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梅城这条街寻找客家人的专属年味吧...小编隔着屏幕都在咽口水了~

各式各样的客家传统特色的年味小吃。

2020年1月16日,距离农历新年仅剩一周时间,清晨的油罗街,被拢成扁圆形的芋圆丢入油锅的“滋啦”声,打破了街道的静谧,旧墙灰瓦下的炸品店香味飘来,溢满整个街道。

老字号小吃琳琅满目

油亮飘香的炸煎圆、一口酥香的炸馓子、软糯甜蜜的甜粄……年关将至,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在梅州客家人的过年习俗里,置办年货,总是少不了这些小吃,因为它们寓意着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圆圆的煎堆寓意团团圆圆。

油罗街两旁聚集了众多老字号的炸品店,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记者漫步街道发现,货架上,已经摆满了新鲜出炉的发粄、炸芋圆、南瓜圆、煎圆等客家年关小吃,油锅前,师傅们熟练地加速进行“夹-拢-炸”动作,为货架及时补充货源。

记者留意到,几乎每一位前往买炸品的顾客,都会买上一袋梅城最经典的过年小食——炸芋圆,“这段时间,各式炸品每天都供不应求,尤其是芋圆,这可以说是每一个梅州人从小到大记忆中抹不去的老味道。”一老字号杨姓师傅告诉记者,炸芋圆用的是一种叫“白荷芋”的芋子(也称六月芋),把之刨净后洗干净,刷成丝,再混合加入适量糯米粉、生姜丝、花生、盐等配料后落油锅炸制而成,具有“酥、香、脆”的美味。

除了炸芋圆,煎圆、油角、馓子……这些炸制品都是市民们过年必备的传统小吃“单品”,都寄托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比如油角又名“角子”,与“饺子”发音相同,除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也寓意着来年的日子像油角那样油润、富足。煎圆则取其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之意,而有“粟一烧”之称的馓子则象征着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新鲜出炉的“馓子”。

位于油罗街 8 号的龙记炸品已经开了 30 年,经营这家老店的侯柳红告诉记者,炸制品一年四季都有售卖,但逢年过节需求量都会成倍增长,“我们今天从清早 7 时就开店营业,师傅们一刻不停地制作,煎圆、炸芋圆刚出炉不久就卖光了。"侯柳红说,传统小吃都是每天现做现卖,年底了购买力度大,为了确保供应量,店里还增加了不少师傅进行“支援”。

专属客家年味忆乡愁

老街,是梅州人记忆深处的地标,尽管各大超市、商场都有年货专柜,糖果、饼干等新式年货小吃应有尽有,但很多市民还是喜欢到老街买上一些传统小吃,或自家品尝,或给没法回家过年的亲戚寄出,每一样都是熟悉的家乡年味,是众多背井离乡游子的浓浓乡愁。

新鲜出炉的芋丸。

“有记忆以来,每年过年备年货都会有煎圆、炸芋圆、炸馓子的‘身影’,以前会自己做,现在为了节省时间,就会到老街购买,客家年还是得有客家‘味’才行,吃个好兆头、好寓意。”市民张慧玲在琳琅满目的小吃货架上,挑了两袋炸芋圆、一袋煎圆、一袋馓子,充实着她的年货篮。而记者遇到市民李彩珍时,她已拎着一大袋炸制品准备回家,她表示,买多点也好招待亲戚朋友,过年团圆,家乡味道不能少。

客家妇女在自家小店门前制作炸芋丸。

“不仅实体店面销售量增加,也有不少老顾客通过微信发来订单,今天就收到了发往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的订单。”油罗后厂在油罗街上经营小吃已有数十年,店主谢迅表示,每年农历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是该厂最繁忙的时候,市民以及海外归来的华侨都会涌到这里选购客家特色小吃。同时为了方便在外工作的乡亲能够随时吃到正宗的家乡传统小吃,他还开通了微信订货渠道,每年都有不少春节无法回梅的客家乡亲线上下单。

而在广西工作的市民刘美娜每次过年回家都会陪同母亲到老街逛逛,品尝美食小吃,感受烟火气。“记得小时候,每当过年最喜欢跟在妈妈身后到老街来赴圩备年货,芋圆、南瓜圆、馓子……这些小时候熟悉的小吃,是在外工作的我们时刻想念着的家乡味道,不管在不在家过年,似乎没有吃这些传统小吃,就不像过年。”刘美娜感性地回忆到。

待记者采访完准备离开时,已是晌午时分,老街依旧车水马龙,炸品店里依然油烟袅袅,冬日暖阳洒落在各式炸制品上,更显油亮金黄,市民们拎着大包小包穿梭在街道中,笑靥如花。

文:本报记者  林婉萍

图:首席记者  钟小丰

实习生:管汀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