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召开两会育新机开新局:凝心聚力谋发展 共谱梅县新华章

日前,梅县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协第一届梅州市梅县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梅城胜利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2019年和今年以来的工作,分析面临形势,部署2020年工作,动员全区干群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一心为民的苏区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梅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回眸2019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2019年,梅县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美丽梅县·客都明珠”建设迈出新步伐。

抓实体、兴实业,实体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增3.8%;新增规上企业12家;电商交易额突破60亿元;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完成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建设任务;县域旅游竞争力连续九年进入全省10强;BPW 车轴、嘉元科技、超华科技等企业逆势增资扩产,福德金属、中爱医疗等项目建成投产,雄辉实业、盛焰燃气等项目启动建设;产业集聚地投产企业54家。

抓项目、稳投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谋划228项总投资 615亿元的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增 6.8%;“3 个 10”项目和55项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梅汕高铁、梅平高速、梅畲快线如期建成通车,在全市率先实现通高铁;瑞梅铁路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地下综合管廊、东环高速、葵岗高速出口等项目有序推进;投资50亿元的客都人家项目从签约至开工,仅用半年时间,创造了梅州速度;投资10亿元的天虹购物中心落地建设;完成国省道改造112公里、中小河流治理14.7公里,建成城乡污水处理项目 192个;丙雁大堤景观提升工程入选省万里碧道试点。

抓提质、重管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公园南路、怡景路建成通车。3 座人行天桥建成使用,人民南路正式通车;投入 1.6 亿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整治取得实效;完成老旧小区“四网融合”试点建设,城区保洁全面覆盖,垃圾分类加快推广;32 个省定贫困村全面建成干净整洁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和农村卫生公厕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100%,长教村、大黄村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雁上村入选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单位。“叶帅故里·国际慢城”游线获评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石窟河沿线提升初见成效;入选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名单。

抓重点、补短板,三大攻坚深入推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6980 户 15444 人实现脱贫,脱贫率99.89%,3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相对贫困村行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 98.9%,考核断面水质 100%达标,生态修复和造林 6.1 万亩,森林覆盖率 75.37%;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调整优化政府投资项目, 压减一般性支出 10%,压缩政府“三公”经费 19.1%。

抓改革、促开放,创新活力明显提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个、发明专利575件,“高企”数量达到42家。嘉元科技建成全市首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振声科技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坚持深化改革,行政服务中心进驻事项 1132项,“无费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实。8大改革任务、6大改革试点稳步实施,机构改革、区管校聘、雁洋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纵深推进。积极实施“三好一正”工程,圆满举办了梅县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系列活动、健康“一带一路”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院士研讨会和客商银行·世界客都梅州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凝聚发展正能量。

抓民生、保稳定,社会事业保障有力。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投入 2.4 亿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卫生强区,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区级融媒体中心组建成立;投入 2700 多万元建成综治视联网系统;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安全生产事故比降 30%。

展望2020 用特别之举取特别之效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新起点,梅县区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两会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力度,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了实现2020年的目标任务,梅县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七个聚焦”“三个加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梅县·客都明珠”。

一、聚焦“两个统筹”,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

梅县区将坚持底线思维,千方百计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范聚集性疫情风险,确保万无一失;千方百计全面恢复秩序,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消费循环,加快服务行业复市复业,全力保障学校复学复课,因类施策推动野生动物养殖户有序转产;千方百计落实稳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让政策的“真金白银”切实惠及企业,精准支持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

二、聚焦实体经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梅县区将扭紧实体经济不放松,加强金融、政策、土地等要素保障,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打造“11115”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梅州打造“铜箔之都”为契机,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百亿产业集群;依托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响“梅县铜箔”自主品牌,力争 3 年内铜箔产值翻番。

大力培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力促进电力企业平稳发展;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打造装备制造百亿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电商物流产业集群。引导梅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转型升级,加快村之翼物流园区和标准化快件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推进“互联网+农产品”融合发展,力争今年电商交易额增长 10%以上,五年内达到百亿产值。

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加快客都人家、特色小镇、古梅梦景等省市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推动梅州嘉应古城项目尽快落地;整合雁洋优质文旅资源,建设粤东旅游第一名镇;加快同怀别墅、九龙嶂等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文化旅游百亿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金柚产业集群。发展金柚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和科技应用等全产业链,创建梅州柚优势产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金柚) 产业园建设,培育金柚 50 亿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金柚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全省山区现代农业样板区。

三、聚焦项目为王,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梅县区将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

集中精力攻项目。强攻“3 个 10”项目,加快总投资 623.7 亿元、年度投资 80.4 亿元的 88 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东部快线建设,推动梅龙高铁(梅县 段)、瑞梅铁路、西部快线年内动工,葵岗高速出口、东环高速年内通车;全力支持 5G 基站、大数据中心尽早建成,打造 5G 智慧城市;有序推进天虹商场、锦绣国际、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

集中发力抓招商。落实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编制产业集群招商图谱,推动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争取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12 个;紧密跟进合同项目和意向项目,实现招大商、招好商。

集中资源强配套。实施“5+6”工作机制;贯彻“个十百千万”思路;推广“政府建设标准厂房、企业拎包入园”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配套实施奖励政策。

四、聚焦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梅县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因人因户施策,确保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全部如期有序退出;建立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政策兜底等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能耗“双控”,全面治理大气污染;开展“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打造万里碧道工程试点样板;因地制宜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组建国企集团,盘活国有资源;加快土地收储,保障土地供应。

五、聚焦 “三农”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梅县区将围绕“五大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秀美乡村。

发展精细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完成 5.4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实施水田垦造;狠抓禁养区管理;推广稻鱼综合种养,创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引导发展休闲型、观光型、体验型、直供型城郊农业;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新建一批面向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生产基地。

建设精美农村。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区;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力争今年355个行政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村;抓好名人名居、革命旧址、古道古树保护开发;加快丙雁片区、松源、桃尧等连线连片精品游线建设;打造“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生态景观廊道;启动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加快土地有序流转;高质量完成162.9 公里“四好农村路”攻坚任务;强化农村建房管控,打造一批“美丽庭院”。

培养精勤农民。举办农村创新创业创富大赛;实施“乡村工匠”工程;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行动。

六、聚焦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三宜城市

梅县区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品位,发展城市经济,打 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样板。

加快城市提质。高标准编制城乡建设规划,高水平规划高铁片区、槐岗片区;启动丙雁片区规划编制,打造梅州城市副中心;逐步提升中心镇、专业镇、建制镇综合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度;抓好“十个一批”城建民生项目;坚持每年提升一条主干道、改善一个片区,通过“微改造、小更新”,实现“小扩容、大提质”。

加强城市管理。坚持以绣花功夫管好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深入开展“两美”行动,大力整治城区铁皮瓦;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打好创文收官战。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城乡网格化管理,提升群防群治水平;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用好综治视联网平台,建设“平安梅县”;强化应急管理“四个一”建设;发挥村民理事会、村规民约作用;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七、聚焦民生改善,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梅县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保障民生支出,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新建、扩建一批城区学校,加快东山中学客都人家分校、畲江小学等乡镇学校建设;

建好第二实验幼儿园;谋划新建一所3000个学位以上的城区初级中学;实施名教师名校长示范带动工程;设立区级教育基金。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重大疫情防控;完善疫苗冷链配送;谋划新建传染病救治医院;加快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扩建项目建设;探索打造2家医联体;鼓励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大健康产业;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先稳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食品抽样检验力度,推动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

八、加强战略谋划,筑牢发展平台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谋划建设槐岗片区、高铁片区、丙雁片区、综保区、临港物流园、临港工业园;加快推进梅州华侨文化旅游经济合作试验区、城区至松口旅游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加快推动围网、卡口和信息化等配套项目建设;推动松棚货场建设,积极申报指定口岸,打造国际“无水港”。

九、加强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智慧梅县二期;深化简政放权;缩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推动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加强跟踪审计,抓好审计整改;强化正向激励,实施绩效考核体系;落实“三好一正”工程,打造模范机关;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

梅县新城通过提质扩容,高标准建设幸福新城。(梅县新闻办供图)

本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刘洪桥 曾健锋

见习编辑:宋一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