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文明创建不止步 众志成城城更美!

7月5日,2022年梅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在梅县区文化中心礼堂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并对2022年工作进行再加压再部署,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咬定目标、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是永恒的追求。近年来,梅县区坚决守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战场,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外增“颜值”、内练“气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叶帅故里·大美梅县”,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的种子深入人心,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群众。

文明塑形扮靓城市

走在梅县区扶贵东路,记者看到,崭新的沥青路面平坦、整洁,新划的道路标线清晰、显眼。“此前种植的绿化榕树根系发达,导致路面不少地方开裂、坑洼不平,还堵塞了部分水沟,比较常出现积水的情况,大家经过时脏水飞溅,十分糟心。”在扶贵东路做生意的刘女士说,经过改造后,现在道路美观整洁了,出行也方便了。

扶贵东路改造提升后,全面解决了路面破损、排水渠失修、停车难等问题。

梅县区新城办去年动工改造扶贵东路,包括铺设沥青路面、划分停车线和人行道、提升改造绿化带和路灯、整治通信线路、清理地下排污管道、新建盲道和学生等候区等。项目完工后,有效解决了路面破损、排水渠失修、“停车难”等问题,全面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周边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随之提升。

除了提升城市道路的“颜值”,梅县区加快建设“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的美丽城市,近年来完成梅花山公园改造提升和23个小公园、小广场“增花添绿”工程,建成沿江最美跑道、程江城市碧道、亲水公园二期项目,目前正加快建设宪梓公园,打造更多“城市绿肺”。“水天一色的景观真美,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带着孩子来看看,顺便锻炼身体。”在亲水公园散步的李女士说。

市容环境卫生事关城市形象。近年来,梅县区实行18小时清扫保洁制,每天派出6辆扫路车、洒水车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清扫、洒水降尘作业三次以上,每周组织人力对主次干道垃圾容器进行轮流清洗;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城区所辖的16座公厕管理,实行“专人专管”制度;大力整治城区“六乱”,让城市“面子”更干净、“颜值”更靓丽。

程江镇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平台投入使用。(吴丽伶 摄)

与此同时,梅县区去年还打造了新城办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和程江镇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平台等智慧平台,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强化。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下足“绣花”功夫,结合“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两美行动”,聚力实施“六大工程”,狠抓“六大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扮靓城市颜值、涵养城市气质。

文明润城改善民生

墙体粉刷、路面整修、违章拆除、路灯更亮、设施完善……新城办西桥社区宏业A4小区的变化令人眼前一亮。“现在环境变得好多了,我们住得也更加舒心了。”提起改造后的小区,宏业A4小区业委会主任廖碧霞赞不绝口,称这次改造改到了住户的心坎上,不少过去已搬走的住户都回迁了,小区入住率也从60%多增加到了90%。

经过改造的宏业A4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宏业A4小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现有21栋楼227户住户,常住人口约1000人,改造前长期处于失管状态,环境脏乱、供排水系统老化、秩序混乱,是一个矛盾频发的“问题小区”。“经过改造,老旧小区用水难、停车难、卫生差、设施旧等一个个困扰住户的问题逐项得到解决,住户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主观能动性也日益增强,业主们还自发筹资近10万元清理下水道和安装视频监控。”西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温清华说。

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让市民“可看”,更要让市民“可感”。梅县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该区形成了新城办建委宿舍、扶大高管会恒发新村、程江镇文化城小区等20个老旧小区、程江镇龙子岗城中村改造、桃源小镇和新城宫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一批示范点位。今年,该区正全面推进惠及202栋3082户群众的48个老旧小区改造,让市民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近年来,梅县区结合城市提质扩容、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振兴,不断加大投入,滚动实施“十个一批”城建民生项目,谋划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城市“微改造、大提质”,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空间。“17家农贸市场改造工程预计7月底可全部完成,将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环境水平,让群众买菜更舒心。”梅县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撑起城市“面子”,关键在于筑牢民生“里子”。接下来,梅县区将结合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提高城乡形象,切实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痛点问题,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叶帅故里·大美梅县”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文明铸魂培育新风

餐厅饭店内,“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小区里,垃圾分类持续推进,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大街小巷,交通秩序井然,“礼让斑马线”成为市民自觉行为……如今在梅县区,文明元素无处不在,文明景象赏心悦目。大批志愿者也让文明更深入、更全面地融入到梅县区的发展脉络中,成为城市最引以为傲的亮丽底色。

在梅县区亲水公园,不时会有志愿者前来清理垃圾,公园环境常年保持美丽洁净。“我做志愿者十几年了,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能够帮助别人,对我而言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熊艳萍说,恰逢暑假,她特地带孩子参与巡河护河志愿活动,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志愿者在亲水公园捡拾垃圾,成为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吴丽伶 摄)

在梅县区华侨城广场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有不少学生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秩序维护、表格填写、接种知识讲解等工作。“我一直比较关注志愿服务,从初中开始便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个人志愿服务时长已达300小时。”欧阳颖玉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看到青年志愿者招募令,她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走上疫情防控一线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个文明阵地,一群志愿者就是一片文明海洋。近年来,梅县区的志愿服务活动经历了从零星分散到成规模有组织的历史性变化,目前全区培育了503个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实名注册志愿者5.5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万场次、志愿服务时长215万小时。同时,该区广泛发动机关单位党员、志愿者开展“双到”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近一年来组织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项目700多场次,受益居民达5万多人。

此外,梅县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和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等文明引导行动,选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接下来,梅县区将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合力,持续发力,按照精神文明创建“1+9+N”行动方案,大力开展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网络文明促进等九大行动,重点做好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七个专项工作,让市民更幸福、城市更文明。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吴丽伶 肖梦婷(见习)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吴腾江 吴丽伶

特约记者:冯森达 王雅

编辑:李舒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