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呵护“心”,助学生度过复学适应期!

“老师,我度过了一个漫长又痛苦的假期,妈妈天天在家指责我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对我无比挑剔,我已经对自己丧失信心了,我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啊?”乐育中学一名高三的学子向该校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汤存诉苦道。汤存告诉记者,这并不是个例,返校复课以来,他几乎每天都会给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定时开展心理健康课堂。记者通过采访多所学校得知,我市各中小学都十分重视学生返校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摆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

多方原因造成心理变化

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多或少让学生有些无所适从。汤存告诉记者,复课以来,他在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产生焦虑的来源是他们的父母。“我自己也是一名家长,孩子在家上网课的时候,只要发现他上课不认真,或者玩了一会手机,我就会开始焦虑不安,担心他跟不上别的孩子的进度,担心他沉迷游戏或者近视。”父母产生了这种情绪,往往就会开始对孩子进行说教,如果这个度没有控制好则会激化家庭矛盾,日积月累之下,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汤存建议,家长们还是要多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出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面对,一起协商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只有家庭的氛围健康向上,成为温暖的港湾和坚实的后盾,孩子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返校后的学习中去。

除了家庭原因,兴宁水西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负责人黄健玲指出,部分孩子在返校后,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例如不愿意配合戴好口罩,对疫情防控措施不以为意;过分沉迷于电子设备,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交作业和不认真上课的现象明显增多。而新城中心小学心理老师曾利华也表示,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原本在校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复学考试成绩下降,对其学习信心造成了一定打击。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变化,给学生造成一些心理困扰。

新城中心小学的心理老师在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家校合力营造健康氛围

据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中学二级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惠婷介绍,当孩子的生活出现以下不同程度的改变时,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中预判出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一是孩子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出现睡眠不足或失眠症状,生活规律紊乱;二是孩子情绪突然转变,出现焦虑、自卑、恐惧、抑郁等心理情绪;三是孩子的行为变化,对上学产生抵触心理,突然变沉默,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等;四是家庭环境的变化,如家庭经济出现困难,亲人离世等。当孩子生活出现上述情况时,老师和家长便应该敲响警钟,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心理咨询室里摆放着相关书籍供学生观看。

从线上课堂转变为线下教学,学生可能没有办法立即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这时容易形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高峰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我市中小学纷纷将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纳入“复学第一课”和班会课中,如兴宁水西学校在针对集体返校复学后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了心理咨询室老师的力量,协助各班班主任组织召开班会,通过这种形式,动员并鼓励孩子能够转变思想、认真读书;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则在复学前采取了召开线上主题班会的形式,做好学生复学前的心理调适。而在家长层面,肖惠婷认为,家长应该提前配合学生调整好作息时间,适当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家长应该调整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期待值,如果期待值过高的话,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波动,等到学习生活都慢慢步入正轨,再逐渐地将这个目标放回到正常水平。

图文:本报记者黄宝珠

实习生:谢婷 肖楠

编辑:黄振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