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借力谋振兴,水墨长潭入画来!蕉岭长潭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水墨长潭名片

长潭镇地处蕉岭县城西北部,山明水秀、人文璀璨,其下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万余人,曾先后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广东省卫生镇等。

石窟河河水静静流淌,环抱长潭镇稻田沃野,徐徐展开一幅乡村振兴融合画卷。

引语


金秋时节,走进水墨长潭,广袤的田野上,稻浪起伏,在微风下泛起阵阵涟漪;蔬果迎着阳光,奋力生长;石窟河岸风光旖旎,游人如织……村民纷纷感叹:还是这块地,村容村貌却有了大变化,特色产业开出了“致富花”,乡村发展的脚步也越走越实。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线、乡村振兴的前沿,近年来,长潭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 “红色引擎”,携手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星海音乐学院派驻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腰包鼓”的乡村振兴融合画卷在当地徐徐铺展开来。

乡村展新貌 托起村民“宜居梦”

沿着石窟河岸慢行,水墨长潭给人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之感。

“以前想都不敢想,家门口能修得这么漂亮。”见有人前来,正在自家小菜园里忙碌的新泉村村民邓兰珍停了手里的活,和记者闲聊起来,从前村民们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只能在地里头忙活。门前的那些空置地,也都是随意搭建的窝棚,堆放着各种杂物,非常不美观。“现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都栽了花种了树,菜园里也扎上了篱笆,美得很。每天大伙儿也都乐意走出家门,到小公园、小花园里走一走、聚一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长潭镇乡村振兴岗负责人介绍,得益于科学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精心打造“四小园”特色板块,长潭镇各村闲置资源充分盘活用好,一开始是星星点点,后来如雨后春笋,农村建设得绿意满眼、花果飘香,乡村风貌整体焕然一新。

新泉村的村民邓兰珍正在自家小菜园里忙碌。

不仅是新泉村,近年来,“乡村变了样”在长潭各个乡村持续上演,尤其是自去年6月底,工作队进驻长潭以来,“村里环境变好了,生活更有奔头了”更成了每位村民的幸福心声。

在“网红村”白马村村口,村民林小雄自发成为志愿者,引导前来观光赏玩的市民到白马农业主题公园各处节点“打卡”,一旁一辆载满游客的小火车环绕花带穿梭而来。游客们不约而同拿起手机,不断地按下拍照键,言笑晏晏,陶醉于秋日美景。

观光赏玩的游人在白马农业主题公园各处节点 “打卡”。

“这块农田总占地面积100多亩,已经撂荒多年了,我们工作队进驻后,便从村民处将其租借过来,清理杂草、复耕复垦,以‘党建+农业+景点’为主题,种上彩色水稻,完善周边基础条件,建起观光小火车,引进企业发展露营经济,打造成农业主题公园,是镇里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性项目。”工作队队员、驻白马村第一书记李延志表示,从此,村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新渠道。“工作队来了之后,村居面貌变化很大,我们实现了推窗见景,移步进园,别处的村子都很羡慕我们呢。”白马村党总支部书记林金华笑道。

如今,有了工作队的助力,长潭这片生机沃土上,村村有特色,村村有发展,村村有变化的锦绣图景正在接续编织……

产业聚财富 结出振兴“丰硕果”

镜头转至神岗村梅州市四季耕耘蔬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种植的油菜、茄子等瓜果蔬菜长势喜人、绿意盎然,农户们正动作娴熟地俯身采摘,忙得不亦乐乎……“每天早上7点多,我们一到基地马上就动起来了。这些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经过挑拣、称重、打包等工序后,会被装箱发车,主要发往县城和珠三角地区。”务工村民王月秀说。

梅州市四季耕耘蔬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大棚内种植的油菜等蔬菜长势喜人。

“目前,每天线上订单有近百单,日销售新鲜蔬菜逾千斤,年产值约500万元。”四季耕耘相关负责人陈志告诉记者,合作社共集约了近500亩土地,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共辐射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群众可以把土地租给我们,获得租金收入,更可以参与到我们公司的种植管理,有工资收入。此外,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我们将依托企业在有机蔬菜种植方面的技术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与当地村民签订购销合同,着力扶强壮大具有神岗特色的‘一村一品’有机蔬菜种植产业。村民的腰包鼓了,幸福感便会更强。”陈志透露,合作社倾力打造的中央厨房已经试投用,近期正在试产成品面点。下一步,合作社还将结合基地建设,深耕劳动教育实践,并着力拓展线下实体平台,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秋风千里送稻香。在白马村科诚家庭农场种植基地,数台收割机正在染金的田野里来回穿梭,把一茬茬水稻有序“收入囊中”。“我们农场集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每年在农忙插秧、人工除草、生产加工线作业等环节,能够吸纳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近300多人次。” 科诚农场经理李春洪表示,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工作队的支持下,企业将进一步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持续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梅州市四季耕耘蔬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正逢其时。当前,长潭镇通过合理规划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好、农民致富快”的新路径。下来,当地将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土地流转,瞄准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高效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荒地焕新颜 按下发展“快速键”

这边白马撂荒地在工作队的精心规划下蝶变成了“观光田”,另一边新泉村数亩“沉睡”已久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新种上了红薯,成了生机盎然的“致富田”。“快来瞧,这板栗红薯看着个头不大,可都是优质品。”随着工作队队员、驻新泉村第一书记竺林的一声招呼,记者一行眼见其躬身从地里麻利地拔出一茬红薯,个个体形纤长,表皮光滑,色泽很是好看。

新泉村数亩撂荒地新种了板栗红薯。

“这块地因为是沙质土,村民耕种意愿不高,长期荒芜,杂草丛生。一开始,村里刚接过来的时候,这儿的草长得比人还高,我们村干部看了都直摇头,这能种什么?但工作队坚持找来专家研究探索,认为可以考虑发展种植这板栗红薯,我们才试一试。”新泉村村“两委”干部谢云安指着红薯直言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红薯预计能在十一月中旬获得大丰收,预计产量能达到近2万斤。” 谢云安乐呵呵地说。

昔日撂荒地迎来新“薯”光的同时,更带动村中脱贫户增收。“村里将闲置土地集中起来,交由我们负责日常管护,一天收入为130元。”脱贫户丘运珍说。

“为解决土地撂荒,我们工作队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多措并举,一边摸清地块清单,一边制定整治清单,因田施策,想方设法激活荒地,现在已拓展了黑米、红薯、杂交水稻等复合种植,有效让撂荒地变‘金土地’。”竺林介绍,与此同时,工作队还把目光放在了成立农业合作社上,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实现半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石窟河河水静静流淌,环抱长潭镇稻田沃野,徐徐展开一幅乡村振兴融合画卷。

齐心共绘新图景,乡村振兴续华章。“依托工作队组团单位职能优势,我们镇正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稳妥推进乡村整体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推动镇村发展蹄疾步稳、提质跃升。”长潭镇党委书记王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结合镇域实际,充分挖掘生态之美、人文底蕴和数理特色,持续发挥好与工作队形成的协作机制优势,以借力帮扶激发内功,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成果、谋划产业发展,串珠成链,积极打造点上出彩、线上成景的“水墨长潭”,推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记者手记


水墨长潭 未来可期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长潭有底气,更有实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当地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通过向工作队借智借力借资源,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互融互动,让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百业兴旺,群众致富劲足。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随时上演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绝非一篇文章,就能将其中的新亮点、新经验和新成绩和盘托出。比如“党员认耕一亩地”撂荒地复耕复种模式,“卡拉比-丘”数学小镇本身的项目特色,品牌效应以及带来的附加价值等,限于篇幅并未展示,但这些都让笔者对长潭的“明日故事”满怀憧憬和信心。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展望未来,长潭将以更将昂扬的精神状态鼓荡风帆,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进发……

文/梅州日报记者:丘琼 吴海清

图/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编辑:张晓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