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笔】石窟河,向南流

●张林景




石窟河(林文虎 摄)


————————

“石扇河水倒江上”

前些时候,有一个小同乡在报纸上发文,漫话石窟河。文中引用一首山歌:“石窟河水倒岗上,自有满姨嫁姊丈……”云云。笔者看后很不以为然。

他那句“石窟河水倒岗上”,有两个错别字。先来看那“倒岗上”,除非用电力、机械引水,否则河水是不会往山岗上流的。即使是引水上岗,也只是有限的一段,不可能长流上山。所以,这“岗”字,肯定是“江”字之误。

那么,“石窟河水倒江上”合乎逻辑吗?石窟河水,大致向南流。当然,也有若干小段,向东或向西流,但是,石窟河百分之八九十的河段是向南流的。即使是那偶尔或东或西的河流,也不是逆着河水而“倒江上”。

那有什么东西可以逆着河流“倒江上”的吗?有,比如船只,就可以逆流而上即“倒江上”,还有岸上的车辆、行人,也可以“倒江上”。

除了船只、车辆、行人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倒江上”的吗?有,比如支流。石窟河有“倒江上”的支流吗?有,并且还不止一条。先来说说与那山歌有关的石扇河。

石扇河,发源于梅县和平远县交界的山区。从石扇镇西部山区,向东流过石扇镇那块小平原。接着,流入蕉岭县新铺镇北方村的边缘,然后,拐弯向北,穿行约15公里,在新铺镇墟场(集市)南约300米来处,向北注入南来的石窟河。

这条石扇河,充分满足了“倒江上”的条件:一是它逆着石窟河的流水注入大河;二是它有约15公里的河段,由南向北注入石窟河。

所以,自明朝清朝以来,直到民国再到今天,蕉梅两县的传统山歌中,就有“石扇河水倒江上,自有满姨嫁姊丈……”的歌词录入歌册。

因此,“石窟河水倒岗上”,应为“石扇河水倒江上”。

石窟河及其支流

趁便,笔者也来漫话一下石窟河。

据《蕉岭县志》记载,石窟河发源于福建省武平县梁野山,但笔者在20多年前,到过武平县城一带,观察那里的石窟河。武平县城附近的石窟河,几乎笔直向南,流过武平县城附近的约200平方公里的小平原,一直流到岩前镇,出了岩前,即流入蕉岭县广福镇西山村和平远县下坝墟。成为蕉岭县与平远县的界河。再向南流,到平远县普滩村(原先的小沙滩已被蓄水淹没)。河流到了普滩后,即拐弯向东穿行约30公里,出长潭阙。这30公里河段,因河水深蓝,水面平静,自古被称为长潭。那长潭里面,原先有的石林、“阿婆背孙”“二姑赶羊”和林丹九、谢晋元先烈公祠等景点,亦被蓄水淹没。那长潭阙的地貌,已被省水电二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建起的高72米钢混大坝取代。将来,长潭阙的称谓,可能会逐渐消失,顶替它的就是长潭大坝。

石窟河流出长潭阙后,拐弯向南,流过长潭镇、蕉城镇、三圳镇和新铺镇,在新铺镇水东角(一说“水冲桷”)村村南拐弯向东,流入梅县白渡镇,过瓜洲电站,再拐弯向南流入丙村镇。在丙村镇南边注入梅江。

可见,石窟河大致向南流,流经武平、平远、蕉岭、梅县四个县,全程约300公里。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漫话一下另一条“倒江上”的支流,也就是蕉岭县境内的乐干河。乐干河发源于福建省上杭县与蕉岭县交界的山区,向南流到广福镇石角村,汇合铁坑河后,拐弯向北,流经大坝村、广福墟场(集市)、广福中学、荷岭村、绿水湖村、叶田村和乐干村,然后,出乐干村向北注入南流的石窟河。

乐干河水势颇大,还在石角村东面的“皇管山”山上,就有大坝村村委会建起的水力发电站,规模不小,长年发电量恒定。

此外,在蕉岭县境内,石窟河还有两条重要的支流:溪峰河和柚树河。溪峰河发源于蕉岭县蓝坊镇与梅县隆文镇交界的“大峰嶂”及“文峰笔”一带的山区,故其名就有“峰”字。溪峰河流到蓝坊镇南坑村,汇合了石湖河之后,向西流出峰口阙,进入蕉城小平原,在城南的湖沟坝村向西注入南流的石窟河。

柚树河,是石窟河最大的支流。它从平远县向东流入蕉岭县,在徐溪村汇合了徐溪河后,继续向东,流入新铺镇尖坑村,向东注入石窟河。两条大河汇合处,水面宽阔(约有300米),水势汹涌,尤其在丰水期,真有河水荡漾、烟波浩渺、不见边际的气势。幸有“恒塔三桥”横跨东西两岸,而便利交通。

石窟河武平县段,有两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在蕉岭县段,有九座钢混大桥(具体的大桥名,依序为:1、二局,2、榕子渡,3、逢甲,4、中华,5、宪梓,6、神岗,7、晋元,8、恒塔,9、新铺);在梅县白渡镇段,有四座钢混大桥;在梅县丙村镇段,也有一座钢混大桥。这些桥梁,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笔者有歌,歌曰:石窟河,向南流,波涛涨落九千秋;流经四县程三百,流入梅江向汕头。

石窟河起名于哪个岩洞?

最后,再来漫话一下石窟河的名字。

可以肯定,石窟河的名称,是因河中或河岸上的岩洞而起名的。“石窟”就是石洞。具体因哪个岩洞而定名,有不同说法。

有人说,长潭水面以下,有一岩洞,与18公里外的广福镇绿水湖相通,且水位同涨落。笔者认为不是,因为,从长潭潭内到广福镇绿水湖,不但相距18公里,且要翻越崇山峻岭,尤其,还要翻越文福镇储村北面挺拔高峻的分水岭。而广福镇绿水湖,海拔高度比长潭水面至少高出50米。相当于16层楼高落差的“连通器”,有可能“同涨落”吗?

笔者认为,定名石窟河的岩洞,就是蕉城附近堑垣寨上村的石岩洞。因为,上一辈、上两辈的老者,曾经口口相传,在清朝的某个己丑年,洪水大发,不但冲决堤防,冲出如林泉坝、桃腰坝、湖沟坝、大廖坝、杨屋坝、杞林坝、黄沙坝等等许多沙石坝,而且,河流改道。笔者先父就说过,原来的河道,是在石岩寨的岩洞下坎的。现在,河道已离石岩寨的岩洞约有1公里了。

笔者有一个堂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在石岩寨岩洞口的石灰厂上班。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进入此岩洞深处,探险超过10个小时,且迷了路。后循着微风,才活着走了出来。他走出岩洞后,浑身冷汗淋漓。过了好几天,他向我诉说时,依然心有余悸。他说:“好彩(幸亏),随身带了一袋烟丝和一只打火机,救了我的命。”他说,在找不到出口时,就抽烟,待观察到香烟移动,才辨别出风的方向,捡回一条命。

笔者以为,这个岩洞,就是“石窟河”名字的由来。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