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侨批就是一个故事!看看魏金华与侨批的这些“不了情”...

魏金华在其私人博物馆整理侨批档案。

魏金华:1958年生,五华县梅林镇人。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著名收藏家。1974年高中毕业,1978年参军时开始集邮,1983年退伍后成为“梅州市建”的一名电气安装工人,1992年“下海”在梅城做建筑装修工程,1993年掘到“第一桶金”,收藏亦步入“快车道”。藏品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苏区红色藏品、华侨文物、侨批档案、契约文书、客家服饰等在我市占了大半。从2005年以来参与国家、省、市、县(区)和社区学校等单位承办各种专题展览达56次之多;2002年以来向20多家政府、文化单位、高校等捐献文物共1.42万件(套)。在海内外几十种报刊发表了200多篇史料研究、藏品鉴赏文章;参与编撰、主编了《梅州侨批档案汇编》《印证梅县》《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梅州侨批故事》《梅州与红色记忆》《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等图书、专刊。

魏金华向国家、省、市等部门捐赠藏品获颁的部分证书。


侨批文化发展的春天又来了

“今天,习总书记来到汕头侨批文物馆。这是‘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以来最为重要的日子!是我今天最为高兴的第一件大喜事!”“62年以来,我感恩新中国的成立,感恩祖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更感恩父母给我生命的恩德……这是我今天的第二件大喜事。生日快乐!”10月13日,魏金华连发两则微信朋友圈,喜悦、激动之情溢屏而出。

记者对他的访谈,正是从他这两件大喜事谈起——

记者(以下简称“记”):魏馆长好!10月13日,您真是“双喜临门”“好事成双”呀!请分享一下当时的心情。

魏金华(以下简称“魏”):10月13日正是农历八月廿七,我62岁生日,家人早就订好蛋糕要为我庆生。大概下午3点多,我从侨批藏友的微信群获知习总书记来到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走进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之“侨批文物馆”,真是惊喜万分——你知道吗,我还是汕头侨批文物馆顾问呢,看,这是聘书,2010年7月聘请的。

习总书记走进汕头侨批文物馆的特大喜讯,迅速引爆了侨批藏友的微信群,大家欢欣鼓舞,热烈讨论,欢呼侨批文化发展的春天又来了!大家认真研读相关报道,还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习总书记站在展品前与讲解员交谈的一张照片,展品正是我们梅县松口饶实甫、饶思良寄回家乡的信笺!我和儿子魏洪海一起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合作撰写了4000字的《习总书记走进侨批文物馆的启示》,初稿已于10月18日完成。

记:哦,原来您还是汕头侨批文物馆的顾问。我知道,您是1995年在梅城文化公园的古玩摊档闲逛时,花2块钱买了一本《潮汕侨批论文集》,由此开启侨批收藏的。

魏:对!我们梅州是著名侨乡。当年,梅州籍华侨“赤手空拳闯天下,一条裤带出南洋”。他们重情重义,梅州曾有大约40%的人口依赖侨批为生;他们爱国爱乡,侨批还是梅州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主要来源。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梅州几乎所有的大项目,比如我参与工程建设的嘉应学院、梅县机场,等等,都离不开华侨的捐资。我对华侨怀有特殊的敬佩之情。我要把华侨文物收藏起来,阻止它们的流散消失。自此,我把80%以上的业余时间、80%以上的家庭收入,倾注在侨批征集方面。

习总书记在参观汕头侨批文物馆后说:“华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在那个环境里,一部分人客死异乡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在那边站稳脚跟,甚至是事业有成,但他们不忘自己的家人,不忘家乡,有一块钱是一块钱,有十块钱是十块钱地寄回来,发展出来一个‘侨批文化’。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动,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

习总书记还说,“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我在研究侨批文物时,就经常被华侨爱国爱乡爱家情怀和诚信品质感动得流泪。比如,我收藏的梅江区城北玉水村的杨露义遗存的侨批81件,从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时间跨度29年。从批信中我们可知,杨露义的哥哥被人故意伤害亡故,留下弱妻幼子,杨露义嘱嫂子守节带大侄儿,他自己下南洋做工,挣钱寄给嫂子侄儿维持生活,写信鼓励嫂子要自强,侄儿要上进……抗战时邮路中断,因此抗战胜利后,他又及时寄回3笔款让嫂子侄儿还债。而他自己,虽然也思念家乡,为了省钱,却再也没回过家乡……

一件侨批就是一个故事。我把这些珍贵文物保存好了,把这些感人事迹发掘出来,写文章、出书。有时候,我也挺为自己感到自豪的。

与侨批的不解之缘、不了之情

魏金华拥有 “客属侨批收藏第一人”之称。2012年,国家档案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遗提交的2万件梅州侨批原件中,魏金华个人提供的就达1.55万件。至目前,他收集的侨批藏品约占梅州客属侨批实物原件的80%。

记:请谈谈您在侨批收藏过程中的一些“传奇”。

魏:梅州侨批分散在深山里的侨眷家中,起初,我是骑摩托逐门逐户搜寻。山路崎岖险峻,入村后一狗吠全村的狗都跟着吠甚至龇牙咧嘴朝你冲来,还有,村民看到生人的那种怀疑、警惕的眼神……可以说,每次下乡都是一次历险。10户侨眷,可能只有一家有侨批。有侨批的,往往还要费尽口舌甚至“三顾茅庐”来回跑几趟才能征集到手。1995年以来,我下乡走遍了梅州侨乡的每个角落,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耳目”,哪里发现有侨批,他们便会告知我,替我收上来。

据我了解,梅州侨批总共有5万件以上。其中: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有2.5万件左右,它是1991年8月成立的,而我是1995年才开始收藏侨批,迟了4年;另外,还有大几千件的梅州侨批为泰国侨领许茂春先生所收藏。目前侨批界最早的一封侨批,咸丰十一年(1861年)梅县丙村温辛德从印尼巴城寄回家乡的,就为老许所收藏。我收藏的最早的是1893年的。差远了!事实上,不论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还是老许收藏的梅州侨批,几乎都是从梅州人手上买去的。上世纪90年代,曾有人以卖侨批赚钱为生。我自己收藏的侨批,坚决不卖!老许曾两次来到我家,看中我的一些侨批:“老魏,你说多少,我都给你!”没二话,我就两个字“不卖”!但我阻止不了人家卖呀!我也“拼”不过老许。我只有反复叮嘱那些文物贩子:你我都是梅州人,最好能把文物留在梅州,如有外人来收购侨批,你要告诉我,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卖给我。

当然,也有快意之事。2010年前后,梅江区三角地拆迁,一个小贩趁机收了大批物品,当中有一个铁皮箱,里面全是单据,他立即打电话给我,我赶过去一看,所有单据品相完好,就全套买了下来,回家一整理,才发现全套463张单据,囊括了水客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十分珍贵——这就是后来的“水客熊耿基专题”。我兴奋得做梦都捂嘴偷笑,行路都两脚生风!

至目前,我收集的侨批藏品占梅州客属侨批实物原件的80%。

2010年6月,“中央电视台4台录制“大迁徙”节目走进市客侨博物馆。

记:2007年,广东省档案局启动广东侨批申遗工程。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您在其中做了哪些事?

魏:我代表梅州参与了侨批档案申报世遗的推介、研讨、展览等活动的全过程。广东侨批分成广府、潮汕、客家侨批三大块。汕头、江门两地侨批档案工作分别依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五邑大学的学术支持,而我,按照时任广东省档案局(馆)局(馆)长莫震的话来说,是以一己之力收集保护侨批档案。2007年-2013年,前后6年间,我自掏腰包,到汕头、广州、江门、福建、北京、上海等诸多城市参加“侨批档案”申遗的展览、研讨、推介等活动,仅个人参会、办展的费用就超过30万元。2012年,国家档案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遗提交的16万件侨批原件中,潮汕12万件、梅州2万件、江门1万件、闽南1万件。梅州提交的2万件中,我个人提供的就达1.55万件。

魏金华参与编撰、主编的部分书籍。

捐献、著书的力度还要加大

2014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一周年之际,省档案局(馆)主办了《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魏金华先生收藏侨批档案展》,这是省档案局(馆)首次为民间收藏家举办个人收藏展并编印成书《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魏金华收藏侨批档案汇编》。随后,魏金华向广东省档案局(馆)捐赠侨批档案1613件;2016年,向梅州市政府捐赠侨批档案6400件(套)、向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捐赠侨批档案525件(套)、向天津邮政博物馆捐赠41件(套)。其实,魏金华早在2002年就开始捐献藏品,至今,已向2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机构捐献藏品达1.42万件(套)。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代表们在魏金华藏侨批展厅中参观。

记:您费尽心力搞收藏,您的藏品坚决不卖,为何却舍得捐献呢?

魏:不太好理解,是吧。一般而言,收藏家的占有欲是比较强的。但我看了许多书,我想通了:历朝历代再大再有名的收藏家,对藏品都只是“曾经拥有”。我搞收藏,是“剑走偏锋”,侧重于旧书报刊、契约文书、票据证件等“纸品”的收藏。“百年无废纸”,这些旧书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上。我搞收藏,主要不是为了发财,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文物放在库房里,那是浪费。收藏家对藏品的真爱,不在于独占,而在于能让藏品发挥最大的价值。一个是展示,通过办展让大家知道有这个藏品,我的私人博物馆也是长年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我自己常常挤出时间来充当义务讲解员;一个是研究,不但我自己写文章、出书,像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汕头大学、嘉应学院等专家学者、师生团队找到我,要以我的藏品为资料,做研究、写论文,我都热情接待,按照他们的需求,找出来,免费提供给他们;还有一个就是捐给大馆。

2019年2月,清华大学“同行中国(WE Explore)”社会实践,走进梅州市客侨博物馆。

记:捐给谁,您内心设定有标准吗?

魏:我现在的想法是,尽量是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纪念馆。大馆保养、安保条件好,研究力量强,可以说是藏品的最佳去处。以后,我捐献藏品的力度还要加大。

记:提笔写文章、出书,您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魏:苦。我生于1958年,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读了9年书,1974年高中毕业。虽说是高中毕业生,但最黄金的求学期却遭遇了“文化大革命”,文化水平并不高,我常自称“初中生”。前期的收藏,我只是“收上来”“藏起来”,大约2000年才开始研究自己的藏品,试着写写藏品鉴赏、史料研究文章。我写的文章,都是原创,以自己的藏品为依托,以物说事。而且,我有很多专家朋友,可以时常向他们请教。刚开始写的时候,笔似有千斤重,三天三夜要熬出三百字都不容易。写多了,进入角色了,慢慢就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了。至今,我已出书24本。我著书立说的力度还要加大,争取实现出书50本的目标。出这么多书干什么?现在谁看书呀?我著书立说,捐给图书馆,是要留下史料给后人看。一百年甚至更久远以后,人们看到我的书,还会知道曾经有个“魏金华”。

记:今年是非常之年。您是怎么过的?

魏:我从2013年起专业搞收藏了。有选择性地收藏。我的藏品存量大,我将其细化,整理成20多个专题可供办展、出书。

上半年,我因为疫情宅家,首先是收集梅州市的抗疫文物资料,目前已达3000件(套),其间还整理了“中医中药、养生保健”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海报、电影文献史料”专题,“客家服饰”专题。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筹展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在位于梅县丙村的“客都人家”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中协助“客都文化博物馆”的布展项目,包括“客都侨批展厅”“客都服饰展厅”“客都革命史展厅”,展览面积共有1000多平方米,预计11月底开馆,如今,展品清单、大纲、讲解词……都准备好了,正等待布展开馆。另外,拟与省集邮协会合作举办建党100周年梅州市集邮展;拟在深圳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建党百年‘党建革命文献精品史料巡回展’”;我还正在整理制作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章文献史料展”的专题展品……

记:一开始您就说了,侨批文化发展的春天又来了!那您在这个“春天”将怎样耕耘?

魏:继续整理研究挖掘侨批故事,争取明年岀版《侨批·侨信·侨史》一书;还有就是,将侨批档案整理修复、扫描、归档,可供广大市民查阅、供专家学者研究等;有机会要全力促成侨批博物馆的建成,发挥侨批文化的作用……要做的事情很多,一项一项来吧。


本报记者:曾秋玲

魏金华  供图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