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曾赠画给这些家乡同宗,背后还有故事…

梅州是艺术大师林风眠的家乡,家乡的两座博物馆均收藏有他的画作,其中梅县区博物馆藏有两幅他创作的珍品,较为知名的是《鹭汀图》,是他晚年的力作,且是难得落有题款赠给家乡的作品。

笔者过去对另外一幅馆藏作品《蕉鹤图》则未给予太多关注。近日,笔者获梅县区博物馆原馆长朱迪光先生赠阅其所撰《林风眠年谱》,方才有机会对这幅作品进行赏鉴,并且因前几年机缘而积累的掌故,基本摸清这幅林风眠先生中年作品的原主人生平,进而考究林风眠与家乡同宗的交际关系,以及林氏早年得以留学法国研修艺术,大展宏图的历史背景。

林承芳晚年全家福(1947年摄于梅县,前排坐的男长者为林承芳)

林承芳:有公心、为人仗义的毛里求斯华侨

朱迪光所著《林风眠年谱》的1939年条有如下记载:“林风眠创作《蕉鹤图》(137×68.5厘米,纸本彩墨),题款:‘承芳叔台正画,侄风眠,一九三九年,香港。’(编者注:《蕉鹤图》1958年梅县博物馆向社会征集、收藏。款中承芳何许人,不详。)”由于10年前的一段机缘,笔者认识了澳洲华侨林毓城老先生,曾协助其争取落实其父亲林承芳原来在梅城的物业侨房权属的问题。侨房落实后来没了下文,笔者却在和他的来往交谈中,了解到他的父亲曾拥有林风眠画作的轶事。而今这幅馆藏林风眠画作的题跋跃现在眼前,不禁令我脑海中再次泛起这位毛里求斯华侨的往事,以及林风眠出国留学得到毛里求斯林氏族人资助的有关说法。

▲《蕉鹤图》,林风眠赠给林承芳的画作,作于1939年。(现藏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

林承芳(1889—1956),又名林承,号竹荪,广东梅县东厢堡三坑约月塘岗(今梅江区金山街道月梅村)林屋人。青年时期远赴非洲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谋生,后创业有成,转赴留尼汪继续扩展事业。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梅城开展现代城市建设,他选择回乡投资,进军纺织业建有纱厂,并在梅城中山街开设“林同德”商号经营百货零售生意,还参股梅县中国银行。林承芳有四兄弟,皆以“芳”排辈分,因此他牵头出资(占主要部分),在家乡月梅村炉子坳建有一座两层的洋楼,即命名为“联芳楼”(该楼因近年建设梅江碧桂园大型社区的缘故已经拆迁),不论联芳楼还是林同德商号,寓意均是强调兄弟团结、同心协力,共享荣华的意思。由此也可见林承芳是一位有公心、为人仗义的人士。

为了贸易生意的需要,林氏在香港也设有公司,作为联络点,在抗战爆发的初期,业务因战时物资的需要,生意依然红火。1938年7月,林风眠因内迁的杭州艺专学潮的缘故,卸任校长一职,曾经辗转香港借道前往上海,安排其妻子和女儿离开杭州移居上海。据《蔡元培日记》记载,林风眠在1939年3月15日再次拜访恩师,而且携带了一封王代之(1900—1974,湖南湘潭人,是中国现代早期的留学美术家,1920年赴法国留学学习美术,1925年回国。1928年,与林风眠等人在杭州筹备建立国立艺术院,后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院后任总务长,后为艺术院驻欧代表;1932年任华北大学董事会秘书)的信函给蔡元培先生,可见他这次是安顿好家人后从上海再次来到香港无疑。当年秋天,林风眠离开香港前往重庆,在当地隐居作画。说明林风眠与林承芳的见面并赠画,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林风眠为何会赠画给林承芳?

那么,林风眠为何会赠画给林承芳呢?从林风眠的落款看,两人在此前似乎是认识的,尊称对方叔台,说明这并不是普通的同乡之间的泛泛交情,更不可能只是市面上的画作购买交易了。

而林风眠又为何会和一位毛里求斯归侨有一番交情?这又要和近期西泠印社拍卖的林风眠画作的背景说起。今年西泠印社春拍推出专题系列林风眠作品,其中四幅有林风眠题赠落款,时间分布在1919年至1939年,原主人林宝初、林志尹父子是西阳阁公岭人氏,是家境富裕的毛里求斯侨商。林风眠尊林宝初为叔祖,赠送三幅作品。早年的是1919年出国留学前的《大师图》,画作为一雄狮,拍卖价379.5万元;第二幅为1929年的《集义图》,拍卖价1667.5万元;第三幅为1939年的《风景》,拍卖价310.5万元。1939年,林风眠还同时赠给林宝初之子林志尹一幅同样尺寸的《风景》,拍卖价264.5万元。林风眠曾提及,早年家贫,林宝初一家特别是林志尹曾经大力支持他的学业,当是指林风眠留学法国一事。

▲林风眠赠送给林宝初的画作《风景》,作于1939年,拍卖价310.5万元。(西泠印社拍卖)

▲林风眠赠送给林志尹的画作《风景》,作于1939年,拍卖价264.5万元。(西泠印社拍卖)

值得注意的是,1939年林风眠赠送给林宝初、林志尹父子的两幅作品,均是落款在香港创作,这与林风眠赠给林承芳作品的时间、地点都是同样的。而且比较这三幅作品,不论尺寸、纸张,风格都极为相似。因此可以基于此推断,林风眠1939年春寓居香港期间,曾先后或者同时与林志尹、林承芳见面,为了感谢当年旅毛里求斯林氏宗亲对其当年学业的支持,分别赠送两幅作品给对方(据林承芳次子林毓城回忆,林承芳也拥有两幅林风眠作品,但另一幅作品的下落目前不明)。

据朱迪光《林风眠年谱》记录,梅州林氏至少还有林彩祥的父亲曾经支持林风眠留学,因此这些物证形成链条,证明林风眠留法勤工俭学,更多倚重自费留学,来源得到林氏宗亲的大力支持。

林风眠赠送林承芳的绘画作品后来被林承芳带回梅县的寓所,1949年后,大陆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林承芳在家乡的事业宣告结束,其先后被评为地主(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为工商业地主),在梅城的店铺、月宫巷居所以及老家联芳楼均接受土改运动,林承芳离开梅州定居香港。林承芳晚年遭遇挫折,似乎心志未灰,1953年,旅居香港的梅州乡亲出资重修西贡井栏树村的“梅江先人墓“,他亦曾捐资50港元。3年后林承芳辞世。再过了20年,林风眠也迁居香港,走完晚霞万丈的艺术人生。林风眠画作落款极少题赠内容的题跋,而这些画作为研究他的行迹、经历提供了无言的佐证。

撰文:刘奕宏

图片:梅县区博物馆  小林提供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