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丨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的时代新方略

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结合课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指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以外的其他科任教师,结合各自所授课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源于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德育综合改革。2005年上海开始设计实施旨在推进“学科德育”的教育变革,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并有机融入上海市中小学的每一门课程,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承担课堂德育的主体责任,体现每一门课程的德育意蕴。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出高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动员令。至此,课程思政的时代重任,落在了全国大中小学广大教师的肩头。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可是,过分强调和依赖“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势必导致“重分轻德”“重术轻德”“高分低能”等弊端,这就严重背离教育的根本目标,也严重违反人才成长规律。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尽快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课程思政恰逢其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广大教师首先要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认知,自觉担当时代职责,激发教书育人新动能。

课程思政不是额外的负担,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某项活动,而是牢牢以课程为本、以学生为本。只有吃透教材,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提炼课程思政主线,并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既善于见微知著,又善于驾驭课堂,避免课程思政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做到内容顺其自然、油然而生,形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效果必然水乳交融、水到渠成。试想,这样的课学生岂不爱听?这样的教师学生岂不喜欢?所以,被学生喜爱的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履行着课程思政。

教学相长。诚然,树立明确的课程思政的新时代课程观,课堂上体现好时代新要求,教学中实施好时代新方略,将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师自身出色成长,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人文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艺术,实现教学相长。

实践证明,课程思政不仅不会冲击、削弱、偏废课程教学,反而利于教师克服照本宣科,避免教学乏味枯燥,使之有滋有味、活灵活现而锦上添花。相信,我们教师通过增强课程思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课程思政的自觉性、敏锐度和创新能力,必将催生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的不竭动力,进一步坚定和丰富教育情怀,推动梅州苏区的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境界。

撰文:许良政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

编辑:杨乔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