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梅州春茶生产如何应对?市农科院这些建议收好

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全面做好抗击此次疫情的应对工作,保障我市春茶生产有序进行,梅州市农业科学院结合我市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征求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清远综合试验站、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创新团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的意见,提出保障梅州2020年春茶生产应对措施建议,供各茶区参考。

一、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情况

1、各茶企和茶农应主动利用微信、电话等渠道了解并掌握各级政府疫情防控要求,组织配合做好宣传疏导、茶企员工保护和自我保护等安全防范工作。

2、茶产业主管部门、茶叶协会、茶企等相关部门、相关团体和单位应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及时会商应对措施,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并指导茶农做好防控和生产工作。

3、各茶区应积极跟踪了解茶芽生长状况,尤其是早芽种主栽区,比如五华、兴宁、蕉岭等白叶单丛茶区,应尽早组织开展开采时间、采茶劳力需求等预测与相关筹备工作。

二、密切关注“倒春寒”等气候影响

1、今年为早春之年,较往年更容易发生“倒春寒”,一定要掌握春茶时节的天气预报。2020年的首场寒潮已于2月16日抵达我市,并将持续数日。易发生冻害的丰顺八乡山等高海拔茶区的茶企、合作社、茶农可通过抓紧采收、茶蓬覆盖(事前针对抗寒性较差的茶树品种)、喷淋(补救)等措施来减少冻害造成的损失。已发生冻害的茶园,应在气温回升后及时剪除冻死的枯枝和松土施肥,尽早恢复生产。

2、春季雨水较多,各茶企和茶农应提前做好茶园排水沟清理等工作,预防雨季期间的茶园积水问题,并对容易塌方的区块提前做好防护工作。

3、梅州茶区春夏季湿度较大,气温回升后,应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及时除草和排水,保证茶行间有效通风,可减少茶饼病、茶圆赤星病等病害的发生;利用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色板、白僵菌等防治灰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角胸叶甲等虫害。

三、组织做好春茶产销工作

1、做好茶厂设备维护与加工准备工作。各茶企和茶农要提前做好茶厂卫生清洁和设备检修调试工作,力求做到茶厂通风透气、整洁有序,确保加工设施正常开机与良好运行。加强茶厂水源检查、采茶工具清洁、厂区消毒与污染防控工作,厂区做好与家禽家畜的有效隔离。

2、做好劳务人员的对接与安全防护培训工作。及时根据疫情动态和地方控制人员流动规定要求,结合采茶劳力需求预估,做好采茶工对接安排工作,重点挖掘本地采茶人员潜力,可动员因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务工人员参与到茶叶生产工作中来。同时,要充分掌握采茶工的身体健康与接触情况,做好采茶工上岗前安全防护培训,配备充足的口罩、斗笠、雨衣、雨靴等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

3、引导采取分区块错峰采摘。各茶区可根据品种和当地采摘情况,暂缓或减少使用催芽肥等补充性营养,保持自然生长状态,利于错开采摘高峰。在疫情没有解除情况下,经当地村委准许,可执行一人包区块采摘或隔行采摘法,以有效减少人员的密集度,确保春茶的采摘量。在疫情好转允许外地劳务人员流动后,要做好每位劳务人员的健康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以及分散住宿、测温消毒、安全就餐、包区块采摘等工作。

4、推广机采新模式。鉴于今年采茶工短缺的突出问题,为提高下树率、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可引导对备有采茶机的茶企与大户适度留养,扩大采茶机采摘比重,推广“机采+色选”新模式,以稳定和保障基本生产收益。或引导组建机采服务和代加工服务中介组织,开展第三方应急性、常规性茶叶生产服务工作,以保障有效的机采和加工能力。

5、合理开展茶叶加工生产。在组织包区块采摘的基础上,为避免集中称量搬运鲜叶原料带来可能性感染,引导组织采用上山分散称量法收集鲜叶。茶青及时进厂加工,加工全过程应规范操作程序,以一人承担一环节来有效降低人员集聚生产的问题。视原料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茶类结构,合理分配茶青,错开各茶类加工时段,减少茶厂用工数量。

6、创新拓宽销售渠道。鉴于今年部分春茶开采节活动将受到影响,各茶区和茶企可积极探索推广新型销售模式。有序组织与销区茶商点对点对接联销,指导广大茶企茶农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和微信、抖音、快手等信息平台,发布茶产品信息,宣传茶叶保健知识,引导科学饮茶。同时,在微店、电商(淘宝、京东等)线上交易平台上加大销售力度。有条件的可开展网上春茶节、线上团购等活动。

7、各地政府、茶产业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茶企生产经营困难,按照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的文件要求,支持茶企复工复产,确保茶企度过难关。

撰文:赖榕辉 黄海英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