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战疫百天纪|白衣执甲为苍生

在新冠肺炎这场重大疫情中,武汉和湖北一度告急,医院人满为患、医护人员不足、物资设备短缺……形势严峻令人揪心,武汉和湖北,成为打赢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梅州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连志城摄)

疫病无情,英雄无畏。我市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共计51名医护人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英勇出征、逆向而行,把梅州苏区的爱心和力量带到湖北疫区。他们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与全国同仁一道坚守一线、救治患者,为湖北武汉、荆州人民托起生命的希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最深敬意。

现在,51名白衣战士已经圆满完成支援任务,一个不少地回到了岗位。他们心系患者、埋头苦干,仿佛未曾离开,继续以医者仁心默默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主动请战

最美逆行显担当

第二批医疗队员出发前,同事与出征队员依依惜别。(林翔摄)

“我报名”“让我去”“我愿意”……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微信群上的铿锵话语,上演着一幕幕最美逆行。

24岁的余璇新是中山三院粤东医院护士。大年初二,得知她报名支援湖北,家里炸开了锅,母亲更是眼泪直流。但披上白袍不久的余璇新始终坚持,一句“武汉同胞需要我们”终于得到家人理解,成为梅州51名“逆行者”中最年轻的一员。

接到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集结令时,是市人民医院专科护士吴伟林女儿出生第11天。在深思熟虑后,他义无反顾:“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一定要冲锋在前。”

“有党、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我不怕,武汉、梅州都能赢。”奔赴湖北之前,从医25年的丰顺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华雄对妻子说了这样一番话。在人民需要时,同为医护人员的夫妇俩下定决心双双赴战,一个出征最前线,一个留下守护父老乡亲。

更多感人至深的画面在临行前接连上演。面对媒体镜头,梁姬与11岁的女儿忍不住相拥而泣;钟敏接过家人手中的苹果和利是,允诺平安归来;曾志芬“哄骗”年仅5岁的女儿,说自己要去“上班了”……

病毒之下,他们岂不知危险?只是在使命的召唤下,事不避难,向险而行!

怀揣着540万梅州人民的期盼和祝福,3个批次、51名白衣战士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走上抗疫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凝聚众志成城的“梅州力量”,汇入全国之力,成为千百万湖北同胞的温暖依靠。

生死较量

千里援鄂战疫情

梅州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吴伟林与其救治的患者。(受访对象供图)

千里赴戎机,援鄂战疫情。从萧瑟寒冬到温暖春日,梅州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实上演着“生死较量”。

“第一个夜班,我接管的就是重症监护病房,里面有7名患者,基本都上着呼吸机或高流量制氧机。缺氧的患者痛苦万分,稍微清醒的也双眼无神,整个病房看不到一丝‘生机’。”即使早有心理准备,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人民医院护士何映平的心仍瞬间跌到谷底。

此外,医疗资源捉襟见肘、院感防控不尽如人意、救治流程有待完善……一座又一座“大山”不断挡在医疗队面前。

但是,看着患者期待的眼神,队员们的斗志马上就被激发出来,做好环境优化,克服硬件困难,调节自身情绪,跨越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只为增添更多生命的希望。

“有幸认识了舒昱立医生,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武汉确诊患者周先生的妻子在感谢信中写道。“这是我们团队救治最成功的一个病例。刚到医院时,这名患者双肺白了70%,已被下发病危通知书。在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其间完全依靠氧疗,没有使用呼吸机。”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中山三院粤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舒昱立介绍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疗队的护士,对患者承担起了家人一般的角色。在何映平值班的一个夜晚,有位老奶奶病情严重、难以自控,老是想解开束带,还试图拔掉身上所有的管道。“我一手握着老奶奶的手,一手抚摸着老奶奶的额头,轻声安慰。她似乎感受到了我们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即使再艰难、再危险也从未放弃她。”何映平说:“慢慢地,老奶奶不再挣扎,眼睛里有了神采和希望,生命体征也开始好转。最后我给她松了束带,她竟像个小孩子般微笑着看着我。”

除了医生、护士,队员们还是服务员、清洁员,既要给患者端水喂饭、倒屎倒尿,也要负责拖地、消毒、倒垃圾……在湖北的日日夜夜,梅州51名医护人员“一人扛多角”,全力以赴践行着守护人民安全健康的庄严承诺。

低调返岗

埋头苦干守初心

梅州援鄂医疗队队员到达市委党校,挥手致意(吴腾江摄)

回“嘉”日,一幕幕感动胜过千言万语,车队穿城而行,市民夹道相迎。截至3月22日,梅州51名援鄂战疫英雄分两个批次,一个不少地平安归来了。

支援任务圆满完成,使命担当仍在继续,不同的是从“战”时的心潮澎湃,调整为平时的养精蓄锐。经过短暂休整,队员们重回最熟悉的主战场——各自的工作岗位。

“知道我平安回来,大家都很关心。‘老朋友’们更是盼着我能够早日归队,找我看病。”梅州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丰顺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华雄心系病患,在结束集中休整后的第三天就决定提前返岗。此后几天,30多名“老病号”陆续找他看病。

黄寿新(中)返回工作岗位第一天,在病房内查看病人情况。(林翔摄)

梅州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大埔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森昌在家同样休息得不安稳,只想着尽快返岗,“科室比较忙碌,有并肩作战的同事,他们就像陪伴我多年的家人,还有非常熟悉的环境,让我打心底里感到亲切。”

在援鄂“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的队员们返岗后依然干劲十足,查看患者情况、制订治疗方案、开展日常手术……继续用忙碌的脚步践行着白衣战士的铮铮誓言。

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寿新表示,他只是尽了一名医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与广大医护人员并无不同,未来将以湖北之行不断激励自己,钻研提升医术,服务广大患者。

这就是白衣战士,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援鄂时,义无反顾,勇敢逆行;返岗后,踏实低调,埋头苦干。

【战疫小故事】

建临时ICU,从“鬼门关”抢人

2月20日下午,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中医医院一名合并有基础疾病的65岁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和严重顽固性低氧,必须马上进行生命支持治疗。

但是,现有的病房条件不能满足救治需要。

千钧一发之际,由梅州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人民医院郭俊华、吴伟林、叶昌明组成的重症救治小组紧急调配医疗物资、设置独立单间,因地制宜建起一个“临时ICU”,三天三夜奋力抢救,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经专家组研究,患者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危重症,必须转院。

“患者病情错综复杂,转送风险很大。结合其症状,我们从转送途中可能出现的首要致命因素到一般危险因素出发,研判评估,优化分级,选择最佳路径,备足急救用品,全面把握转送质量与风险控制。”吴伟林说。

2月24日15时30分,医疗队队员将上着转运呼吸机的患者小心翼翼抬上救护车。16时10分,患者成功转至荆州市中心医院。

孱弱的身体,释放出巨大能量

抵达武汉的第一天,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人民医院护士何映平就感冒、咳嗽,但她仍努力调节身心,带病坚持上班。

一个夜班,何映平拖着孱弱的身体在病区奋战,一趟又一趟从远处搬来上百斤重的氧气瓶为患者更换,一步一步挪、一圈一圈滚。

但是,相较于自己的不易,何映平更深知患者的痛苦:武汉市汉口医院的中心供氧无法满足正常氧疗的需求,所以对危重症病例而言,氧气瓶就是命,哪怕换慢了一秒钟,监护仪上的经皮指尖血氧饱和度也会“哗啦啦”往下掉。

几番折腾,何映平干得快冒烟的喉咙发痒、咳嗽。当咳个不停终于咳出痰后,她却发现自己全副“武装”,根本没办法吐痰。为了不浪费宝贵的防护物资,她只好把痰含在嘴里继续干活,后来越发难受,强忍着恶心把痰往肚子里咽。

“还好,一个夜班下来所有危重病人都转危为安,我觉得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很有意义。”何映平在日记中写道。

【记者手记】

还清楚记得医疗队队员出征时,他们的信念是如此坚定——“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义无反顾”一遍又一遍响起。而我们,也只有致敬、感谢,并在心中默默“叮嘱”:请保护好自己。

我们无法知晓医疗队队员在湖北的日日夜夜,但却能够感受到这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点亮生命之光。正是因为他们和全国其他医护人员的坚定逆行和英勇战斗,湖北前线才能传来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我们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才能取得阶段性胜利。

再见医疗队队员,是开心、是激动、是自豪,是连续“待机”10多个小时后仍然不觉得疲惫的活力源泉;返岗后一句“我们没有什么不同”,继续低调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更是让我们钦佩不已。

多年后,回想起这个疫病围城的冬天,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必定有医疗队队员坚毅的眼神、温暖的笑容和逆行的身影。

总策划:罗金良 黄山松

总协调:张柏明 钟伟光

采访统筹:李锦让 

编辑统筹:洪观楷

报纸版式统筹:黄艳

撰文:刘巧 傅思林 吴丽伶

见习编辑:张文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