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兴宁全面建成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振兴是关键和基石。近年来,兴宁以“构建平台、凝聚人才、对接产业、落地政策、推动发展”为宗旨,把人才驿站纳入乡村振兴建设内容,整合资源高标准建设运营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兴宁已全面建成1个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7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3个街道设立了人才服务窗口,实现了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全覆盖。


强平台建设

服务实现全覆盖


“我们驿站是今年3月揭牌运营的,之所以选址在城区中心地带,是因为具有服务平台共享、工作业务互通、交通相对便利、人才比较集中、周边配套齐全等优势。”日前,记者走进兴宁市就业大厦综合楼,兴宁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相关负责人刘伟东向记者介绍了驿站齐全的功能设置。

据介绍,此前,兴宁市投资360万元,在大厦一、二楼共约900平方米的面积建设了人才驿站。后来,该市筹集25万元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为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一楼设有政务服务终端、一站式服务窗口、信息发布区、人才招聘区等,二楼设有人才专班办公室、人才沙龙室、人才智库室、人才帮扶室、人才培训室、会议室和直播带货室等,可满足高层次人才服务需求。”刘伟东说。

人才驿站举办“南粤家政”培训,助力妇女创业就业。(受访者供图)

走进刁坊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展现在眼前的是“刁坊三宝”(澳洲坚果、黄沙红曲、枸杞叶茶)和该镇其他农特产品的介绍。这是兴宁市首家成立的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投入运营后不断加强乡土人才培训,在该镇特色农业发展方面起到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我们在各镇级驿站的建设中,都统一设立了政务服务终端和‘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人才帮扶室、多功能培训室等。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一镇一策,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兴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兴宁市把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办公室等阵地融合建设,把涉农、涉乡村振兴、涉农旅等相关部门与人才驿站的建设深度融合。当前,各镇已建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和组织、财政、人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分管领导参与的工作专班,组织驻镇帮扶工作队的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金融助理、农村科技特派员等人员驻站常态化开展工作,实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向村、向高校、向行业协会拓展,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人才驿站。

兴宁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参与组织 “南粤家政”技能大赛人才选拔。(受访者供图)

“我们共投入204万元资金,于今年5月全面完成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工作,其中在17个镇建设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3个街道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兴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镇级驿站建设过程中,融合党群服务中心建站的有5个,另外选址建站的有12个;工作人员中在编人员有30人,聘用人员10人,借用人员2人。目前已实现驿站建设有活动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资金保障。


强人才支撑

为发展蓄力赋能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大家敬重的职业。”这是梅州市冠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琴作为一名新农人的理想。多年来,她把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带入农村,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梅州柚千亩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而她也被纳入驿站的人才信息库。“接下来我将配合发挥好人才驿站的平台作用,围绕种植技能、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为更多农民朋友提供帮助。”刘琴说。

新农人刘琴把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带入农村,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梅州柚千亩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吴腾江 摄)

人才信息库的人才、兴宁市神光眼科医院院长刘海俊是在兴宁市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下,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支持山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专家。作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在广州从医30年来,他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在退休之际,他婉拒了各大医院的高薪聘请,带着一批高水平专科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回到家乡扎根,创办了兴宁市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一方面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真正为家乡人民做一些事。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兴宁市有这么好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加坚定了我回乡发展的决心。”刘海俊说。

刘海俊(前排中)带着一批高水平专科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回到家乡,创办了兴宁市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受访者供图)

刘伟东告诉记者,他们已建立并完善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通过“柔性引才平台、信息发布窗口、交流对接纽带、休闲疗养基地、咨询服务阵地”等五大功能,加大人才驿站宣传力度。目前,通过发布300多篇文章,及时宣传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要人才政策等信息。同时,深挖当地现有人才资源,建立了“两库一平台”(即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人才需求动态数据库和人才对接服务平台),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收集了1875名高层次人才信息,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强素质提升

做大人才“蓄水池”


“朋友们应该都了解过丝苗米吧,那你们知道梅州特产‘十九香丝苗米’吗?它和一般的大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兴宁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一场电商直播中,工作人员卖力推销,将兴宁丝苗米等农副产品展现到数万观众面前。

网红主播在人才驿站直播间推销兴宁丝苗米等农特产品。(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直播活动是免费进行品牌推广的,我们为企业提供了直播带货的平台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刘伟东表示,他们通过打造“主播+陪播”等网红直播方式,引导企业或农户走进驿站的直播间,销售展示农产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定期举办直播带货培训,挖掘和培养一批扎根乡村、懂农业、爱农村、会直播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叶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兴宁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展示馆,助力乡村文旅休闲、餐饮等产业发展。(吴腾江 摄)

在“人才驿站+培训课堂”的模式下,各类专家、学者常态化进行现场指导、座谈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积极服务乡村一线。“我们会定期组织开展直播带货培训、就业创业专题讲座、‘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等,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提高乡村振兴人才素质。”刘伟东说。

记者了解到,兴宁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至今已举行了40多场次人才培训、人才座谈、学术交流、人才调研等活动,各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相关活动的开展也实现了常态化。“我们将通过驿站主动对接高职院校‘高精尖’人才,持续做大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把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打造成为‘乡土人才之家’。”兴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陈思杰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吴腾江

特约记者:刘海阳 练思红

编辑:李舒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