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时论丨以人才为“支点”撬动振兴大业

●本报评论员 洪观楷

砥砺奋进开新局,向着春天再出发。

春节后开工第一天,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冲锋号。次日,梅州即召开人才政策发布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广发“求贤令”,重磅发布“人才振兴16条”及“青梅计划”“鸿雁计划”“宗匠计划”“金谷计划”“桂竹计划”等“1+N”人才政策,六位市领导亲临发布会答疑释惑。其心之诚、其分之重、其速之快,振奋人心,意义重大。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梅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而像此次如此大手笔、多层次、宽领域推出重磅人才政策,尚属首次。此次人才政策打出“组合拳”,包括具有纲领性、指导性的“人才振兴16条”;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回梅、留梅的“青梅计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产业高端人才、紧缺领军人才的“鸿雁计划”;培育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宗匠计划”;吸引人才返乡入乡投资创业的“金谷计划”;建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领域人才队伍的“桂竹计划”,等等。每个计划都有相应的评价机制、资金配套、长效保障,每项举措皆精准指向重点中心工作和重要潜力板,影响深远。将之称为历年来最积极、最开放、最具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一点也不为过。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前,梅州正处于全力以赴加快苏区融入大湾区先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望和需要人才。然而,当前,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已不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较量。人往高处走,良禽择木栖。梅州何以招揽人才?梅州以何留住人才?人才如何化身撬动振兴大业的“支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绝非发政策“大礼包”即可一劳永逸,唯有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胆识、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不断深化柔性引才机制,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才能真正“让人才与梅州相互成就、不负相遇”。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事实证明,“利益留人”“噱头留人”终归是眼前之利,利去则人散,势倾则交绝;而“产业留人”“环境留人”才是长远之计,根在则生,心诚致远。只有确保人才发展有空间、干事创业有平台、自我价值有体现,才能真正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人才价值最大化。“引进一名人才,兴起一方产业”的案例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其重要原因正是在于知人善用、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为此,我们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流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用人主体“唱主角”,“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把好钢用到刀刃上,确保人岗相适、相得益彰。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梅州求才若渴,其心可鉴,其情可明。让我们立足新的起点,从春天再出发,做好人才工作,形成爱才敬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进而转化为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为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刘滨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