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建成138个“爱心之家”,逾3万农村留守儿童有了“爱的港湾”!

城市化进程加速启动,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问题一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市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之路?如何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健康发展行动中?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市关工委,一同了解市关工委牵头开办的“爱心之家”给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带来的成效和转变。

心系留守困境儿童

全市实现“镇镇有家”

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孩子们在“爱心之家”看图书 。 (钟小丰 摄)

“姐姐你看,这里有很多书,我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可以听讲座,还可以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老师还会跟我们谈心……这是我们的‘小乐园’,我们可喜欢这里了。”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朱颖颖笑眯眯地说,明亮眼眸里透出对“爱心之家”的喜爱。

时间倒回2016年5月31日。在前期市关工委针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现状作专题调研后,引起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谢强华的重视,得到了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的资金支持,由此市关工委联合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组建的我市首个“爱心之家”在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挂牌成立。

五华县华阳镇中心小学“爱心之家”的孩子们在阅读图书。 (钟小丰 摄)

“‘爱心之家’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给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物质上的帮助,它还以一种常态化的平台陪伴在他们身边,向他们传递心灵上的‘精神粮食’。通过这个平台,很多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有了改变,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真正地关爱孩子的成长。”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副校长何冰莹说,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多数存在有效监护的缺失,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的现象,容易出现亲情缺位、教育缺失、安全问题。

”爱心之家“的孩子们接到城区学校孩子的捐书喜笑颜开。 (钟小丰 摄)

据统计,2015年,梅州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10多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提高,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减少,但目前我市仍有3万多名留守儿童分散各地镇村。经过市关工委长达一年多的调研和试点工作,以及联合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努力和坚持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办“家”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办“家”模式,以八有标准和八项工作为抓手将“爱心之家”的平台越做越扎实。

五华县华阳镇中心小学“爱心之家”的孩子们在阅读图书。

到目前为止,我市镇级中心小学全部建立了“爱心之家”,全市“爱心之家”数达到了138间、实现“镇镇有家”,让数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变成真正的“家庭式港湾”。去年,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爱心之家”还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儿童之家”。

深化教育精准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老”志愿者指导“爱心之家”的孩子们画画。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教育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要领域和重要手段,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实现减贫,是涉及长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抓手。“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在摸底了解学生情况后都会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档案。老师、社工和志愿者会借助家访、线上沟通、心理信箱、学业辅导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老师朱卫华表示,通过“爱心之家”的平台,搭建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与社会各界力量相互衔接的渠道,设立多项相关奖学金和助学金,让孩子们放心读书。

在朱卫华讲述中,记者得知该校的小房和小吴都是特困留守儿童,长期因家境困难,自觉低人一等,性格沉默不自信。在“爱心之家”平台中,学校联系到了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对她们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并定期跟踪回访。“前后坚持了2年多后,她们开始慢慢走出了阴影,不仅性格上变得开朗,还因自强不息获评市级荣誉,获得叶剑英基金的表彰。”记者获悉,有些曾经得到帮助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已经从“受助人”转变为小小“助人者”,将这份力量在“爱心之家”、校园乃至生活中继续接力。

汇聚各方力量

携手同心助童

梅江区普育小学“爱心之家”的孩子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爱心之家”创办过程中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在疫情期间,我们得知有几位三、四年级的学生因家庭比较困难,没有设备上网课,通过与关工委及社工、义工联动,不仅解决了上课设备的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课业辅导。”红光社区党委书记罗碧裕说,社区通过引进专业的社工机构和成立义工协会,共同在‘爱心之家’这个共建共享的载体和平台上,充分实现了“三工”(关工、社工、义工)结合的模式,全方位给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心关爱。


平远石正中心小学学生在县关工委委员“爱心之家”老师指导下做益智小游戏。

此外,“爱心之家”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理念,呈现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红光社区通过暑期“三百”(百老帮百少、百小尊百老、百业助百校)系列活动持续发力,不断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程江镇中心小学常态化开展“三礼”教育,定期举行“三教”(学校、社会、家庭)结合活动,以“从我做起,带动全家,拉动社会”为工作思路,让学生将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成果拓展到家庭和社会;高陂镇中心小学结合特殊节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组织学生到三河坝烈士纪念碑、叶帅故居等地方参观学习……

梅县区畲江镇关工委到畲江镇中心小学爱心之家慰问。

市关工委、团市委为五华华阳小学”爱心之家“捐赠图书和体育用品。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呼吁所有热心人士积极加入爱心志愿者团队,为他们奉献一份爱心。”市关工委主任何正拔说,接下来,市关工委将进一步推动“爱心之家”工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通过树典型、学先进,加强交流评比,不断提高“爱心之家”的工作水平,增强活动效果。

本报记者:赖运香

图片:钟小丰 关工委

视频:钟小丰

通讯员:朱卫华

编辑:张文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