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黄沙村变身“黄金村”,如何做到的?来看…

从6000多元到19000多元,2016年到2019年间平远八尺镇黄沙村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倍多。自2016年市工信局帮扶该村以来,把省定贫困村变成了产业兴旺、生活宜居之地,率先建成平远首个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示范村,并将着手建设5G基站成为全市信息化高地。

从贫困走向小康,从落后变成先行。新年伊始,记者走访了八尺镇黄沙村,揭秘该村脱贫致富、“点石成金”的故事。

富民产业成为“定海神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黄沙村文化广场旁树立着醒目的大红标语。而市工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亦是用行动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

群山环抱、植被茂密、溪河纵横,位于平远北部山区的黄沙村,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林木资源。因辖区有黄田水库,该村被列为水源保护区、六畜禁养区,意味着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工业等是行不通的。“除了外出务工人员,村民基本以务农为主,收入来源主要看农产品的收成。”黄沙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黎崇永向记者介绍说,黄沙村下辖黄一、黄二和白沙3个村民小组,共有152户563人,至2019年有贫困户21户97人。“黄沙村山多地少,发展受限,贫穷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黎崇永说,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是当地多年来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

如何破局是摆在市工信局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发挥工信部门的优势,立足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从发展生态农产品入手,先后引进广东裕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当地梅菜收购商,解决销售问题,提高了贫困户及农村青年耕作的积极性。”市工信局驻村干部告诉记者,市工信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准帮扶工作,从产业帮扶、资金帮扶、资源整合、选派干部等方面都向帮扶村倾斜。作为黄沙村,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的必经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黄沙村最大的优势。于是利用当地生态良好、土壤肥沃等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扩大梅菜、烟草、水稻制种、百香果等农产品的种植规模。驻村干部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说,在梅菜盛产的12月前后,村里随处可见晾晒梅菜的盛况。

“我家种了几亩梅菜、水稻和烟草等农作物。原来一年耕种两季,现在销路打开了,在春节前后增加一季,变成一年有三季收成。仅此一项可以增加6000元左右。”黄沙村贫困户黎崇青开心地说,“我家5口人,一个小孩刚出来参加工作,工资收入、农作物的收成加上‘分红’,一年下来全家的收入在17万元以上。”

黎崇青所说的“分红”源于项目对接帮扶。四年多来,黄沙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2多万元入股平远工业园、省级龙头企业、平远县好八方酒业有限公司、光伏发电等4个资产收益项目,让21户贫困户和村集体变为“股东”,帮助黄沙村及贫困户获得稳定分红收益。

市工信局始终把产业帮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定海神针”,立足生态功能定位广泛征求民意,确定了以梅菜、中药药材为主导产业,烟叶水稻育种等为辅的农业产业帮扶,打造“一村一品”。利用土地闲荒期发展种植梅菜约250亩,带动黄沙村2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致富。梅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济效益不断扩大,探索“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搭建“岭南优品”电商、叁陆陆电商、局工会等平台,多渠道解决农特产品的销售问题。还发展种植中药药材,依托黄沙村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引进企业家在白沙村组建设中药药材百亩基地。

同时,严格落实平远县产业和就业两奖补政策。2019年,共向贫困户发放两奖补资金95400元,鼓励群众勤劳致富,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形成政策,不养“懶汉、赌汉”,脱贫要靠自身奋斗的良好风尚。

“市工信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才断了我们的穷根。”黎崇永表示,在市工信局的帮扶下,黄沙村产业更加多元化,村民收入来源更加丰富,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黎崇永告诉记者,黄沙村距离高速公路五指石出口不过数公里,也是通往五指石景区的要道。今后,将把黄沙村打造成旅游区的后花园,做旺旅游餐饮等产业。

信息化引领扶贫事业发展

前不久,梅州日报社举办的“客都梅州”八尺镇赴圩节,在黄沙村设置了分会场。在此期间,通过“叁陆陆”电商直播,让深山里的农产品火了一把,两个月内成交额达18万。“电商直播、信息化引领,我们结合工信部门的优势让黄沙村在脱贫路上独辟蹊径,绕开地理环境、交通区位劣势,在网络空间一马当先。”市工信局驻村干部介绍,信息化是黄沙村脱贫致富、弯道超车的“杀手锏”。

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贫困户吴丽红的家中。她是一名身患小儿麻痹症患者,行动不便、手指不能动弹,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见她书桌上摆放着特制的触摸式鼠标和移动式键盘,旁边还放着微信收款二维码。“通过帮扶单位派员上门为我做技术培训,现在我可以用下巴移动鼠标上网,在淘宝等平台销售自家农副产品。而二维码是用来做线下生意的。”吴丽红说,赴圩节期间,她在舅舅的帮助下还售卖了不少农副产品,补贴了家用。

“在黄沙村像吴丽红这样,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村民还有很多。”八尺镇党委委员肖三告诉记者,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让黄沙村百姓享受着高速网络,走上了“信息化高速公路”。

在市工信局的帮扶下,梅州市叁陆陆贸易有限公司在黄沙村建立了梅州市叁陆陆电商直播中心,帮助农民将滞销的农产品卖出去,解决产销问题,让农民增收。自2019年11月“叁陆陆”电商平台正式落户黄沙村以来,两个月电商销售额达18万元。

市工信局积极协调梅州市各大运营商、梅州供电局等部门开展黄沙村“三线整改”项目、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4K高清电视示范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村等,抓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县建成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示范村及4K电视示范村,以信息化建设引领扶贫事业发展,黄沙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得到较好提升。

信息化促进农产品贸易往来,富民产业让贫困户钱包鼓起来。2019年,黄沙村经认定已退出省定贫困村行列,全村21户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脱贫线。其中19户已主动申请退出脱贫户,达到90.5%,而剩余2户将按要求利用6个月的时间进行巩固,预计在2020年6月退出贫困户序列。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省、市、县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2020年)的目标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好返贫保障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把黄沙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记者:严伟涛

通讯员:谢锋辉

编辑:张晓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