体经济在淬炼中成长壮大,筑牢梅州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凝心聚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评论员 王玉婷

“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理念,吸引优质企业植根梅州、投资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对标一流,破解营商环境这个难点瓶颈。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全方位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护航梅州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要靠“快人一步”的高效抓住先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营商”快一步,“赢商”就能“胜一筹”。如今,我们迎来了国家、省支持梅州苏区融湾先行的政策东风,正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更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营商环境之“新”谋高质量发展之“进”。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服务上做加法、在审批上做减法,实现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对照先进地区的思维、效率、服务、作风和制度,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

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要用“多想一步”的服务留住人心。市场是有腿的,跟着环境走。要立足“产出思维”,强化“用户思维”,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给群众留一把椅子,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及时了解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带着感情纾困解难,跟踪解决企业合理诉求。要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精准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要以“先行一步”的治理赢得信赖。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目前营商环境离企业需求、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自我审视:是否存在审批效率低、准入乱设槛、微笑不服务等问题?是否存在人为设置各种“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等现象?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普遍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以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要突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的积极性,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既“清”又“亲”,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让各类企业在梅州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号角已然吹响,让我们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以赴奋勇争先,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更强动力



群策群力,实现苏区振兴愿景

●本报评论员 林德培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2月2日,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奏响了梅州奋起直追的强音。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要凝聚智慧、群策群力,聚焦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竞标争先,协同推进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实施绿美梅州行动、促进要素流动共享等重点工作,充分激活梅州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梅州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

群策群力,要“一条心”谋发展。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结一心,才能产生凝聚力、形成战斗力、迸发新的生产力。如今,中央和省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号角,梅州迎来了苏区融湾的政策东风,国家出台的《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从配套政策、项目布局、资金安排、要素供给、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梅州全力支持。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必须全市动员、全员参与,同心共济、同向发力,以“人人都是主人翁”的使命感,秉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打破部门壁垒,克服“零和思维”,用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确保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跃升推进、迭代提升。

群策群力,要“一股劲”闯难关。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目前,我市存在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合理、“打粮食”项目少、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这一只只发展途中的“拦路虎”,必须全力擒住,梅州经济方能行稳致远。广大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躺平思维,摆脱路径依赖,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拿出敢打善拼的劲头、使出攻坚克难的胆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干事创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问题为导向,向改革要动力,用创新促效益,做到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努力在推动梅州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大步、闯出新路。

群策群力,要“一盘棋”干实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等靠要拖”只会迟滞发展进程,“坐而论道”只会贻误改革良机。唯有挺膺担当、笃行奋斗,才能把蓝图变为现实。广大党员干部务必秉承“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的实干态度,锤炼“艰苦朴素,甘入苦海”的过硬作风,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争先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主观能动性,把“自身骨头长肉”要求,贯穿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全过程,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积极投身到创建苏区融湾先行区、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实施绿美梅州行动等各项工作中,把高质量发展这“一盘棋”下好。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只要我们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奋起直追,梅州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跑出“加速度”,实现苏区振兴的美好愿景。

编辑: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