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平|兴宁星耀闹元宵火把节纪事

星耀火把节现场(作者供图)

星耀火把节项目——烧烟架


□罗志平

每年正月十五在兴宁星耀村举行的闹元宵火把节,是广东省非遗“兴宁上灯”主要活动之一、兴宁市县级非遗项目,历经300余年,长盛不衰。星耀村位于兴宁市径南镇东南部,毗邻梅县区南口镇大和村,全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华侨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星耀闹元宵火把节远近闻名,因为灯与丁同音,故星耀火把节又称“迎丁子”“擎灯子”,此活动健康、文明、高雅,内涵丰富。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星耀村罗氏开基祖罗拱台、罗拱辰自白石井头下手持火把前往新坳背(星耀村前称),出发前置办香烛纸品,烧香拜祭天神,当来到火把最亮最大处时即为新居落户地方,来到现罗氏祖屋处时,火把火苗突然大亮,故拱台、拱辰兄弟决定在此建设新居。台辰兄弟在星耀落基后,勇于开拓,繁衍不息。清朝康熙年间罗氏后人为纪念开基祖拱台公、拱辰公迁居之情景,每年正月十五举行闹元宵火把大游行,持续了三百多年(“文革”时期停了十多年)。星耀火把节一是为了纪念星耀村先祖搬迁之情景,二是带有客家人迎灯(丁)、接灯(丁)、添灯(丁)三隐喻,三是展现团结和谐兴旺昌盛场景,祈求新的一年百业兴隆、国泰民安。

1983年元宵节晚上重新举行火把节,组织人是爱日楼的阿文伯、习春、泉模、涛新等人,游行队伍里响起欢乐歌曲,是涛新刚从部队退伍回村,带回了当时农村比较少有的“三用机”(具有收音、录音、放音功能)发出的。游行队伍从星耀罗氏祖屋开始出发,沿角圆背、对门山下、上塘背、下塘背、赖公塘、塘唇坪、公王下、禾坪岗再返回罗氏祖屋。

此后每年村中星耀闹元宵火把节都正常举行。每年的除夕,星耀罗氏宗亲都会前往老祖屋敬祖公,阿文伯会叫上衍宁、定坤、锦模、衍端等人在祖屋下厅放一张桌,敲锣打鼓,发动宗亲捐款,筹集明年闹元宵费用,捐款人姓名和金额当场上墙红榜公布。宗亲捐款非常踊跃,捐得款项除购买烟花爆竹、支付火把节打锣鼓等费用外,还要派发参加游行活动的人红包,每人一元,大家图个高兴。

元宵节夜幕降临,组织者阿文伯到了最忙的时候,他安排人员在村主要路段插上火把并点燃,晚上七时左右,先敬公王。只听阿文伯朗声祈祷:“公王爷爷,今晚是元宵节,也是星耀村每年举行火把节的时候……公王爷爷要保佑参加火把节的亲友添丁添福,心想事成。”再到老祖屋敬祖公,祈求祖公祖婆庇佑宗族昌盛,家家幸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组织者把神桌上的火种点燃主火把。现场群众再从主火把接燃手中火把,短短几分钟在祖屋门前等待的人都点燃了火把,火把照亮夜空。随着主持人号令,鞭炮齐“发”,锣鼓敲响,数百米的游行队伍出发,星耀闹元宵牌匾灯、锣鼓队走在队伍前面,接着是手擎火把的游行队伍,犹如一条涌动“火龙”。当晚整个村每家每户门口围墙上点亮灯,天上的礼花、游行队伍涌动的“火龙”与民居的彩灯、火把、蜡烛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火的海洋。村中每户人家门口都挂有很长串的鞭炮,游行队伍每到一户人家门口,留在家中的人就会出来燃放鞭炮和烟花,寓意接灯(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队伍中锣鼓喧天,现场热闹非凡,气氛高涨,迎来活动高潮。游行队伍沿村走一圈约四公里,路线基本上是固定的,八点左右结束。据老一辈人讲,以前有时会游行到梅县荷泗大和圩,可能与当时村中有人在圩上做生意有关吧,游行队伍也得到沿途大部分群众的欢迎。

随着火把节规模和知名度提升,外来游客渐多,近年来星耀村村委会、径南镇政府参与安保等工作。星耀闹元宵火把节,以其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吸引了梅州其他地区甚至珠三角、潮汕地区游客前来参与。

(作者系广东省非遗“兴宁上灯”市级传承人)

——————

  ▲2023年2月2日梅州日报客家版   

客家版投稿邮箱:mzrbkj@163.com

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