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第一条高速公路,20岁了!它,助力梅州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梅州交通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2001年1月16日,汕梅高速清潭至北斗段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汕梅高速正式开通,结束了梅州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载春秋,弹指一挥间。站在20年奋进的跑道上,回眸汕梅高速发展史,我们感受到,正是汕梅高速的通车,大大提高了山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开启了交通落后地区向拥有立体、现代交通的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新征程,揭开了山区高速公路事业跨越发展的新纪元,助力世界客都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是一条 “交通线”“经济线”“生态线”

汕梅高速跨重山而过。(高讯 摄)


关键词:交通线


对外联通  缩短距离

如果乘飞机从揭阳潮汕机场起飞,回头凝望一下脚下这片土地,汕梅高速公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越千山万水,“饮马”南海之滨。

汕梅高速打通了梅州通往潮汕平原的第一条出海通道,以汕梅高速公路为主轴的道路交通网络日益凸显魅力。汕梅高速与梅河高速、天汕高速和梅大高速相连,与国道205、206和省道223线等骨干道路相接,枢纽地位日益突出。一个以汕梅高速公路为主轴、由省道、国道联结而成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初步展现在粤东大地上。

汕梅高速(李森强 摄)

交通网络的织密,带来的是时空距离的直接缩短。“现在从梅州经汕梅高速往汕头比走国道206路程减少50公里,行车时间节省近2个小时……没有汕梅高速就没有我们企业的发展。”在汕梅高速举行的物流运输企业座谈会上,来自梅州的企业家李先生感慨地说道。


关键词:经济线


路通财通  服务经济

20年前,汕梅高速成为了贯通梅州连接汕潮揭与珠三角的“经济走廊”,这20年来,在客家人眼里,汕梅高速已发展成为一条重要的物流通道,是梅州“绿色崛起”的生命线。梅县的金柚、有机蔬菜,平远的脐橙、高山茶油,大埔的有机茶叶、中草药材等客家特色产品,通过汕梅高速源源不断地流向潮汕等地区;梅州山区盛产的水泥、沙石、木材等物资,成为建设揭阳潮汕机场、厦深高铁、汕头深水码头、南澳大桥等的重要建筑材料。与此同时,普宁的服装、揭阳的电子产品、潮州的不锈钢及汕头的海产品等,也通过汕梅高速流向梅州地区。可以说,汕梅高速已成为梅州与潮汕地区群众的“致富路”。

汕梅高速北斗至清潭段茜坑大桥。(高讯  摄)

20年间,汕梅高速车流总量3.7亿辆次。巨大的交通量带来的是数以百亿级的产业群的崛起。2000年,我市GDP为180.64亿元; 2019年,GDP飙至1187.06亿元,是2000年的6.6倍;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GDP也达到871.67亿元。汕梅高速像互联网传输通道一般,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不断地改变着梅州大地。正是因为汕梅高速,也让山区全面对接珠三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有了实实在在的可能。


关键词:生态线


畅安舒美  管养硬核

行驶在汕梅高速上,沿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的生态景观林带颇为养眼,一条“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高速呈现眼前。20载春秋,汕梅高速一直把打造“品质工程”作为行业责任和担当,大到一片梁,小到一颗螺丝钉,都得到悉心养护。20年来,无较大及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优质、高效、规范的目标。

汕梅高速北斗至清潭段荷水特大桥。(温静德 摄)

在道路养护工作上,作为汕梅高速的建设者和管护者,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路达分公司(以下简称“路达分公司”)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找准了工程科学配比,调试出适合汕梅高速气候环境、车流量情况、抗疲劳性能的黄金配比新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率先在省内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维修处置,实现了交通运输部对高速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需达到 l00%、循环利用率达到 95%以上的工程目标要求,达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年栉风沐雨,20年阔步前行。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路达分公司总经理魏阳平表示:“我们将继续追求高标准的运营,让高速公路促进山区经济蓬勃发展,一路通达;追求高品质的服务,让行驶在高速公路的车辆顺畅平安,一路通达;追求高效能的管理,让高速公路的延伸推动我们的事业展翅腾飞,一路通达。”

汕梅高速丰顺县城段。(高讯 摄)

汕梅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汕(头)昆(明)高速粤东境内的一段,南起于汕头,北终于梅州,途经粤东四市八县区,总里程约142公里,由梅揭高速和汕揭高速两部分构成。其中,梅揭高速起于梅县扶大,止于揭阳新亨镇,途经梅县梅南、畲江,兴宁径义,丰顺北斗,建设总里程90.05公里。

汕梅高速丰顺县城段。(高讯 摄)

本报记者:朱庆强

摄影记者:高讯

通讯员:江春文

编辑:李舒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