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土地“活”起来!蕉岭广福镇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整治初见成效

这几日,在蕉岭县广福镇留畲村,数名老人围坐在村中的小公园里好奇地讨论着时下跳岗岃下开荒除杂的场景:挖掘机将枯黄的草根翻起,原本荒芜的田地被耙松,撂荒多年的土地重新变得平整宽阔,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留畲村撂荒地整治现场。(丘林强  摄)

“这样的场面有很多年没见到了。”村民杨忠心感慨。

“村里绝大部分青壮年皆外出务工,留守村庄的不足百人且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田块零散、人力不足,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种植费力成本高,致使一部分土地撂荒多年。”留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均昌说。

土地不撂荒,发展有希望。为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现状,盘活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近段时间以来,广福镇积极统筹谋划,组织镇村干部,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当前,我镇通过党建引领,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由村到户到地块的工作台账,全面摸清撂荒地‘家底’。同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耕地保护及惠农政策,增强群众耕种撂荒地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序引导群众复耕复种。此外,还采取代耕代管、流转等方式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行动工作。” 广福镇党委副书记吴国君说。

农技人员向记者讲解制种水稻的相关知识。(丘林强  摄)

对即将整治好的撂荒地,留畲村“两委”班子心里也早有了打算。“下一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准备种上玉米,期待荒地变为丰收田、幸福田。”杨均昌说。

留畲村一部分整好的撂荒地,已经栽种上了玉米。(丘琼  摄)

另一边,在广福镇石峰村,希望的田野再添青绿的故事正在书写:一大早,割畲村民小组长罗德亮便又忍不住到田地里查看晚造长势,在其周边,连片水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冒出尖尖嫩芽,机耕水泥路通到田间地头,新修建的水渠沿农田延伸……

碧绿的田野孕育希望。(丘林强  摄)

“上回你来时,这里正在‘开荒’,数月复返却已是丰收在望。搞农业就是这样,总是给人惊喜。”广福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忠笑道。今年5月底,记者随陈忠一同探访割畲村民小组撂荒耕地整治现场,彼时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机械往来作业,除杂正忙。

机械往来作业,清表除杂。(丘林强  摄)

“现在这182亩撂荒地由外来种植大户承包,晚造种植水稻用以制种,等到秋收后,制种水稻将由蕉岭县稻发种养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不愁销路。水稻制种亩产约400斤,每斤7.5元,每亩产值约3000元,比种植传统水稻效益更高。”陈忠说。他告诉记者,为唤醒“沉睡土地”,激活“产业经济”,当地农业部门积极开展送技下乡活动,引导农户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并从分类利用荒地,从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等关键环节着手,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希望的田野再添青绿的故事正在书写。(丘林强  摄)

为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仍需久久为功。“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3亩以上撂荒地复耕复种1172多亩。接下来,我镇将继续探索撂荒地整治长效机制,引导农户向效益高的企业、项目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用活用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政策机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水源、排灌、道路等问题,让撂荒地不仅复耕复种成‘良田’,还要种出产量,让良田成粮田。” 吴国君说。

梅州日报记者:丘琼

特约记者:廖静宜 丘林强 汪敬淼 徐志宝

编辑:杨乔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