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声四起的养鸽基地、硕果累累的果园、绿意盎然的蔬菜基地……在兴宁市,扶贫产业“多点开花”,丰收在望。近年来,兴宁市充分发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光伏产业”“旅游扶贫”等扶贫模式,带动有劳力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
至目前,该市形成了东部茶叶蔬菜、北部油茶灵芝、南部无花果蜜雪梨、中部乳鸽养殖的产业扶贫格局,创建了“陈小鸽”“梅一客”“绿宝峰”“石岭情”“新洲绿”“华唇塘”等产业扶贫品牌。
“农光互补”凸显生态效益
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养殖基地
在兴宁市龙田镇羊岭村,新建的鸽棚内不时传来“咕咕咕”的鸽叫声。放眼望去,村子四周的山上植被稀疏,荒山里无法种植果树,也难以栽种其他农产品,贫瘠的土地制约着村子的发展。
为了走出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道路,经过多次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州市驻兴宁扶贫工作组的指导下,在龙田镇建设了金鸽养殖基地,发展乳鸽养殖,打造“陈小鸽”品牌。2016年开始,该镇羊岭村36户122名贫困户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帮扶模式下,每年从养鸽基地获取分红。与此同时,养鸽场还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
肉鸽养殖基地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
“2019年,我们引导龙田镇碧园、羊岭两个贫困村先期入股金鸽养殖基地二期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每年稳定收益10%。引导兴宁市共35个贫困村投入486万元入股金鸽养殖基地三期项目,每年稳定收益7%。引导龙田镇贫困户小额贷款100万元入股该项目,贫困户每年稳定收益10%。”广州市驻兴宁扶贫工作组副组长农仲林告诉记者,今年将根据各村情况继续集中投入资金,以此带动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力促进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鸽棚顶加盖光伏发电设施,打造“农光互补”新模式
在推进金鸽养殖基地项目过程中,工作组与金绿公司进一步合作,根据养殖棚顶连片面积大、无遮挡,适合加盖光伏发电设施的特点,在鸽棚顶加盖光伏发电设施,打造“农光互补”新模式。接下来兴宁将继续引导贫困村在养鸽项目二、三期计划兴建的80个鸽棚上搭建光伏项目,为村集体及贫困户家庭带来长期稳定高效的收益。“这个项目可以让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9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14万元。”珠江实业集团驻羊岭村第一书记耿素芳说。
果蔬深加工串起“致富链”
永和镇新寨村开展板栗南瓜种植培训
来到新圩镇大村村,山坡上成片的无花果树在阳光照耀下泛着绿油油的光芒。部分树苗已抢先结出鸡蛋般大小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条上,甚是喜人。大村村近年来依托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或养殖无花果、红薯、黑皮鸡枞菌、五黑鸡、仙居鸡等,打造了“华唇塘”“薯稻香”“果道心迹”等品牌,使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去年,一座400多平方米的果蔬加工厂在该村建立,使该村农产品产业生产链条日趋完备,从而解决了新鲜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有了加工厂之后,我们不但可以将无花果做成无花果干、无花果汤包,还研发出了无花果茶叶,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郑狄杰介绍道。
新圩镇大村村无花果种植基地
随着加工厂的作用日益凸显,大菜心、木耳、红菇等众多种植项目在大村村接连投产。如今,各产业间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互动,村内经济发展活力和村民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到基地上班以后,每个月能增加近3000元收入,加班还有另外的补助。空闲时可以打理家里种养的水稻和鸡,村里合作社能保价回收,我们收入也就相对稳定。”贫困户廖定英笑着说。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村培养了大批种植能手,相信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梅州市春花秋月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苑红说,通过各产业的发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开始一年不足1000元到现在超10万元。“如今,我们的产业走出了大村村,带动水口镇河口村、坭陂镇文德村发展特色种养,在更大平台上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刘苑红说。
农旅融合催生助农新途径
位于永和镇新寨村的梅一客种植基地
驱车前往距离兴宁城区10多公里的永和镇新寨村,来到梅一客产业基地,风衣谷农耕体验区、蔬菜种植区、家禽放养区、果树种植区等区域分布错落有致。水塘里,鱼儿欢快畅游、鸭子追逐嬉戏。草地里,一群家禽正在闲庭信步。路边一畦一畦嫩绿的春菜、小松菜正在冒尖。郁郁葱葱的叶子下,一只只饱满的板栗南瓜长势喜人……
近年来,梅州市品鲜农业有限公司探索出“公司+农户+体验+互联网”的创新模式,通过土地租金、入股分红、提供就业、引导村民特色种养等方式,带动村集体、村民及贫困户增收致富。“我们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该公司负责人张雪莲介绍道,对于一部分有想法、敢尝试的贫困户,公司鼓励他们分片承包经营。合作社为承包经营者垫付前期种苗、农资、包装费用,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并进行保底价格收购,帮助他们脱贫。而对于一些经营能力较差的贫困户,则通过培训后,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梅一客风衣谷农耕体验园吸引许多游客前往
2016年,以蔬菜为主题的“梅一客风衣谷农耕体验园”在新寨村建成,通过承接亲子游、自驾游,带动乡村旅游,实现基地与村民及村集体共同发展、共同增收。目前,该项目带动农户1358人就业,其中35户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每年增收8000元以上。
“我们现在共有5间线下实体门店及电商平台,具备生产基地、农旅、采摘娱乐项目、餐饮和销售平台,产销链条齐全,以销促产灵活。”张雪莲介绍道,该公司现已联结带动兴宁市永和镇新寨村、合水镇溪唇村、坭陂镇文德村等13个村的农户发展农特产品种养,并进行保价收购,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保障。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 钟思婷
图片:兴宁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张文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