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破解停车难要下“绣花功夫”

■ 徐剑锋

9月28日,本报《民生一线》栏目刊登了《彬芳大道老小区住户停车难》一文,对梅城彬芳大道北的货运综合楼这一无停车位老小区的停车难问题进行了报道。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充分利用人行道科学增加11个停车位,有效缓解周边停车难。(详见《梅州日报》11月3日4版)

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破解停车难正成为城市治理中的一道新课题。有效化解停车资源供需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车位供给。一方面要超前谋划、提前布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开发进程,加快新建一批、改建一批、配建一批停车位,切实打好停车泊位的提前量,做到“应建尽建、应划尽划”。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利用零星闲置地块或边角地块,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拓宽小区道路、改建绿化新增生态车位等途径,持续为停车位“扩容”。

当然,在城市空间十分稀缺宝贵的当下,破解停车难还得因地制宜、软硬兼施。由此而言,在对全市域停车资源进行全方位普查、摸清停车设施供给与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要通过精细治理、向内挖潜来撬动增量。譬如,定时开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医院、商业办公场所等采用停车泊位置换法,把更多的内部员工停车泊位让位于普通老百姓;科学施划“共享停车”区域,提供全时段有偿停车和保障服务,等。

“互联网+”时代,打造“智慧停车”模式已成为绕不过的当务之急。可借助停车APP的整合引导和大数据研判,实现停车位信息实时共享,让司机找车位更便捷;可运用智慧停车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停车泊位周转效率;可依托停车“一张网”管理,网上预约停车共享服务……如此多措并举让停车泊位插上科技翅膀“活起来”,既提高了停车资源的利用率,又方便了老百姓出行。

有位更要有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停车新格局,是不二法门。要打造文明和谐停车秩序,必须下足“绣花功夫”。既要教育引导司机养成文明停车、规范停车的好习惯,也要加大“僵尸车”清理、违停顽疾治理力度,同时也要提升停车管理服务水平,这样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梅州就会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编辑:叶惠玲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