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第36个教师节·梅州日报特别报道丨躬身教坛育桃李 不忘初心薪火传

编者按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每一位教师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为培育祖国未来栋梁倾尽心力,不计得与失。

今天,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我市在8日举行的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本报特辟专版,采访9位躬身耕耘在我市教育事业一线的优秀代表,与读者分享他们的经验、故事、心声。

向全市人民教师致敬!

梅州市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了2020年梅州市优秀教师奖、优秀教育工作者奖、优秀班主任奖和教学工作先进教师奖获得者。(连志城 摄)

【暖暖祝福】

作为一名初三毕业生,我十分感恩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脑海里时时浮现出与老师们相处的美好时光,或轻松交谈,或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打球。教师节到了,我想对老师们说声:“您辛苦了!”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902班洪旺林

幸运的是,我的孩子总能遇到很好的老师。大宝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宝现在在幼儿园,一路都是好老师相伴。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有爱心的老师!你们真正是用自己的臂膀托起学生的明天!

——梅江区江南街道市民张义琼

【教师心语】

上届初三的学生来看我,突然泪如雨下地跑出去,我在后面追,她回过头来说了一声:“老师,我太想你了!”虽然场面很滑稽,但那一瞬间,我还是被暖到了。教书这么多年,还是好感动。

——大埔县大麻中学教师梁义云

提前收到孩子们的信,心里暖暖的,看到一个爱吃肉的学生叫我不要餐餐吃肉,我真是忍不住笑出声来了。毕业了还能记挂着让我减肥的,是亲学生没错了。这个教师节,依旧是很暖心的。

——梅江区客都小学教师郑达君

(林婉萍/辑 报眉书法:林德培)

刘煌给学生辅导功课。

“看着学生成长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人物名片】

刘煌,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从教11年来,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己任,不仅所带毕业班成绩优异,所带课研小组和学生干部均取得丰硕成果。教学成果多次获得省、市嘉奖,任职期间还获得“管理与服务岗位奉献奖”“新秀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当老师是我最初的梦想,累,但从不后悔。每当看着一个个懵懂的孩子在我班里一步步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从教11年,东山中学教师刘煌从不为自己的选择而苦恼。反而,说起学生,他多次用了“孩子”一词,眉宇间溢满笑意。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刘煌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主动执行能力,每当学生有问题“求助”刘煌,他反问得最多的就是:你是怎么想的?你想怎么做?“我会引导他们先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给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但不是全盘否定。”刘煌告诉记者,他更愿意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导航员,为他们指引方向,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去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刘煌的“抓大放小”管理模式下,他经手的每一个班级的班规制度,都有着学生鲜明的个性,从普通班级成员到班干部、宿舍长,都能主动地有想法地做好每一件事,形成了“我的班,我的事,我来做”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执行力。刘煌认为,高中是与大学相衔接的关键阶段,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他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养成。“我经常会跟学生说,你们正处于求知的年龄,有好的想法可以勇敢去实践,不用担心做得不够好或做错,只要能从中成长,老师会做你最贴心的伙伴和最坚实的后盾。”刘煌笑言。

朋友般的相处,拉近了刘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也亲切地称他“刘皇叔”。

(林婉萍/文 林翔/图)

兴宁市第一中学巫伟彬。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护航人

【人物名片】

巫伟彬,兴宁市第一中学教师,担任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兼任班主任。他从教以来始终敬业守职,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所辅导的16名学生先后在全国、全省数学竞赛中得奖,其本人先后被授予优秀党员、兴宁市优秀教师、梅州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课堂上的您总是笑容满面,在您身上我看到了如父亲一般的慈爱,很幸运能成为您的学生。”教师节来临之际,巫伟彬收到了学生们送来的贺卡,看着孩子们饱含感恩之情的文字,他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对待学生就是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努力帮助解决。”作为班主任,除了课堂上传授知识,巫伟彬还把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部放在心上。今年高考前,有一名学生长时间请假在家,无论老师和家长如何劝说,都不愿意返校上学。“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先找出根源,而不是一味地劝说,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面情绪。”巫伟彬说,他首先找到这个学生的同桌,了解得知她因在模拟考中发挥失常,造成巨大心理压力。于是他亲自前往学生的家里,耐心地进行安慰和引导,这个学生才终于打开心结返回课堂。“当时距高考仅一个月时间,我也感到特别焦急,幸好她在高考中发挥很好,最后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这让我很欣慰。”巫伟彬笑着说。

“巫老师总能在讲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延伸出很多人生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学生张凯婷说。而巫伟彬的班会也被学生们称为“智慧班会”,因为他在布置学习任务之余,还经常给大家推荐书籍或文章。“工作之余我喜欢阅读,看到好书我都会与学生分享,希望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能从中获得更多精神财富。”巫伟彬说。

(图/文 陈思杰)

梅县区扶外小学校长吴海燕

一切为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

【人物名片】

吴海燕,现任梅县区扶外小学校长。从教36年来,先后在梅县区梅南镇上村小学、畲江镇中心小学、程江镇中心小学、扶外小学任副校长、校长,曾20次获得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梅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梅县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梅县区扶外小学,经常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该校校长吴海燕。“作为一名校长,我早到迟退是正常的,因为既要把事管理得有条不紊,又要把人调动得热血沸腾,所以不管在哪所学校任职,我始终把‘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教育管理中的座右铭。”吴海燕告诉记者。

吴海燕认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因此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师德素质,发现并满足教师的不同专业需求。“‘引进来走出去’的路子在教师身上同样适用,所以在程江镇中心小学任职期间,在梅县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与北京大学青鸟集团合作,也是看中该集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够有专家团队定期过来指导我们教师,教师也可以到珠三角或北京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提升教师水平。”吴海燕说。

虽身为学校管理者,但吴海燕一直坚持科研第一线,先后主持和参与了9个省市区级课题,近十年发表8篇省、市、区级论文,其中他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实施“三礼”教育,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的研究》,深入开展“三礼”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师生们的文明礼仪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并作为经验在全市小学推广运用。

如今,在梅县区扶外小学的教室和走廊上可以看到,墙面上的点缀都是学生的书法作品。“我们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建了‘1+15+1’的书法教学、练习模式,这也是为他们的成长奠基。”吴海燕介绍道。在他的带领下,梅县区扶外小学把“一笔一划写字,一言一行立德”的育人理念融入学校的德育创新教育中,成功申报为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

(图/文 吴丽伶)

谢秀珠给学生上剪纸课。

“学生的一句肯定,就是最好的回报”

【人物名片】

谢秀珠,小学副高级教师,在梅江区肩一小学任教语文学科,并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一职。自2007年以来,她把剪纸、书法带进肩一小学的课堂,还热心参与支教工作,将中华传统文化送教到梅州市福利院、新疆喀什地区,以及印度尼西亚三宝垄等地,让美育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能发展。

“沿着这条横线剪出你喜欢的图案,加油!我看看谁剪得最漂亮。”在谢秀珠的带领下,肩一小学一年级(4)班的学生首次迎来剪纸课,独立完成了第一幅剪纸作品。“老师,我剪得不好……”拿着不甚满意的作品,学生有些沮丧,谢秀珠却转换思维,鼓励他:“你的作品好像一只手表呀,真漂亮!”学生那“布满乌云”的小脸立马“阴转晴”。

自学剪纸艺术至今13年,谢秀珠对美育有独特的见解:“美育教育并不停留在美术层面,将剪纸艺术和古诗词、作文等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在她看来,剪纸有助于锻炼学生手脑灵活、发散思维,让“美”根植于心,影响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她为之痴迷的剪纸,已变成她和学生的共同爱好。

从教24载,桃李满天下,谢秀珠的学生遍布梅州、新疆,甚至海外。2018年,谢秀珠结束长达近一年的印度尼西亚支教经历,经申报又参加广东省第二批“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今年4月至7月,谢秀珠又远赴5000多公里以外的新疆,开启了援疆支教新征程。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明德小学,谢秀珠把中文、剪纸和书法教学带进课堂,用自费购买的投影仪,教维吾尔族孩子正确书写汉字,讲好普通话。秋季开学,谢秀珠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将再次启航。她说:“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心无杂念,不求回报,尽心尽责。即便是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肯定,都是最好的回报。”

(江婵/文 林翔/图)

蕉岭中学刘欢欢

教导学生不要做  信息时代的文盲

【人物名片】

刘欢欢,蕉岭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中共党员。从事教学工作12年来,潜心教育教学,获得较突出成绩。2019年参加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广东省一等奖,被授予梅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评为梅州市教学工作先进教师。

“不要做信息时代的文盲。”作为一名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刘欢欢更加明白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刘欢欢刚毕业时曾在广州市当过两年的代课教师,她说:“在2006年我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观学习的时候,就发现别人已经采用先进的线上教学方式,学生每天都会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我回到蕉岭中学的时候,发现信息课还是教学生们如何开机关机,如何打字,跟我10年前在蕉中学习时几乎一样。”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战略技术,一线城市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发展十分迅速的,刚回到蕉岭的她,发现这样的情况后有点失落,所以她更加用心教导孩子。她说:“不愿看到我们山区的孩子跟大城市孩子差距那么大。”

刘欢欢在准备教学内容之前,会去询问其他科任老师,“你们这个学科需要我配合教一些什么”,得到答复后就会提前查阅资料在课上教给学生,比如英语课需要配音,她就教授“adobe?audition”音频编辑软件,还有校运会需要制作的班级logo,就教同学一些简单的“photoshop”技巧。

一星期只有一节课的信息技术课,单纯靠学校的上课时间是完全不够的,刘欢欢在上课时间教导实用的知识理论,在下课后则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拓展信息技术。

“我会在网上的平台放一些信息技术知识的拓展,录制一些教学视频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有需要的同学在看完之后也能在课余时间来询问。”刘欢欢表示,她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用信息技术去适应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

(图/文 廖键)

平远泗水学校刘春平

守山乡育桃李  情暖留守儿童

【人物名片】

刘春平,在平远县泗水学校从教22年,面对艰苦的山区环境,以及留守儿童偏多的情况,她乐于奉献,关爱学生,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青春乐章,曾2次获评县优秀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课例、科研课题和学术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嘉奖。

泗水学校坐落于高山腹地,一路蜿蜒崎岖,从县城过去还需40分钟车程,是平远最偏僻的乡镇学校之一。平日,刘春平除去周末回趟家,几乎所有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晨起带着学生体育锻炼,白天授课辅导,傍晚检查宿舍安全……坚持22年如一日。

“刘老师的英语课很有意思,偶尔还会放点英语电影、音乐,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她关心我们,经常陪我们聊天谈心。”在学生们眼中,刘春平是幽默和蔼的大姐姐。而她也将山区孩子们视作“子女”,关怀备至,殚精竭虑。校长张捷告诉记者,刘春平虽然是英语教师,但每当体育中考将近,早上7点就能看到刘春平带着学生锻炼的身影。

刘春平班上只有学生十来名,压力却不小:学生全是留守儿童,大多学习基础差。她认为:“面对山区孩子,除了努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更重要是给予足够的爱,调动学习热情。”她印象深刻的有学生小吴。刚上初三时,极度偏科的小吴由于英语成绩差,缺乏亲友引导,曾一度放弃学习,英语测验只考了27.5分。见此,刘春平坚持每天找小吴聊天,开导他树立信心和梦想,渐渐充当起“亲人”的角色,这也令小吴有了动力,成绩突飞猛进。2020年中考,小吴英语科取得75.5分的喜人成绩,并成功考上平远中学。

当记者问起:在山区累不累,后不后悔?刘春平摇摇头:“我每年都主动教毕业班,当班主任。累是累点,却从来没有后悔一说。我觉得守护山区儿童,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是我职责所在。”

(图/文 傅思林)

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赖乃瑕。

用色彩帮助学生描绘职业梦想

【人物名片】

赖乃瑕是大埔县田家炳职业学校美术教师。任教二十年来,她积极投身于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用线条勾勒自己的精彩人生,用色彩描绘学生的职业梦想。期间,她曾在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绘画》担任副主编,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课题研究和参加的各类比赛多次获得省、市、县的各项表彰、奖励达30多次,2019年11月获得第二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020年5月获得梅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走进赖乃瑕老师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美术作品,一件件精致的陶瓷艺术品……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艺术气息,展示着赖乃瑕在教学中的累累硕果。从教20年来,赖乃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量体裁衣”,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对较好,是学习美术的‘优势’,但他们学习自控力较差,有时为了省事直接临摹原画作,造成教学质量不高。”赖乃瑕印象最深的是小燕同学。小燕经常迟到、请假、不交作业,宁可买零食,也不愿买画具。赖乃瑕并没有因此放弃她,而是为她安排一名勤奋好学的同桌,还送她一些画具、画册。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燕获得了“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广东省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毕业后,顺利进入深圳一所幼儿园实习。

对待学生,赖乃瑕总有使不完的招数,总能“见招拆招”。对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她会手把手教学生练习基本功;对层次较高的同学,会指导他们在作品中融入青花瓷、围龙屋、乡土艺术等客家文化的元素。

(林丽妙/文 受访者供图)

曾胜生利用电脑认真备课

用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带好学生

【人物名片】

曾胜生,五华县皇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至今已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5年,担任班主任23年,任职期间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2017年获得“五华县优秀班主任”称号,2020年荣获“梅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在这节作文课开始前,我先讲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在一堂作文教学课上,曾胜生并没有急着直入主题,而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提醒学生加强日常积累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从教25年来,他认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相当注重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让学生高效上课。此外,对于班里的“学困生”,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帮扶,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担任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曾胜生始终坚持“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原则。曾胜生说,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一个班集体焕发出积极向上的氛围,所以一定要和学生做好朋友,用人格魅力带班,用知识魅力带班,才能充分获取学生的支持与信任,从而做好班主任的各项工作。

与纷至沓来的荣誉和成绩相比,曾胜生其实更看重家长和学生的切身感受。作为班主任,他还积极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调动校内外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守护学生成长。

(图/文 赖锋)

丰顺张万春为学生解答疑题

日日夜夜陪伴师生奋战高考

【人物名片】

张万春,丰顺中学副校长,分管高三年级教学工作。他曾获评2014年广东省首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梅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丰顺县优秀教师、丰顺县首批“最美教师”、丰顺县教育系统优秀通讯员。

“每一位学生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我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有老师陪伴,学生能感觉到温暖,也更有动力学习。”丰顺中学副校长张万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

2003年,张万春开始在丰顺中学任教。多年来,他始终以学校校训中的“勤”字作为努力工作的信条,靠自己的勤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工作中。“我从2013年担任高三年级组长的第一天起,坚持每天早上6:50、中午1:50、晚上6:50准时到教学区,与毕业班师生一起奋战。”张万春说,一次次弯腰俯身为学生解疑答惑,鼓励遇到挫折和迷茫的孩子,陪伴毕业班打完高考最后一仗,在他看来是最贴心的陪伴,也是最好的教育。

张万春的辛勤付出,学生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学生们在写给张万春的感谢信中写道:“您是最好的榜样,每当学习疲惫松懈时,想起您陪伴着的日日夜夜,我们又有再战一场的干劲和信心。”

受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学习时间紧迫。他和高三毕业班团队20多名教师团结协作,利用春节假期备课,制定网络学习课程,扎实高效备考。

(图/文 林玉莹)

编者按:

今日是第36个教师节。老师们有桃李满天下的欣慰与欢愉,也有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辛劳,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细细品尝;莘莘学子对于老师,特别是对于那些像一束光照亮自己人生的老师,则是满怀感激,终生难忘;而作为老师的子女,心底除了敬爱与钦佩,更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被潜移默化。本版从老师、学生及家人等不同的视角看待“老师”,讲述不一样的故事,抒发一样诚挚的情感。

老师的视角

不“疫”样的家访

●曾一聪

今年春季疫情暂时阻断了孩子们上学的脚步,原定于2月17日开学的日子开启了非常模式 : 学校积极组织老师进行线上教学,老师变主播,家长变助教,学生成“神兽”。

然而,对于一向没有手机玩的山区小“神兽”们便可光明正大地玩手机。起先在家长的监督下,这些小“神兽”们还会乖乖地专心听老师们每天精心安排的网课,并在人人通空间里上传当天的作业给老师们批阅。

线上教学两个星期后,外出务工的家长陆续返岗复工。春季复学的时间却还在延期,许多家庭的监管担子落在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的肩上。有些孩子,在家时间长,显得格外懒散,他们开始迟交作业;有些孩子便偷偷地浏览与学习无关的手机网页,甚至玩起手机游戏,开始不再上网课、胡乱写作业或是干脆欠交作业……

鉴于疫情还不到拐点,我开启了不“疫”样的家访。于2月底对一些情绪或心理上有波动的孩子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形式的线上家访,鼓励孩子们在家里要学会自律,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线上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并告诉他们3月中旬学校组织“云考试”。

线上家访虽然得到家长的点赞,但通过“云考试”的线上检测,我发现小“神兽”们的网课学习真的成了“教了≠学了≠学会了≠能运用”的情况。原先前五名的小陈和小刘的成绩直线下降,各科成绩几乎都不及格,排名也跌到20名外。针对这些情绪或心理上有波动的孩子,校长亲自带队,我们开启了“疫”路家访,在家访中我们根据每名学生欠下的作业量,制定了精准的补作业的完成时间表,一式两份,指导监护的爷爷奶奶督促完成并进行每天上报。这种做法学校和家庭都认为是充满温情了。家访后我也胸有成竹,家校合力,一起打赢这场防疫持久战。

四月中旬,我们继续对情绪有波动的学生家庭进行回访,远在深圳打工的小陈妈妈也专程回来配合家访,结果发现小陈借听网课之机正在入神地玩游戏,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蒙蔽了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爷爷。我们只好再次调整监管策略,结合再过半个月就到返校复学的时候,便决定收缴这些不自觉学生的手机,让他们以拍照的方式汇报每天完成的作业情况。像小陈这类学生,我们通过四次以上的线上、线下的家访,有效解决了有波动思想状况、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习重新回到正轨上来。4月29日、30日进行网课学习检测时,小陈除英语70分外其余各科都及格以上,排名也重新回到年级第8名。返校复学后,小陈能紧跟老师的步伐,不再有上网课时的焦虑,落下的学业也赶上来了。

当得知小陈的中考成绩排名全年级第二时,小陈妈妈特意来电给我说:老师,“疫”路家访一缕情!有您和其他老师不厌其烦地家校沟通,才让孩子进有章法、退有原则,进退自如,那充满温情的爱让沟通更有力量,并形成强大的家校合力,助力孩子自觉学习。真的太谢谢您了!

孩子的学哲

●陈清

这几日,雨水淋淋微秋意。

这样的天气适合一个人发呆,回忆那早已难寻踪迹的岁月。

想起读书时候,班里似乎总有那么一个极度聪明却最捣蛋的家伙,他们仿佛天生就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傲气,对老师的谆谆教导嗤之以鼻,对我们的埋头苦学讽刺万分,但当面对我们一致觉得难度指数百分百的数学题时,他却可以几句话让人恍然顿悟,让冥思苦想的我们,包括严肃的老师都有瞬间的惊喜和惊讶。

我承认,那时候那些轻狂的少年,之于我而言是迷人的,但我同样也觉得这样的他们太容易误入命运的漩涡。毕竟从小到大,父母总会教导我们,按部就班的人生,才有我们需要的梦想。即使到了现在,到达了那时候我们万般期待的远方,我们已经了悟所谓的按部就班,其实就是平庸的日常,我们依然也会如同我们的父母一样,要求我们的小孩慢慢走,别走歪了,未来会赐予你需要的一切,得到,只需时间沉淀。

那些轻狂自信的孩子,如今怎样了呢?是与我们一般忙碌于生活的日常,还是成了那个仗剑走天涯的他们?每每思来,脑海总会浮现形形色色的老师,面对那样调皮聪慧的孩子,有的老师会选择“顺毛捋”,把那些孩子收服得成天屁颠颠等着上他们的课;有的老师则选择板起脸孔,一板一眼扶着这些孩子渐渐步入正轨,也有一些老师对着他们无奈感叹毫无办法……

其实,把我们的成长放到岁月的遥遥无期里,某种程度上讲,世界总归是如此沉重地辜负了我们幼年时候绚烂无比的梦想,我们也同样地辜负了自己的一腔少年热血,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最终都败给了这个世界的俗套里,没有强大到忍受得住高处的阴冷寂寞,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好好走路的!但长久如此,也难免失却了那份热情,默默成了漠然,蓦然那一刻,我本有心向明月,脚却踏向了冰凉的现实。

于是多少人便在这熙熙攘攘里,企图自己开辟一个天地,蜗居的天地也似乎自有了一方清净的世界,怡然自得去当起了我们聊以自慰的仙人。诚如此刻的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而又谨慎地学着以前自己老师的模样,试图把所学的教育知识,融入我的教学实践,让自己可以成长成为一名“好老师”,不求闻达于人群,但望我的孩子们能从我的言谈举止了悟些许知识的养分,做人的道理,心也便安定了,觉得自己不负学生,不负家长,更未辜负自己一腔勤恳——为人师者都有如此思虑吧!

每个有过少年心性的人,其实都会在身边的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他们少年无忧,无论怎样坎坷,依然有豪气仗剑走天涯,倚门笑靥如花的少年美好。这让身为见证者的我,时觉幸福。其实每个小孩就是个哲学家啊!在与他们共同成长的途中,也是我们在慢慢变得更温润的时节。所以,当看到那些清高就清高,骄傲就骄傲,放纵就放纵,没有虚伪与掩饰,不谙世事的孩子,别再讽刺他们不懂得收敛,把好牌打烂。谁没有过那样的少年轻狂啊,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分清黑白,如何拥有一辈子甩不掉的技能与才华,这样的他们,骄傲潇洒一生也行,即使平凡一世,也是快意!而我希望我能在他们的哲学智慧里,保留求知的热情和冒险的精神!

学生的视角

那碗猪红汤,亘古绵长

●李锡方

在饮食方面,我算是比较挑食的一个,比如不吃酸菜,也不吃金针菜,但对猪红这道菜,无论是韭菜猪红煲,还是焖猪红,我多少都会吃点,最少会喝点汤。因为,喝猪红汤的时候,总会想起我的初一班主任李思荣老师。

据我妈说,我刚学会爬的时候,在床上乱爬乱动,我爸在旁边看书,以为我要掉下床了,马上用手去拉我,我抬头的时候鼻子左边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肘,鲜血直流。后来,只要是天气干燥或者运动激烈点,左鼻孔就常出血。为了治愈,喝了田螺汤,喝了侧柏树叶汤,总之喝了很多民间奇方也不见效。

有一次,学校运动会,我在操场组织班里的同学弄这弄那的时候,突然,嘴里有一股咸的味道,我知道,出鼻血了!我马上仰起头,对着天空,避免鼻血流出来。李思荣老师以为我看什么东西,那么好奇,走过来,问我情况,然后也就离开了。

第二天下午的自习课,思荣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用眼神示意我去他房间。我走进去,他在批改作业,侧着脸对我说:“有老中医说,你可以多吃一些猪红。猪的血含有维生素B12,能促进血液凝结,有活血功效。”他让我自己揭开锅,只见锅里有一大碗猪红汤,他让我吃完。估计煮的时间比较长吧,猪血吃起来有点柴,但碗底的好几块五花肉,吃起来非常香,那汤,浓郁、厚重,味道刚刚好。满满的一大碗很快就被我吃完、喝光,连碗壁的残羹也一扫而光,肚子感觉饱饱的,满嘴感觉油腻、甘滑。走进教室的时候,不敢张口说话,怕同学们闻到香味,把持不住。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喝过的最美味的猪红汤,没有之一。

天长地久有时尽,师恩绵绵无绝期。多年了,我庆幸求学路上遇到那么多好老师,教我文化,教我求真,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了,那么多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成了我工作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催我奋进,受益匪浅。

思荣老师虽已千古,但那碗充满情、装满爱的猪红汤,却是亘古绵长。

教我语文的体育老师

●王国梁

上初二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突然调走,学校临时决定让教体育的石老师来教我们语文。那个年代的乡村中学,这样的安排很寻常。

石老师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个儿高,黑瘦,嗓门大。他教我们体育的时候跟我们打成一片,同学们都不怕他,当着他的面叫他的外号“石头”。他的确有石头的特质,刚硬有余,柔婉不足,似乎与诗情画意的语文课不搭调。

上课了,石老师在讲台上正儿八经给我们讲语文课。同学们都觉得有些“出戏”,调皮的男同学故意跟他打岔:“石老师,咱们先去操场跑两圈吧!”同学们哄堂大笑,石老师说:“好啊,以后的语文课咱们有机会就去外面上。”石老师本来就声音洪亮,他的讲课声在室内更显得洪亮,很有感染力。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暗暗佩服,原来教体育的石老师还真有两下子呢!后来校长对我们说:“那当然,人家石老师是正规大学毕业,在咱们这儿是学历最高的。”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后来的语文课,我们有了很多次在室外上的机会。学习描写春天的课文时,石老师带我们到学校外面寻找春天。他教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去看春,听春,嗅春。那次的语文课,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个粗枝大叶的人,春夏秋冬的景色在我眼里熟视无睹,我从来没留意过什么花花草草,蓝天白云,清风鸟鸣。而石老师教我们去关注这些,我也由此为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原来,生硬的“石头”也有温情的一面。

我们跟着石老师去桃园赏花,去柳林听风,语文课上得那叫一个惬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们从来没想过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大概是因为石老师是体育老师,比较擅长“户外教学”,所以总带我们往外跑。这种方式,特别受同学们欢迎。

学了古诗词以后,石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古诗词背诵和接龙比赛。他把我们分成两队,获胜的一组有奖励。果然是体育老师,有竞技意识,啥事都想比个高下。我们都怕失败,使劲儿背古诗词。那堂古诗词大赛对我们来说,精彩程度不亚于如今电视上的诗词大会。热闹的课堂上,不时响起掌声和欢笑声,惹得隔壁班的老师都过来敲门抗议了。比赛的获胜者,石老师的奖励竟然是放假一节课,让获胜队员自由安排一堂语文课,可以去学校外面的果园看风景。

年轻的石老师把他的热情都带到了教学中,但学校领导对他的态度却改变了。领导担心他的课上得太松散,有时候跟闹着玩似的,会耽误学生。很多老师也不满石老师这种“另类教学法”,因为别的班同学都羡慕我们,其他老师感觉自己的课少了趣味性。不久后的期末考试,我们班成绩平平。领导和老师更有话说了,正好当时学校来了新老师,石老师便又被安排教体育去了。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上过那么有趣的语文课了。

多年以后,我回想自己的语文老师,觉得教体育的语文老师石老师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一个。他不经意间完成了我的生活美学的启蒙,如果不是他,我从来没发现过大自然中蕴藏了那么多美好。还有,他教过的那些古诗词,我至今倒背如流。

家人的视角

陪父亲重游八乡山

●徐玲

近日,陪伴已80多岁高龄的爸爸到62年前教书的地方故地重游。学校离丰顺县城有50多公里,位于巍巍八乡山下,是父亲一直心心念念的地方。

那天一早,我们驾车沿着弯弯而又开阔山道上缓缓而行。父亲时而托腮沉思,时而兴奋得像个小孩。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老父亲触景生情,兴奋地向我们说起60多年前的陈年旧事。

当年,为了照顾新守寡的奶奶,父亲主动申请从粤北地区调回丰顺工作。办好调动手续后,由于山长水远,途中辗转两天一夜,回到丰顺县城汤坑报到时,教育局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说:“昨天县城教师集中开会报到了,你迟了一天回来,局里决定你先去八乡教一年或一学期吧,以后再调回汤坑来。”父亲觉得是自己耽误的,二话不说就应承了。他赶紧准备好生活用品,前往30多公里外的八乡山报到。那年代生活物质匮乏,牙膏肥皂都要限量供应,购买棉布、棉花等物均需票证。父亲从县城百货公司购买蚊帐、棉衣、水桶等生活用品及带上不多的购物票券,第二天便动身前往八乡。挥手告别怀抱着幼子的奶奶,爸爸一个人默默地赶路,山一程,水一程,一座座小村庄坐落在丘陵起伏的半山坡上。当时父亲才真正体会家乡话“双头乌”的含义。赶了一天的路,在夜幕降临时才到达目的地。

初来乍到,镇教办领导带新来的教师们在镇里转一圈,只见周围的山上到处长着野生番石榴,树上结满了果子。村子下面是大片的水稻田,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小溪”,也是村庄的地名。教办领导一看,爸爸是当日前来的所有教师里年纪最轻的,便说:“从八乡圩镇走路去高基坪村还有二三十公里,那儿是县境最边缘的落后小村庄,考虑到你最年轻,那间学校没有人传授知识,全村几乎都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号召扫盲运动,你就过去吧。”爸爸听完一愣,但听到那个村庄几乎是文盲,爸爸还是愉快地答应了。次日,爸爸又步行了半天来到了学校,只见村庄晒谷场旁的一间大砖瓦房,里面空荡荡的啥也没有,手里拎着县城带来的竹篾编的席子,往木板上一铺,算是安家了。这间学校只有爸爸一名老师,爸爸风趣地称之为“校长、主任、教师、厨工,身兼数职。”一名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传授着最简单的知识,教他们摆脱不识字的人生状态。挑灯夜读的晚上,除备课外,时常要帮助学生的家长们写信给远方的亲人们。教书之余,不亦乐乎地帮忙写家书,是那时居住小山村的一大乐趣。一封家书,自寄出,约摸一个月才抵达,再过一个月才接到回信,一来一回,时光漫长。一间平房,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都习以为常了,每天放学后,挑生活用水、田头地尾种点小菜,周末走很长的路到村庄合作社购肥皂等日用品。每逢圩日,他经常走二三十公里的路到八乡圩镇上只是专门为吃一碗5分钱的粄汤,偶尔也会“奢侈”一把,花 1 角吃上一碗炒粉打牙祭。就这样,父亲在那山谷里教了两年的书,时间虽短,却刻骨铭心。

一晃眼已过去几十年,父亲依然牵挂着那里的一草一木,记挂着那些学生。而今,再也不用走路,一行老年人坐着汽车故地重游,汽车开得慢,从县城启程来到八乡镇政府,再从镇政府来到最远一个村庄——高基坪,旧学校早已被夷为平地,建了漂亮的希望小学。学校四周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派繁荣的新农村景象。见此情景,父亲倍感欣慰。

蓦然回首,父亲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了。这次陪伴他故地重游,聆听他的生活感怀,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