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红十景”评选结果公示!快来一起看看→

掌上梅州讯 今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梅州红十景”评选活动结果出炉公示。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单位主办,梅州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承办。自4月中旬活动启动以来,经广泛征集后共收到了各县(市、区)选送的31个候选名单。评选过程中,4家主办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和人员,对候选名单进行了多次认真论证研究,对相关史料事实进行了多次论证核实,现评选出“元帅之光——叶剑英纪念园和故居”等“梅州红十景”。

“梅州红十景”名单

1、元帅之光——叶剑英纪念园和故居

2、“八一”火种——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3、古田前奏——中央九月来信传达地梅县同怀别墅

4、粤东井冈——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5、三进梅州——平远红四军纪念馆、仁居红军街、八尺角坑村、红四军攻占梅城朱德演讲旧址、红四军司令部丰顺马图村旧址和红四军宿营地旧址蕉岭赖氏宗祠

6、东江军魂——红十一军诞生地旧址群、古大存故居

7、绝密使命——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旧址群

8、南委风云——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

9、长征巾帼——坚真纪念馆和故居

10、生死坚守——罗屏汉张瑾瑜烈士纪念馆和故居

此次活动旨在聚焦建党百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通过串珠成链、以点带面,系统整合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和国情、市情调研,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实践场所和教学载体,进一步提高我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元帅之光——叶剑英纪念园和故居

叶剑英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多次在重大和紧要历史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伟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丰功伟绩。1976年10月党和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叶剑英同志挺身而出,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也挽救了军队。此后,他与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推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叶剑英纪念园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雁上村,距梅州市区33公里,于2007年5月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时开园向外开放,2008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纪念园占地面积482亩,由叶帅故居、叶家宗祠、叶剑英纪念馆、广场、石刻、亭子、观景台、农家乐园、客家风情街等系列纪念设施和景观组成。

2、“八一”火种——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1927年10月1日打响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是南昌起义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役保存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二千人,由朱德同志率领经江西转移到广东北部,后转入湖南南部,最后转战到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会合,发展成为红军的主力。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十大开国元帅中的朱德、陈毅、林彪、贺龙、聂荣臻、刘伯承六位元帅及一大批革命先辈曾在三河坝停留或参与这场战役,其中,朱德、陈毅、林彪亲自指挥作战;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革命家在三河坝留下了革命足迹。史称“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笔枝尾山顶,是当年战役主战场所在地,规划面积3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包括烈士纪念碑、战役纪念馆、瞻仰平台、朱德铜像等一批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

3、古田前奏——中央九月来信传达地梅县同怀别墅

1929年10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红四军三个纵队6000余人在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下从闽西出击东江。22日,红四军三个纵队集结于梅县松源,前委机关和军部驻扎在同怀别墅。当天晚上,前委会在同怀别墅召开会议,陈毅正式传达《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央九月来信),会议决定“请毛泽东回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中央九月来信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梅县松源是九月来信传达贯彻的启航地,是古田会议的奠基地”,史称“没有九月来信,就没有古田会议”。

同怀别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建于1920年,属于王氏私塾,坐东北向西南,土木结构,灰瓦面合杠屋。建筑占地面积 440 平方米。

4、粤东井冈——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素有“粤东井冈山”之称,是粤东地区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东江革命的一面旗帜。1928年6月下旬,在九龙嶂成立梅、兴、华、丰、埔、潮、揭七县联合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粤东各地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以此为标志,九龙嶂成为当时梅州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1929年夏,东江特委在梅南九龙嶂设立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古大存任总指挥。为策应红四军出击东江,在九龙嶂周边的梅南、长沙等地建立了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红军印刷厂等。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九龙嶂及周边经历了大小战斗达233场。彭湃、周恩来曾在这里留下革命足迹;朱德、叶剑英、陈毅、罗荣桓、聂荣臻、林彪6位开国元帅和粟裕、谭政、罗瑞卿3位大将曾在这里战斗过。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位于梅县区梅南镇,面积145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区。现有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历史纪念亭、红军驿道、红军战壕、红军人物雕塑、红色文化浮雕墙等20多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在长沙等地有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红军印刷厂等革命遗址。

5、三进梅州——平远红四军纪念馆、仁居红军街、八尺角坑村、红四军攻占梅城朱德演讲旧址、红四军司令部丰顺马图村旧址、红四军宿营地旧址蕉岭赖氏宗祠

1929年至1930年间,红四军根据中央指示从闽西中央苏区三进梅州:

第一次进入梅州:1929年10月至11月,在平远、梅江、梅县、蕉岭、大埔和丰顺等县、区留下了当年的战斗行军足迹。

第二次进入梅州: 1929年11月13日至15日,由赣南回师闽西时经过平远,途经八尺、仁居。

第三次进入梅州: 1930年5月14日,红四军第一纵队1000多人分兵平远,帮助平远建立了完整的苏区,开始融入中央苏区。

(1)平远红四军纪念馆

1929年至1930年间,红四军先后三次进入平远开展革命斗争,平远发挥了红色港湾的作用,在中央苏区时期还为中央苏区建设和反“围剿”斗争提供了物质保障。

平远县红四军纪念馆位于仁居镇东较场,建筑面积达1360㎡,通过前厅、序厅、五大单元、尾厅共八个展区,采用视频、全息投影、沙盘、模型、雕塑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了毛泽东、朱德亲手缔造和领导红四军的丰功伟绩及其辉煌历史。馆内共展出历史文物21件,包括朱德同志使用过的马镫、马灯及红军标语墙等。

(2)仁居红军街

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朱德和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次进驻仁居,在仁居村留下的革命遗址有20多处,红军标语114条。

红军街位于平远县仁居镇,拥有丰富的革命史迹迹和红色资源,有9处已被列入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仁居红四军纵队司令部旧址、仁居红四军纵队军需处旧址、仁居红四军纵队后勤处旧址、仁居老东门街谢屋红军标语等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八尺角坑村

1929年,朱德、陈毅、朱云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部队从江西省寻乌留车上磜村沿古驿道翻越梅州岃进入角坑村,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送茶递水,搬出木凳让红军战士到门坪休息。在休息期间,红军干部、红军战士为当地群众介绍共产党的主张、讲述红军开展革命斗争情况、号召群众起来闹革命。

角坑村位于平远县八尺镇西部,现有角坑村红色历史展厅、马栏铺红四军宣讲旧址、红军标语墙、梅州岃古驿道、梅州岃驿站等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

(4)红四军攻占梅城朱德演讲旧址

1929年10月25日,朱德率红四军由福建上杭攻占梅城,军部驻孔庙。10月26日晨,梅县县委书记廖白偕县委秘书黄耀寰、干部陈任之等赤卫队二三十人及东江革命委员会机关,一同由梅南开进县城,住明伦堂(今孔庙),随即协助红四军进行宣传、筹款、采购等工作。26日下午,东江革命委员会在梅城孔庙召开群众大会,到会六七百人,朱德军长在梅城孔庙大成殿前群众大会上演讲,突然东较场方向传来枪声,朱德叫大家不要惊慌,继续讲话,最后说:“革命是一定要成功的,以后再与大家见面”,随即宣布散会,投入战斗。

朱德演讲旧址位于梅江区江北凌风西路南门考院前学宫(原名孔庙)。有大成殿、东庑、西庑、明伦堂、教渝署、文昌殿、崇圣祠、天池、魁星楼等建筑。

(5)红四军司令部丰顺马图村旧址

1929年10月,红四军挺进东江进驻马图,加强了东江地区革命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了东江尤其是西北地区游击战争的深入开展,加强了西北七县包括丰顺县在内的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加速了土地革命的进行,并推动了粤东北苏区融入中央苏区。

马图村位于丰顺县龙岗镇,现存有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居住过的红四军司令部旧址——见龙居、燕翼居、得震楼、八士庐等多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

(6)红四军宿营地旧址蕉岭赖氏宗祠

1929年10月19日,朱德军长和朱云卿参谋长率领红四军3个纵队共6000多人,从福建上杭县城直抵梅县松源集结。23日晚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蕉岭境内,在蕉岭西街、西门背一带宿营。

红四军宿营地旧址赖氏宗祠位于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宿营地包括赖氏祠堂及其相连的房屋,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保护范围约2500平方米。赖氏宗祠始建于1920年,祠堂坐北向南,分上下堂,上堂与下堂中间有小天井,门坪约200平方米。

6、东江军魂——红十一军诞生地旧址群、古大存故居

(1)红十一军诞生地旧址群

1930年5月1日,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镇滩下庄屋坪(今滩良村)召开,成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古大存任军长。红十一军是广东省区域内唯一一支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军级建制部队。在鼎盛时期人数达3000多人,足迹遍及东江地区的十七个县市,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巩固和发展了东江革命根据地。1935年,在艰苦的革命低潮中,古大存千方百计与上级党组织保持联系,转移到大埔一带山区隐蔽坚持,最后仅存18人,在与上级完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始终红旗不倒。

红十一军诞生地旧址群位于八乡山滩良村下庄屋坪。包括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部成立旧址(红十一军军史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政治部旧址(君裕楼)。

(2)古大存故居

古大存,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人,是粤东地区与彭湃齐名的卓越农运先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的创建者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先后担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常委、军委书记、东江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东江红军总指挥、红十一军军长。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古大存在与党组织暂时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在东江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党的地下组织,保存了一批革命火种,使粤东大地始终高矗着不倒的红旗。古大存在东江地区从事革命斗争的出色业绩,曾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多次称赞古大存是“带刺的红玫瑰”、“一面斗争的旗帜”和“模范共产党员”。

古大存故居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原名为“金山翠秀”,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坐西北向东南,原为三栋二横灰砂墙,木桁桷悬山瓦顶建筑,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正屋21间,左横屋13间,右横屋24间。

7、绝密使命——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旧址群

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封锁,加强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系沟通,1930年底在时任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开辟了从上海临时党中央到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这条交通线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邓颖超等290多名党、政、军领导人和重要技术人才及大批重要物资到达中央苏区腹地,是全国唯一未被破坏的中央红色交通线。2021年4月始热播的电视剧《绝密使命》有三分一取景于此。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旧址全长100多公里,主要经过大埔三河坝,转汀江至茶阳,到青溪村沙岗头。目前,修复的交通站(点)主要有三个,即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棣萼楼)、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青溪交通中站、虎市多宝坑小站革命遗址(邹日祥旧居)等。

8、南委风云——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40年10月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下属派出机构,领导华南各省党组织,下辖江西省委、粤北省委、粤南省委、琼崖特委、湘南特委、潮梅和广西工委,负责华南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41年9月,南委机关由恭州转移到大埔角仓下,作为南方分局党委地下组织联系指挥部。南委的主要历史贡献一是建立了秘密电台;二是出版秘密小报《新华南》、《时代文选》等;三是坚持华南地区的统战和敌后抗战;四是组织和策划了享誉中外的“香港秘密大营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成功营救在港的800多位重要人士和2000名国际友人,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位于大埔县枫朗大埔角新村仓下,是一正二间土木结构的客家民居,建筑面积224平方米。目前,以“修旧如故、保持原貌”的原则,拓宽和改造“南委”旧址及其周边环境景观,总面积扩至约1万平方米,增设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红色文化长廊、宣誓广场等景区。

9、长征巾帼——坚真纪念馆和故居

李坚真原名李见珍,广东省丰顺人,在彭湃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老红军战士。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30位女红军之一,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1930年,毛泽东主席就曾称赞她说:“这个女同志真是不简单!”1949年,李坚真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并在北京南苑机场迎接毛泽东主席等人进京,被主席一眼认了出来。

坚真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坚真公园内,大楼高七层,大楼前矗立着一座李坚真骑着骏马身着戎装腰挎双枪的铜像。李坚真故居位于丰顺县黄金镇蕉头窝村,坐西向东,是泥砖结构的平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内存放有李坚真部分生活用品和两封家书。

10、生死坚守——罗屏汉张瑾瑜烈士纪念馆和故居

罗屏汉是粤东北五(华)兴(宁)龙(川)苏区的重要领导者和创建者,先后担任中共兴宁县委书记、中共会昌县委书记、中共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粤赣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34年秋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奉命在闽粤赣边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任中央分局后方留守处主任,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其夫人张瑾瑜任中共赣南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在一次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2021年4月上映的《生死坚守》就是以罗屏汉、张瑾瑜夫妇为原型的电影。主要剧情反映其夫妇为了坚守苏区保护中央分局的安全,在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带领留下的三万多伤病员和留守红军,坚持了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最后为革命事业双双壮烈牺牲。

罗屏汉张瑾瑜烈士纪念馆和故居位于兴宁市大坪镇屏汉村久安围。纪念馆分“思想启蒙 投身革命”、“发展农会 创建苏区”、“履职会昌 卫守粤赣”、“革命伴侣 忠魂永存”四个部分介绍了罗屏汉张瑾瑜夫妇光辉的革命生涯。故居建于清末,距今约有15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属于二层砖木四角式瓦房。

梅州日报记者:赖运香

图片均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编辑:张晓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