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岭河岸话家常,全面奔康喜笑颜~乡村振兴之歌奏响齐昌大地

在新圩镇大村村,黑皮鸡枞菌种植厂房内,近10名工人忙着采摘、装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叶塘镇河西村,麻岭河“一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内建起了石桌椅、球场、休闲步道等,村民每天聚在这里休闲健身、闲聊家常……

近年来,兴宁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和梅州市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产业发展 富民兴村

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走进合水镇溪唇村,绵延数里的精致高效农业基地格外惹眼。石马河边,生机勃勃的农田、树木茂密的龙眼公园、设施完善的健身场所等,与美丽的绿水青山一同勾勒出一幅田园画卷。

早上7时,在溪唇村的精致高效农业基地里,三五成群的村民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基地种植了板栗南瓜、西瓜和玉米、辣椒、草莓等多种蔬果。”溪唇村党支部书记叶晋茂告诉记者,基地不仅吸纳当地村民就业,还为村民提供优质的蔬菜种苗和种植技术,辐射带动附近农户种植蔬菜。产业旺了,村子兴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梅一客”蔬菜基地的板栗南瓜迎来丰收,村民喜笑颜开。

兴宁市近年来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社农互动”,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举办兴宁市农特产品展销暨农电商交流贸易会等系列展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兴宁油茶、柚果、优质稻、丝苗米、单丛茶等特色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精准扶贫 全面奔康

“终于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了,这对全村人来说是件大好事。”在叶塘镇筠竹村,村民李展辉打开水龙头,清澈干净的水流从指尖穿过,让他兴奋不已。筠竹村是省定贫困村,下辖的高田、竹园两个自然村由于山高坡陡、水源处较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一直存在“用水难”。当前,兴宁市已投入近200万元,分别在这两个自然村各建设一个集中供水点,彻底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题。

兴宁市坚持以农民持续增收脱贫奔康为主线,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全面落实“三保障”政策。据统计,该市至今已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36亿元,实施村户帮扶项目8.45万个,动员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企业356家。通过举办两届扶贫农特产品展销会,实现消费扶贫产品销售683.23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1690元。

兴宁通过举办系列展会,把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为强化造血功能,实现长效脱贫,兴宁市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就业扶贫,涌现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光伏产业”“旅游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创建了“陈小鸽”“梅一客”“绿宝峰”“石岭情”等产业扶贫品牌,脱贫攻坚成果丰硕。

合水镇溪唇村的精致高效农业基地,不仅吸纳当地村民就业,还辐射带动附近农户种植蔬菜。

山水田园 美丽村居

走进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新升级的麻岭旅游景观公路仿佛一条“珍珠链”,途经片区内5个村形成环形,串联起沿线的重要景观节点。记者沿麻岭河“一河两岸”生态景观带行走,只见一座风雨廊桥横架于河道两岸,古色古香的桥梁建筑与不远处的石墩桥交相辉映,各具特色。环顾四周,石桌椅、球场、小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与周边景致一同勾勒出了美丽的田园画卷,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古色古香的风雨廊桥横跨麻岭河两岸,成为乡村一景。(钟小丰 摄)

兴宁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文化风格,注重文化传承,抓好村庄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叶塘、新陂“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和各镇(街道)2个至3个连片村建设,打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兴宁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变得干净、整洁、有序、宜居。图为坭陂镇陂宁村一角。

兴宁市还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宜居。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 钟思婷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兴宁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实习编辑:丘煜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