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贤流绪 | 宋湘在云南大理


●刘映荷

每次参加单位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我都能邂逅一位古代先贤——宋湘,感觉特别亲切。隔着时空,我和宋老先生有一个交集,交点在我高中就读的母校——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简称大理一中)。在大理一中的湛园内,有一块蜚声国内外的诗碑《种松碑》,吸引很多文人墨客慕名前来观赏学习。这碑,诗书双绝,让人惊叹。

大理一中的前身是西云书院,是云南提督杨玉科的府邸。1877年10月,杨玉科将自己的豪华府邸、地产、铺面、盐矿,捐给当地政府办学,建立“五府三厅”共有的“大理西云书院”,使之成为滇西最大的一所公立书院。湛园俗称南花厅,原为杨玉科建爵府时修的花园,“堆山凿池,荷花养鱼,园亭楼阁,穷极华丽”。湛园中碑碣随处可见,高中三年我们经常穿梭在这些碑碣之中背书、晨读。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广东乡试解元,嘉庆四年(1799)进士及第,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宋湘文采风流,诗、书、画皆精,“梅州八贤”之一,被嘉庆帝封为“岭南第一才子”。

嘉庆十八年(1813),58岁的宋湘以翰林身份被外放出任云南曲靖知府,先后担任曲靖、广南、大理、永昌、楚雄等地知府及迤西、迤南道尹等职,在云南任职长达13年。以垂老之年,作万里之行,宋湘没有思想准备,“匆匆忙忙,如有所失”,不免自怨自艾起来:“龙钟一老向洱海,纵当成佛非生天。”

种松碑上刻有宋湘的《种松诗》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

嘉庆二十二年(1817),宋湘以护迤西道尹兼大理知府驻大理。他看见点苍山连绵几十里的山坡上光秃秃的,内心隐痛。他拿出俸禄着人买了三石松子,发动附近民众,并亲自率府衙、士卒上山播种松子,拟出告示,告诫民众松子播种后要爱惜幼苗,不得任意践踏。在他离开大理六年之后,有客报松已寻丈,其势郁然成林,他心中非常高兴,又有所感触,就写下三绝句,即为著名的《种松诗》,此诗收入他的诗集《红杏山房诗钞·滇蹄集》卷三:

前摄迤西道篆日,买松子三石于点苍山三塔寺后课民种之,为其濯濯也。今日有客报余,松已寻丈,其势郁然成林者。予喜且感,系以三绝句。

不见苍山已六年,

旧游如梦事如烟。

多情竹报平安在,

流水桃花一惘然。


古雪神云看几回,

十围柳大白头催。

才知万里滇南走,

天遣苍山种树来。


一粒丹砂一鼎封,

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时再买三千石,

遍种云中十九峰。

道光二年三月岭南宋湘

后人为纪念宋湘给当地人民做了此件善举实事,特地把这三首诗刻在一块大理石上,竖在三塔寺附近。后移至杨玉科官邸花园(即今大理一中校园南花厅内),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当地一处名迹。

1824年,宋湘再到大理,时年已70岁,仍与罗天鹏、宫思觐诸官员率百姓上苍山种松,此次规模较大,自马龙峰到雪人峰,五道山岭几乎种遍。种松于山之外,宋湘还植柳于堤。同年六月,溪水暴涨,直入大理城西,逾城而过,民多为扰。宋湘与罗天鹏、宫思觐等官员又捐出俸禄修筑河堤,并植柳于堤上,规定每年均挖河补堤,以保永久。数年后,堤柳成阴,河水不溢。

宋湘重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为了捞取政绩名誉,而是在他的思想和灵魂深处,早就树立了坚定不移的环保意识。为此,他每到一地,只要条件具备(植树有季节性并要有种子),他都会率民植树,绿化荒山。在曲靖任职时,发出“不忍群岭荒没树,绿翠三山十八峰”的决心,自筹资金购买树种,带头上三山(廖郭山、青峰山、翠山) 种树,所种之树被当地乡民称之为“太守林”。

种松碑上补刻了《洱海行》

忧民爱民的清官

《云南大理图书馆记》中说:“明清两代人至云南的外省人当中,宋湘是最受人们尊敬和称赞的一位。”他为官清廉,体恤民间疾苦,并将官任所得薪俸大部分用于民生事业,他自己却未给家乡旧居增一砖一瓦,未给子孙谋一官一田。《清史·列传》评为:“任职滇南,嘉惠民生至巨,是勤政爱民好官。”

在大理任职半年,他所到之处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有的放矢地为当地解决首当其冲的问题,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事。他一心奉公不计个人得失,“得失千秋一片心”。《云南大理图书馆记》《清史·列传》《广东通志》《嘉应州志》均记载宋湘始终如一地过着俭朴生活,把薪俸大部用于振兴地方公益事业、救济灾民,百姓莫不感恩戴德,建祠立碑来怀念他。后人为了感念宋湘,在《种松碑》上又补刻他的七言古诗《洱海行》。

嘉庆二十二年(1817),大理时值大饥之后,继以大疫,死者无数。宋湘祷于苍山佛寺七昼夜,布钱散药,捐俸赈恤,诗人作诗《卸迤西道事别苍山洱海》记曰:

雪鸿何处问前因?

重记来时黯惨春。

佛供自怜同老妇,

俸钱能救几残民。

半年道路无黔突,

明日城门有去尘。

洱海苍山应笑我,

不曾安稳作吟人。

通过《种松诗》三绝句和《洱海行》等作品,我们了解到宋湘在大理半年的事迹。“何时再买三千石,遍种云中十九峰”,让人读来荡气回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宋湘可谓是保护生态,提倡植树造林的先驱。《洱海行》中“去岁饥,有人入海死去者,予到榆,盖未忍食鱼也。” 《卸迤西道事别苍山洱水》中“佛供自怜同老妇,俸钱能救几残民。”“洱海苍山应笑我,不曾安稳作吟人。”作为清官廉吏,面对灾后大理百姓的苦难,他为百姓祷告祈福,散钱布药,尽其所能,实为仁心可鉴。

宋湘在云南为官期间,家人以为他官大钱多,修家书要他拿钱回家买田建屋。宋湘看到家书后,写了一副对联寄回:“子孙若如我,买田做什么?子孙不如我,买田又如何?”道光五年(1825)冬,宋湘升任湖北督粮道员,次年(1827)在武汉卒于督粮道任所。家人检点宋湘遗物,家徒四壁,存银无几,仅书籍数箧、佩刀一柄、画像一幅,外加《红杏山房诗钞》木刻版数百块而已,其清廉由此可见一斑。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稿:廖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