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希望的田野”需要更多新农人

■ 徐剑锋

“这是我们引进种植的七彩花生,收购价高达每斤8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金豆豆’。”日前,位于兴宁市宁新街道黄岭村的百亩花生种植基地迎来了七彩花生的首次丰收,该基地负责人罗浩林、林镇华夫妇激动不已。记者近日采访这对“85后”“IT夫妇”,深入了解他们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详见《梅州日报》9月14日3版)

“85后”“IT夫妇”罗浩林、林镇华夫妇“不走寻常路”,从大城市回乡创业,在花生田里收获“金豆豆”,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带来了新气象。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广袤无垠的“希望的田野”上,唱好“新农歌”须有新农人。我们欣喜地看到,与罗浩林、林镇华夫妇一样,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怀揣创业梦想,勇担兴农使命,矢志扎根农村,在梅州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新农人的快速崛起,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雁”。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既能用新理念赋能新产业,吃透大政方针、弄懂农业政策,并且结合实际活学善用,找准了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而且能用新技术武装新农业,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能,使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渐成时尚,推动农业从“会耕种”向“慧耕种”转变。

应看到,新农人的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更需在发展紧要处帮一把、扶一段、送一程。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职能部门既要在助农政策、金融财税、技术指导、孵化培训、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指导,也要在完善新农人评价、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上做足文章,更要在劳动模范的评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选以及参政议政等方面打开“窗口”,让他们拥有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需要更多新农人引领。尤其是在乡村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下,更要对这个群体“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充分引人育人留人用人。一方面要树好典型,充分挖掘新农人中的典范,讲好创业故事,展示奋斗风采,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新农人走稳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另一方面要当好示范,激发新农人的活力,释放新农人的能量,团结和带领更多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科技素养,成为懂生产技术、有管理经验、熟悉市场的职业农民,持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希望的田野”需要更多新农人前来耕耘。期待更多新农人站上乡村振兴的C位书写青春华章,以此为导引,让新时代的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吸引力,农民更有尊荣感。

编辑:叶惠玲

审核:陈显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