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发力 大美梅县有活力!梅县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盛夏时节,梅县区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客家民居焕发新颜,青山碧水间一个个美丽的乡村如同一粒粒种子,在萌生新的希望——乡村振兴,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次第展开……

近年来,梅县区上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一些新成效:党建引领有新活力、乡村振兴有新亮点、综合实力有新提升,并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走稳产业路

农民增收致富有盼头

走进梅西镇宜塘村黑皮鸡枞菌基地,记者看到村民正在智能菇房采摘鸡枞菌。“我们的基地‘上可发电、下可种菌’,在梅西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公司在梅州首创‘农光互补’模式,通过棚顶光伏发电、棚下种植黑皮鸡枞菌,走出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广东丰年盛景生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令贤介绍说。

经过数年的发展,广东丰年盛景生态有限公司日产鲜菌1500斤,畅销广州、福建等地,年产值2000万,创造就业岗位约90个,同时还提供菌包给农户培植,给予技术培训和支持。宜塘村村民温送友就是受惠村民之一。她告诉记者:“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小孩,而且每个月的收入不比在外务工少。”

梅西镇宜塘村黑皮鸡枞菌基地,既带给村民“家门口”上班的便利,又带旺了乡村产业。(吴丽伶 摄)

广东丰年盛景生态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是梅西镇推动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梅西镇依托自然环境条件好、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多点分布”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光伏小镇,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接下来,梅西镇将继续致力开发集光伏发电、食用菌种植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把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梅西镇党委副书记刘龙才表示。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梅县区厚植发展优势,紧紧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富民兴村,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致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接下来,该区将坚持产出思维,在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形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质量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致富。

打造新样本

描绘美丽圩镇新图景

柏油道路宽阔平坦、临街商铺井然有序、店铺招牌整齐划一、外立面焕然一新……记者日前走进梅县区畲江镇一横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图景。

修整一新的畲江镇一横街,增添了圩镇活力。(吴腾江 摄)

除了完善圩镇的基础设施,畲江镇还大力推进一河两岸建设。记者在畲江镇沿江路看到,柏油路面宽阔平整,一盏盏新路灯伫立路旁……眼前干净宽敞的道路,很难将其与过去“路面破烂不堪、晚上昏暗一片”的景象联系在一起。“重新修整后的沿江路不仅方便周边群众出行,也带动了沿江商业发展。”畲江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强说。

近年来,畲江镇投入近2000万元实施畲江镇美丽圩镇建设项目(一期),使人居环境大变样。“在一期的基础上,我们还谋划了总投资4.34亿元的畲江镇美丽圩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四个子项目,全方位打造兼具颜值与内涵的美丽圩镇。”畲江镇人大主席钟仁芳说,接下来,畲江镇将推动美丽圩镇示范镇建设各项工作尽快落地实施,建设好“畲江片区”,全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宜居宜业·活力畲江”。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点。近年来,梅县区扎实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打造“环境美、产业兴、设施齐、群众乐”的美丽圩镇,让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圩镇的美丽蝶变中不断提升。

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推动美丽圩镇大踏步前进,加快打造畲江、梅西、梅南等美丽圩镇示范点,建好松口、松源、桃尧等省际边界示范城镇,力争年底把畲江打造成为市级美丽圩镇样板。

整治撂荒地

书写粮食安全丰收卷

走进白渡镇悦一村蔬菜基地,记者看到各类蔬菜长势良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在白渡镇党委、政府和荔湾区驻白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新引进的企业种植的100多亩蔬菜。”悦一村党支部书记古文忠介绍道,目前,村里集约土地种植蔬菜面积达260亩,既解决了撂荒地复耕复种问题,也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白渡镇创乐村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打造蔬菜基地。(吴腾江 摄)

当前,梅县区按照宜稻则稻、宜豆则豆、宜薯则薯原则,采取间种、套种、轮作等方式,确保荒地“复活”、闲地“生金”。“我们立足土地撂荒现状,科学规划、多措并举,鼓励农户结合自身实际,针对不同地类实施一田一策,深入挖掘土地潜力,增加粮食产品供给,为农民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让撂荒地变成丰收的‘粮袋子’。”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种植管理股负责人李建基说。

据统计,梅县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要求,通过宣传引导复种一批、村集体代管代种一批、基础设施改善提升一批、社会化服务托管一批等多种形式,在5月20日至7月21日,完成各类图斑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3.42万亩,其中3亩以上已复耕3.1万亩。

为持续促进土地流转、巩固复耕复种成果,保证粮食安全,建立长效机制,助推乡村振兴,梅县区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接下来,我们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改善生产条件,引导农民对撂荒耕地进行复耕复种,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向粮食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遏制耕地撂荒。”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示范带

勾勒乡村振兴风景线

花草丰富、一季一景的沿线景观,水清岸绿、白鹭纷飞的丙雁大堤,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的客家民居……驱车沿S223线驶入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

水清岸绿的丙雁大堤,点缀了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吴腾江 摄)

按照多镇联动、串珠成链、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建设思路,梅县区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天际线”“地平线”“水岸线”,围绕“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加快推进“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和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集中资源打造了党旗红、产业兴、农民富的“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动全域乡村振兴。

雁洋镇对坑村风格统一的客家民居。(吴腾江 摄)

在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梅县区坚持“红色”为韵、“绿色”为底,助力乡村治理和发展。“我们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搭建‘1+1+N’党建引领体系,创新模式打造了13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互融共促工作格局;同时厚植绿色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一条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特色的富民之路,2021年13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超过10万元。”梅县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探索,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今后,梅县区将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在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全面调动干群力量,着力集中资源要素,持续发力整治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完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助推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增收致富;建设各美其美的客韵乡村,打造一路有花、四季有景的“大美梅县”。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吴丽伶  肖梦婷(见习)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吴腾江

特约记者:冯森达 王雅

通讯员:卢晓燕  吴志南

编辑:李舒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