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谈癌色变”!科学抗癌了解一下~

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于4月15日-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据了解,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在1995年发起创建,为推动我国癌症科普宣传、助力癌症防治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宣传周主题为“抗癌路上,你我同心”。

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是40%,比10年前上升了10%,但是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肝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等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保持上升趋势。我国当前在癌症防控的道路上,负担重重。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以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肿瘤如今正逐渐演变为可控可治的慢性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在逐步提高。只要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肿瘤都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还是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肿瘤的规范化防治过程中,不必谈癌色变。

防癌筛查

提高早期发现率

 由于多数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明确,早期症状也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中国癌症早诊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与人们忽视身体征兆、拒绝必要的定期检查的认识误区有一定关系。预防肿瘤,除了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和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更应该针对性地接受肿瘤筛查,在疾病早期就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的话,治疗的成本会降低,治疗效果也会有显著改善。如果能在疾病早期就得到规范化治疗,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早期实体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均能达到90%以上。

当前的肿瘤防控策略,是重视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和预警预测。有针对性地接受肿瘤筛查,则是助力肿瘤早期预警的有效途径。以肺癌为例,肺癌也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吸烟越多,吸烟史越长,肺癌的发病率越高。因此除了常规体检项目,也建议40岁以上、常年吸烟、有肿瘤家族史的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及时掌握自身健康情况。

肿瘤诊治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经过多年规范化诊疗的推广,易感基因和致癌位点相继被发现,肿瘤治疗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式治疗过渡到了个体化的分类诊疗。同时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更加优化患者的治疗方式,已经从过去的放疗化疗等,在疾病规范化诊治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科治疗方面,由于腔镜、介入治疗等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应用,肿瘤的治疗模式也已逐渐步入“微创、高效、保功能”的个体化诊疗阶段,更强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尽可能保留正常脏器功能、减少患者肌体系统损伤,加速患者后期恢复。功能保留、皮瓣修复、疼痛治疗等多种技术的成熟应用,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药物治疗方面,新的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不断出现,有效提高了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免疫治疗的成功,也为肿瘤治疗突破带来了新的契机,可以使一部分的晚期癌症患者获得缓解甚至治愈可能。除了治疗方面的进展,跨领域合作、多学科会诊也在不断扩展人们对肿瘤诊治的认知,搭建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平台,开展多学科联合协作,将促进肿瘤防治出现重点突破。

倡导健康生活

有助于预防肿瘤

   通过养成健康饮食、定期体育锻炼以及保持健康体重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肿瘤发生。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健康饮食、经常运动、少喝酒、不吸烟、远离二手烟以及按时接种疫苗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吃或少吃容易产生肿瘤风险的食品,如熏制肉类、腌制的食品,少吃高脂肪、油炸食品;多吃一些蔬菜,特别是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另外,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以避免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将造成其成年后肿瘤发生几率的增加。另外,对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运动都是预防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成年人每周适度坚持两个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其患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将显著降低。 

本报记者:江波

编辑:刘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