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写好水文章,做活水文化

集科教、宣传、文化、休闲、亲子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蕉岭县水利景观公园。

城乡百姓随时享受用水便捷生活,随心漫步碧波荡漾的石窟河畔、饱览“碧道”风光,正成为寿乡蕉岭高质量绘就水净景美、人水和谐、兴水惠民画卷的缩影。

近年来,蕉岭围绕“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水利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形成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城乡供水格局,并全面提升河库的管理保护能力,以石窟河寿乡画廊为精品示范载体,做活水文化水景观,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城乡全覆盖  供水一体化统筹

三圳(蕉华)供水扩容改造项目将有效解决蕉华园区和三圳镇九岭、芳心等村共37600人饮用水难的问题。

中午时分,三圳镇顺岭村半山涂自然村村民徐德金在厨房里洗青菜,看着清澈的自来水流出水龙头高兴地说:“我们终于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方便使用自来水了,生活舒畅多了。”

在半山涂供水项目建设以前,因地势较高、镇村自来水供给难等问题,当地村民长期处于用水受限状态。据蕉岭村村通饮水工程负责人陈小红介绍,半山涂供水项目于去年纳入县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当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水源引自白田坑山塘,设计供水规模为日产52.6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380人。目前供水正常,由村级自行管理。

半山涂是蕉岭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缩影”。由于农村村庄分散、水源条件差、施工难度大等因素,蕉岭长期难以实现全县自来水全覆盖。该县通过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建设水源工程、一体化净水设备和输供水网,并对供水模式和工艺进行提档升级,实现97个行政村自来水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蕉岭着力探索实践“以大水厂带动小水厂、以城镇供水带动乡村供水”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思路,全面启动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任务。

笔者从该县水务部门获悉,蕉岭专门设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办公室负责农村饮水工作,探索实行城乡一体化统筹管理。目前,该县已建成日供水总规模达3.5万立方米的农村供水工程,覆盖全县453个自然村,受益总人口达16.5万人。全县19个省定贫困村、103个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完成率达100%。

在集中供水工程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蕉岭县还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实行“互联网+人饮”供水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水利资源,提升供水服务水平。“通过蕉岭县人饮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管理方可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全面掌握全县自来水用户信息,提高水费收缴率。用户方也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自助缴费、查询。”技术人员邓崇建表示,现在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定位故障设备,随时查看相关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碧道忆乡愁  擦亮水文化名片

蕉岭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高标准建设广东万里“碧道”的要求,依托石窟河两岸优美生态风光,以寿乡画廊为基础,高标准打造特色碧道。据悉,特色碧道首期工程长10.23公里,从榕仔渡电站上游1.5公里起,至世纪大桥上游止,主要通过增设沿河生态功能区、生态景观节点和整治入河排污口等,串联两岸已建节点、特色文化节点和重要旅游资源,推动江河流域污水“零直排”,实现碧水清流。

水利科普馆里,各大水利工程模型直观为参观者普及水利知识。

“水利展馆和水利景观公园作为石窟河蕉城三圳段‘碧道’工程建设内容,目前整个项目已验收完成。”蕉岭县水务局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利景观公园占地约9000平方米,是全市唯一一个以水利科学结合水利景观,集科教、宣传、文化、休闲、亲子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公园。

在水利景观公园,斑斓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蓝天白云间一群白鹭翩翩起舞,大人带着小孩在白色沙滩球场嬉戏,河边码头上白色灯塔成对伫立,与碧绿河道上停放着的褐色游船共同绘就了美丽的碧道画卷。水利展馆则展现了蕉岭水利文化的科教一面。蜿蜒曲折的回廊结构让体积“娇小”的水利展馆,可以有更多的空间通过实物模型、墙绘、文字、图片和沙盘等形式,多元展现世界、中国和蕉岭水利文化史。“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先进县、广东水资源管理先进县……不参观不知道,原来蕉岭取得了这么多水利荣誉。”趁着周末休息,家住附近的黄先生带着孩子前来接受水利文化熏陶,获取更多关于“水”的感性认识。

站在水利展馆观景台上,石窟河碧道景观尽收眼底。“对岸建设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生态混凝土景观带,是全市率先使用生态混凝土打造而成的,实现安全防护的同时,为石窟河堤提供更大的绿化面积,起到良好的生态美观效果。”蕉岭县水务局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依托寿乡画廊“碧道”建设,发挥精品游线示范引领作用,串联长潭白马水乡、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广场、龙安滨水公园、广东(蕉岭)乡建馆、九岭十里荷塘等特色节点,努力打造汇聚美丽乡村、生态农业、农村改革、乡村治理和寿乡人文的精致名片,不断擦亮世界寿乡品牌。

治污保生态  村庄旧貌换新颜

人们在三圳镇九岭村附近的河道散步时,经常会碰到前来巡河的村党支部书记徐文坚。“作为村级河长,日常主要任务就是检查沿河环境,维护河道整洁干净,排查安全隐患。”在他看来,河长制是治水兴水的务实之举,看得到摸得着,还能形成联动效应。“村里的河道干净了,村民环保意识也跟着提高。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可谓是红红火火。”

除了全面落实河长制,科学治污也是蕉岭实现碧水清流升级乡村颜值的重要举措。

堑垣村生活污水处理点,日处理污水规模约30吨,可覆盖600人。

在蓝坊镇污水厂,运营维护人员汤亚尼正在一体化电控柜前仔细查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设备出现异常时,污水处理装置控制系统会提示报警信息,我们就立即处理。”汤亚尼表示,目前县里正在建设中央控制室,建成后将通过监控信号实时反馈、远程控制等方式实现无人值守。

“现在污水厂采用一体化处理设施,将预处理、生化处理、二沉及污泥处理等工艺环节浓缩于绿色罐体内,具有处理效果较稳定、设备结构紧凑、建设时间短、建设成本较低等优势。”汤亚尼表示,污水厂已铺设覆盖镇区的污水收集管网约6.5公里,同时配备了污水检查井183座,一体化处理设备2台,日处理污水量最高可达400吨,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量标准》一级A标。

在建设镇级污水厂的基础上,蕉岭县立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和长效管控。“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计划在97个行政村建设200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并运行设施64套。”蕉岭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明年春节前建成其余136套设施并投入运营。

长潭镇堑垣村村民徐大哥闲暇时总喜欢在村落下游的污水处理点附近溜达。“这里像个天然的观景池,周围的路面也很干净整洁,很适合散步。”徐大哥告诉笔者,以前汛期多雨季节,村内容易出现污水外流现象。谁能想到,一个面积12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点居然能让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堑垣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日处理污水规模约30吨,可覆盖600人。”蕉岭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选建于村落下游,利用自然地势节省电力,更加生态环保。

顺岭村村民徐德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心里非常高兴。

蕉岭还借助科技手段,聚焦广大群众关注的饮用水源安全问题,投资700多万元在犁壁滩水库和黄竹坪水库建立了两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在过去,我们去到水源地最快都要40分钟,现在可以实现24小时监控,不出门便可实时获得水源地水质的监测数据。”蕉岭县环保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水质自动监测站已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该县水质监管监测水平和水污染预警预报能力。

撰文:廖静宜  祝银清  林剑湧  汪敬淼

摄影:汪敬淼

编辑:宋一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