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等靠要”为“主动干”!他们一家提前申请“摘帽”, 朝幸福出发~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有一些人,虽被评定为贫困户,但不愿“等靠要”,决心靠勤劳稳扎稳打,让贫困的状况成为历史,从而过上脱贫致富的日子,兴宁市大坪镇潭坑村陈国强一家就是如此。

2013年,在深圳打工的陈国强因为胰腺炎发作送进了医院,被深圳两家医院都宣称“无法救治”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辗转回到了家乡梅州市人民医院,经医护人员的细心救治,陈国强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但身体仍需长时间的休养,而近20万元的医疗费用不仅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还另外欠下了不少外债。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大年初四,他唯一的儿子陈峰又出了交通事故,腿部严重受伤落下残疾,在此后的两年都需要依靠轮椅活动。陈国强的妻子钟小玲,因为要照顾年迈的婆婆、生病的丈夫和行动不便的儿子,只能偶尔打打零工帮补家用。因病因残失去劳动力,让陈国强家里的生活日渐走上下坡路,生活困难,只能靠着亲戚和乡亲帮补过日。

陈国强的妻子钟小玲挑着鱼草去喂鱼。

2016年,通过精准识别,潭坑村将陈国强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挂钩帮扶干部多次到陈国强家走访,为他解决实际困难。村支部书记陈海良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带镇扶贫干部到陈国强家走访的情形,“门前看起来残破不堪,家徒四壁。别说现代化的家电,就连一张沙发茶几都没有。镇干部还以为我们带错地方了,因为房子看起来根本不像有人住的。直到走进房间看到床铺等生活用品才相信。”

后来,随着陈国强的身体恢复,他主动向帮扶干部提出,自己不希望单纯的“等靠要”,而希望政府帮助他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脱贫。通过与陈国强的了解沟通,结合他本人意愿和优势,帮扶干部帮他制定了养鱼和养鸡“双管齐下”的产业帮扶方案。重拾他原来荒弃的两口共6亩鱼塘养鱼,同时利用房子后面的小山坡圈起来养鸡。

陈国强与妻子在鱼塘合力一起铺开鱼草。

2016年,借助政府帮扶的2.5万元帮扶资金,陈国强购买了鸡苗和鱼苗。当年就实现肉鸡出栏200多只,因为陈国强的走地鸡品质有保证,肉鸡基本供不应求,单只售价超过100元。6亩鱼塘放养的500尾鱼苗,长大捕捞后也都被附近的鱼生店全部承包,根本不愁销路。“看着他风里来雨里去,每天不到五点就出门割鱼草喂鱼,它养的鱼肉质肯定好!”鱼生店老板谈起为什么承包陈国强养的鱼时说。

应鱼生店老板的要求,今年陈国强鱼苗放养数量还增加到了800多尾,为此他还特意多种了一亩的鱼草来满足喂养需求。因为之前在深圳打工当过厨师,加上吃苦耐劳,闲不住的陈国强还成为当地各类红白宴席必请的大厨。

放假期间,陈峰与妻子回家陪伴孩子。

随着身体逐渐恢复,陈峰也娶了妻子,夫妻俩于2017年先后到揭阳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上班,获得了稳定的收入。通过几年的辛勤努力,陈国强家里的债务已经基本还清,两个孙子的到来,更是为这个家庭增添了久违的笑容。

“家里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现在能够自食其力,有能力照顾一家人,也达到了脱贫的标准,不能让党和政府再操心了.....”近日,陈国强的儿子陈峰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脱贫。他认为,虽然被列为贫困户后,享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帮扶,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但人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争贫”不如“争气”,有能力了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脱贫致富。

现在的陈国强一家,更是满怀幸福憧憬,“ 债务已经基本还完,下一步建个新房,过小康生活。”陈峰说。


本报记者:陈思杰

图片:钟思婷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