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不明原因骨痛 竟是得了骨髓瘤

半年前,65岁的邹大爷发现双侧锁骨处“肿起来了”,并出现了腰背部、胸骨、肋骨处多发疼痛,当时以为只是操劳过度,自行使用各种止痛药物效果不佳,并且锁骨处的“肿物”越来越大。

邹大爷有些慌了,于是到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双侧锁骨处溶骨性破坏,性质不明。邹大爷的子女也不敢怠慢,立刻将老人送至梅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就诊,住院后经过CT及X线检查发现“全身多发骨质破坏,并存在病理性骨折”,同时抽血检验提示贫血、白/球比例倒置、高钙血症、肾功能异常等。

当时医院肿瘤科卢钦荣科主任高度怀疑邹大爷可能患上了“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罕见病。在卢主任的指导下,邹大爷进一步完善了骨髓穿刺活检、尿本周蛋白试验、血清蛋白电泳等检查。通过抽丝剥茧,认真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卢主任成功揪出邹大爷骨痛的“幕后凶手”——多发性骨髓瘤。

邹大爷这下就懵了,这不就是简单的骨痛吗,咋变成恶性肿瘤了?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据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发病率不到十万分之一,男女比例约3:2,以老年人多见。它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人体内正常的浆细胞负责生成对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体,而癌变的浆细胞则会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且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正常血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血液中红细胞下降常导致贫血,白细胞的减少导致感染的发生。此外,癌变后的浆细胞还分泌一种“单克隆球蛋白”,这种球蛋白不但不能起到抗感染作用,还对肾脏造成了损害;癌变的浆细胞还能分泌一些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以溶解骨骼,使患者出现骨骼破坏、病理性骨折,所以这种疾病也被称为“吃骨头的血液病”。

■及早发现,尽早就医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关键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较缓慢,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后期临床表现可呈多样性,如骨痛、贫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感染、高钙血症、局部肿块、淀粉样变等,因此易被误诊为骨质疏松、骨折、肾炎、恶性贫血等疾病,这种误诊、延迟诊断会严重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甚至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梅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本着“人文、智慧、精准、达道”的医院精神,通过开展多学科诊治模式(MDT),大大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缩短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科通过规范使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沙利度胺、双膦酸盐等药物联合治疗,大大改善了邹大爷的症状,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精准治疗,不仅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也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梅州日报记者: 江波

通讯员:孔志鹏 卢钦荣

编辑:杨乔颖  廖志颖(实习)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