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推出“八一”特别报道丨三河坝战役精神不朽


掌上梅州讯  今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纪念日,本报推出“八一”建军节特别报道,以专版刊登(详见7版)和全媒体《微讲坛》视频的形式,追溯梅州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为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献礼“八一”建军节!全媒体《微讲坛》视频采用讲演结合穿插联想画面的表现形式,用更生动的讲故事手法实现红色文化的高效传播。视频将在梅州日报掌上梅州客户端“梅州V视”栏目推出,并实行报网互动,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

编者按

“八一”的光芒穿透岁月的悠长,一路走来风雨沧桑,一路铸就辉煌历史。“八一”的光芒汇聚薪火相承的战斗姿态,那是军旗下永远不变的誓言,那是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那是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

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军目标就在前方召唤,出征的步伐早已迈开。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93周年之际,本报推出纪念“八一”建军节专题。让我们用心去重温梅州人民武装斗争史,奔赴勇敢伟大的强国梦和强军梦。

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烈士纪念碑。(连志城 摄)

三河坝战役精神不朽

●朱  立(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特约研究员)

三河坝战役过去九十三年了,它的不朽精神一直在昭示着我们,并将永远昭示着我们:服从大局,敢于担当;忠于信仰,不怕牺牲;临危不惧,沉着应对;脚踏实地,开拓进取。

三河坝战役的铁血史实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讨伐起义军。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目标是“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举北伐”。9月18日,部队进抵广东大埔县城。9月20日,前委根据形势发展做出了分兵部署: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第9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共约3000多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

国民党钱大钧部约两万余人,由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扑向三河坝。战斗相持了三昼夜,朱德和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了这场阻击战。在我寡敌众的情况下,起义军采取全面撤退策略,把主力撤走,还保持有生力量二千人。队伍的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丰、陆丰与当地的起义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同志率领经江西转移到广东北部,后转入湖南南部,最后转战到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会合,后来发展成为红军的主力。

三河坝战役的重要意义

三河坝战役使南昌起义军的火种得以保留。

南昌起义军进入广东,攻占潮安和汕头之后,主力在汾水失利,流沙溃散。而主力攻打潮汕之前,留在三河坝阻击敌人的11军25师和9军教导团,余部在朱德的带领下走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从此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既参加了南昌起义,又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开国上将萧克有一句话:“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战役保留的南昌起义军火种成为井冈山斗争的一把钢刀。朱德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红四军,当时有6个团,战斗力最强的是28团,这个团的大部分就是三河坝战役之后保存下来的。

三河坝战役保留的南昌起义军火种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批栋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以南昌起义为标志,然而这次起义的部队,如果没有三河坝战役时朱德的挺身而出和义无反顾的担当,将会灰飞烟灭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这样评价:八一南昌起义队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存下来,朱德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出四个方面的主力,其中: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是三河坝战役时的团指导员;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是三河坝战役时的连长。共和国十位元帅及十位大将中,跟随朱德走上井冈山的占四分之一。

三河坝战役保留的南昌起义军火种成为埋葬蒋家王朝的一路豪杰。解放战争中,党中央、毛主席、朱德总司令领导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前线最重要的指挥员中,林彪、陈毅、粟裕,当年都行进在从三河坝到井冈山的队伍中。

三河坝战役的历史地位

一是节点 —— 站在三河坝战役的主阵地笔枝尾山上,可以看清楚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是怎么回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是,起义军主力在南下过程中陷入失败。三河坝战役使南昌起义的余部得以保存。1928年4月28日,朱德和毛泽东在江西宁岗砻市会师,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夺取全国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是拐点 —— 三河坝战役之后,南昌起义部队开始了进攻大城市向去农村建立根据地的转变,开始了武装力量由单独作战向与工农相结合的转变,开始了部队正规作战向游击作战的转变。

三是支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的开辟,既是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南昌起义余部在从三河坝走上井冈山的过程中,不仅探索和实践了这条道路,而且支持和佐证了这条道路。

四是基点 ——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队伍汇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埋葬蒋家王朝的基本班底,孕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核心战斗力的源泉,塑造了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三河坝战役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梅州日报全媒体微讲坛:三河坝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总策划:罗金良 邓文庆  

总监制:黄山松 姚意军

策划:张柏明 钟伟光  

导演:王磊 徐雪琴 丘儒

出品:梅州日报社 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讲/脚本: 朱立

摄录/制作: 丘儒 李龙

场务: 叶子通

旌旗招展 扬鞭杀敌

——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姚意军(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前身是粤东支队,后称梅州支队)是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边区委员会、闽粤赣边纵队和中共梅州地委(前称中共粤东地委)直接领导、战斗在梅州地区、以梅州籍兵源为主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zql_1596211200000@@12288@@3)-2020080108134319305197a679c4032aba18ed977073e0_800X512_2020080108261219305197a679c4032aba18ed977073e0_800X512_2029305197a679c4032aba18ed977073e0_800X512_20200801082612


1949年4月,梅州地委机关和一支队司令部部分干部、战士在梅县松源径口村合影。

建立粤东支队

开辟边县根据地

1947年3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村武装斗争问题的指示》指出:“在蒋管区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武装斗争的客观条件与时间是完全具有的。”同年4月,闽粤边区工委第二次会议确定了“先粤东后闽西南,以粤东为重点,普遍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在大埔县的坪沙正式成立,人员31人,刘永生任支队长,杨建昌任政委。粤东支队成立后,按照“从外到内”的行动方针,“赚钱就来,蚀本不做,不赢不输也不做”的斗争原则,“依靠群众的灵活的有游有击”的战术指导,广泛出击。到1948年3月,先后进行了出击大麻、三乡歼敌,转战梅兴丰华边,出击梅兴平蕉边,挺进饶和埔丰边,扫荡永和埔边,开辟梅蕉杭武边,先后建立了各边县党组织。这些边县党组织纷纷组建武装,并为实现“创建闽粤赣边区人民解放军和解放区”的目标而开展广泛斗争。

粉碎国民党清剿封锁

巩固扩大游击根据地

1948年1月,国民党广州行辕在广州成立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部,专门负责对闽粤边人民武装力量的“清剿”。粤东支队根据斗争形势,以“不打阵地战、不打消耗战、不打攻坚战、不打无把握战、不打不明情况战、不打无准备战”作为作战行动指针,从3月至12月,先后进行了南台山突围战、岗背战斗、攻占丙村、活捉张光前、粟畲肚伏击战、马头山战斗、大坑口战斗等,属粤东支队序列的各边县独立大队主动出击,配合反“清剿”。为粉碎敌人的封锁和保障部队迅猛发展的给养问题,1947年12月,中共粤东地委成立韩江税收队,次年5月,在韩江税收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粤东独立第八大队,担负收税任务。

1948年6月,闽粤赣边区工委决定:粤东支队机关和直属中队改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直属第一团,同时组建新的粤东支队和直属团。10月,以郑金旺为司令员、廖伟为政治委员的新的粤东支队司令部机关在大埔洲瑞大坪顶正式成立。同年11月,闽粤赣边区党委指示:粤东地委改为梅州地委,粤东支队同时改名为梅州支队。粤东支队(梅州支队)在根据地内放手发动群众反“三征”、破仓分粮、减租减息等斗争,向外不断进行外围突击,摧毁国民党的区乡政权、消灭反动武装,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清剿”、围困、封锁,使根据地日益巩固扩大。

解放梅州各县

抗击胡琏兵团的窜扰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在大埔光德漳溪村正式宣告成立。梅州支队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支队司令员郑金旺、政治委员廖伟,梅州人民武装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支队改编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至4月底,一支队所属部队共进行大小战斗100多次。春季攻势的胜利使各边县根据地连成一片。

边纵第一支队在争取军事胜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政治攻势,争取敌军起义。5月22日,梅州地区全境解放。

7月初,国民党胡琏兵团溃逃南窜进入梅州,准备从汕头出海逃往台湾,梅州各县城镇相继陷入敌手。面对突变的形势,边纵一支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托广大农村,积极开展打击入侵之敌的斗争,于9月底将胡琏残部赶出梅州,收复梅州全境。

三年间,边纵一支队从建队初的3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从1947年5月到1949月10月,进行大小战斗200多次,消灭国民党省保警1个连、4个县保安营、30多个自卫队,摧毁区乡公所90多个(次),共毙伤俘敌2800多人;争取省保警1个团、2个独立营、1个专员公署及其直属连和2个县政府、3个自卫大队(保安营),共3000多人投诚起义。

12月,根据《关于广东军区所辖区域划分 和干部配备问题的指示》,规定:“第二(兴梅)分区辖梅县、兴宁、丰顺、大埔、蕉岭、平远、五华七县”,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进行整编。至此,梅州人民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番号随之撤销,从而完成了它的光荣历史使命。 


新中国成立前梅州人民武装发展简介

大革命时期(1923.6—1927.7)

梅州工农武装斗争开启

●梅州地区最早成立工农武装是五华县农民自卫军。1925年3月,梅州地区第一个乡农民协会——登畲鳌背乡农民协会成立;1926年10月,成立农民自卫军常备大队,全县常备农民武装2000多人,有枪600多支;1927年5月,改编为工农讨逆军五华县大队,8月又改称为广东工农讨逆军第七团队。

●1927年元旦,梅县松东三井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同年4月,以135人的工人武装纠察大队作为主力取得了五一二梅县武装暴动的胜利。

●1926年秋,中共大埔县部委在太宁、桃源组织农民自卫军,1927年夏整编为大埔县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

●1926年11月,丰顺县农民自卫军成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

武装割据 创建红色政权

●1930年5月,在丰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全军约3000人。红十一军是土地革命时期在广东区域内唯一一支有正规编制的正军级红军部队。

●1927年10月,以梅县松东农民自卫军为基础,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八团;1929年春,成立了梅县模范赤卫总队(亦称梅县大队)。

●1931年12月,丰梅县委成立时,成立丰梅武装大队。

●1927年9月,在兴宁成立广东工农讨逆军第十五团队;1930年2月,东江红军五十团成立,同年5月,纳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1931年1月,在兴宁黄陂成立五兴龙游击大队。

●1930年5月,平远县赤卫队总指挥部和赤卫大队成立;1931年初,东江红军蕉平寻独立营成立;1928年冬,东江红军蕉岭第二独立营成立;1929年4月,蕉平红军独立营成立。

●1927年10月,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在大埔成立;同年秋,红军第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成立;同年9月,红军第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八团成立;1932年5月,饶和埔独立大队成立;1932年9月,饶和埔诏游击大队成立。

●1927年10月,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在九龙嶂成立;1929年1月,丰顺县教导队成立,2月改编为红军独立第十四团。

●1933年春,东江红军游击队组成。

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7—1945.8)

抵御外侮 义无反顾

●1945年2月,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简称梅埔韩纵)在福建平和成立。1945年3月,韩江纵队第三、四支队在大埔银江成立。1945年6月,韩江纵队第一支队、第九支队成立。

●1945年4月,韩江纵队第五支队在八乡山成立。

●1943年冬五华抗日游击队成立。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浴血奋战 铸就辉煌

●1947年5月,闽粤赣边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在大埔坪沙成立。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在大埔光德漳溪村正式宣告成立。梅州支队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

●1949年12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进行整编,1950年2月,带队整编完毕。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番号随之撤销,从而完成了它的光荣历史使命。 (姚意军)

本报记者:黄钰然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