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大埔离休干部刘小忠:以“小忠之名”铸就“大忠之实”

刘小忠(右)88岁高龄却始终每日忙着服务大埔县老游击战士联谊会。

“资料我觉得还是要补充修改一下,细节别漏了……”在大埔县“老干部之家”,一位老同志伏在办公桌上与同事讨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汇总报告,皓首银丝却目光炯炯,他就是大埔县88岁的离休干部刘小忠。

从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离休后,35年来,他离而不休,做了大量有忠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实事、好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忠伯”。就在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表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刘小忠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心系桑梓 离休干部反哺家乡

刘小忠的家乡大麻镇敬里村岸洋尾是一个边远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因“山恋叠荡”,交通极为不便,距离县城有20多公里之遥,赶集一出家门就得要行走4公里多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

1984年离休前,对于如何改变家乡旧貌的思绪,时时萦绕在刘小忠的脑子里。为了彻底改变现状,他着手写信给旅居马来西亚古稀之年的堂叔父,呈述家乡路难行的实况,并提出修建石砌道路具体规划方案。“短短一个多月的努力,就筹集到人民币4000多元的捐款,在80年代,那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刘小忠说。

收到捐款之后,他与村民代表即刻行动,成立修筑道路的组织机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修路规划方案,刘小忠提出,这笔修路资金除购买爆破石头所需的雷管、铁锹的小额现金支岀以外,剩的资金用作购置水泥电杆及裸铝线。几个月后,随着一盏盏灯火在平坦的村道上亮起,全村30来户村民走山路、使用灯油灯照明的时代也变成了历史。

2006年,他远在马拉西亚的堂兄弟筹集到一笔初始资金,想寻求乡亲配合推进村道硬底化,时年75岁的“小忠伯”更是起草缘启180份,独身一人先后前往汕头、梅县、东莞等地募集筑路资金,并让居住在香港的女儿捐款和协助筹款。“经过短短的三个多月的发动,筹集到的捐款总金额就有近20万元,工程也随之动工建设,一个月后全长1600米的水泥村道基本完成。”刘小忠说,自此,岸洋尾200多年来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的落后面貌彻底改变。

就在去年春季,村委决定安装自来水以解决天旱饮水难题。通过多处勘察,只有刘小忠老家有符合条件的水源。但由于水源地需兴建200多立方的蓄水塔,部分村民有所抵触。他得知后,找到村干部,首先表态无偿提供自家的山林和自留地,兴建自来水塔。最终,敬里村自来水工程在他老屋后建成,全村1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也最终得以解决。“我出生在村里长在村里,所以对家乡的一石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不想乡亲们再苦下去了。”老人真挚地说道。

坚守岗位 带病投身群团工作

作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一名“新兵”,凡事亲力亲为、严谨细致、尽心尽责是大家对刘小忠的评价。2016年冬,83岁且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刘小忠“临老受命”,欣然接任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

平时,大家总能看到他坐在办公桌前忙于翻阅联谊会资料或与来访者促膝交谈的身影。在会议材料方面,他反复推敲,征求意见,认真校对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才提交会长;在会场布置方面,他事无巨细地逐一过问,“小到连桌椅的好坏我也要亲自试坐,如果椅子不安稳,老同志坐上去就会有跌倒的危险。”刘小忠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年纪始终是座大山。2018年老人节本是刘小忠最忙的时候,高血糖却与他的繁忙不期而遇,由于担心耽误活动的筹备工作,老人没有将血糖过高的情况告诉家人和同事,而是自己增加药量来应付不适,硬撑到活动结束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住院。

由于拖延时间过长,刘小忠的手脚已开始浮肿糜烂,尤其是左脚指头,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只能截去脚趾头才能保住左腿,手术后他痛得几晚无法入眠。家人都劝刘小忠辞职回家休养,但他却坚持了下来。

当记者问及原因时,这位8旬老人撑住椅子缓缓起身,指着身后的合照说:“1989年,联谊会成立20周年时,这张照片里有大埔县老游击战士100多人,可是2019年30周年时仅仅只有60多人了,我也想过回家休养,但是老战士和他们的家人还时不时会来查找资料,只要他们还在世,我有生之年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本报记者:刘润涛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