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良好家风同行

□陈 柳

柠萌  摄

二十多年前,当我迈入婚姻殿堂时,左邻右舍都说我好福气,选择了一个好家庭。我当时有点疑惑,老公家再普通不过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说的好家庭是指有良好的家风。

以善齐家

《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听老公说,当年爷爷是一名教书先生,桃李满天下。

他学识渊博,与人为善,在村里德高望重,老祖屋红白好事的对联都由他写,书法刚劲有力。爷爷在校十分关心学生,当看到有些贫困学生穿着破烂的衣服来上学时,会让他们脱下来帮他们缝补好,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对学生的关怀。那个年代学校有一节“忆苦思甜”课,爷爷就满怀激情地教同学们唱革命歌曲,鼓舞他们的斗志,学生们沐浴在红色光辉下,回顾艰苦的岁月,展望美好的明天,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后来爷爷教出的学生有几个旅居印尼、马来西亚,每次回乡后都会来拜访他,对他嘘寒问暖;为了让爷爷晚年生活得更快乐,他们买了录音机、唱片机给爷爷,这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山区来说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尊师重教在当时的村里蔚然成风,爷爷善言正行,德教化人,也让整个家族成员更加相亲相爱、和睦友好。

以勤持家

爷爷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公。当时家公在梅江区教育局上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家公为人正直,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勤”在家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勤俭节约,二是勤劳致富。家公衣着朴素,但干净整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人民公仆”的形象。因生活在农村,家公下班后也要帮忙干些农活,那时连住的房子都是自己建,一砖一瓦,凝聚着家公的血汗。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即便现在退休了,家公还是不改劳动人民勤劳的本色,养鸡、养鸭、养鱼,种田、种果、种菜,忙得不亦乐乎。

以德兴家

受祖辈、父辈的熏陶,老公两兄弟更不用说了,都是好子弟,烟酒不沾,与“麻将”无缘,没有任何不良爱好。小叔子生活在农村,继承了家公勤劳的美德,养蜂种柚,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且诚信经营,很快就成了农村的致富带头人。 他在城里买了套房,在农村盖了别墅,把家经营得红红火火。

老公虽生活在城市,但心中永远保留农村人的纯朴。他是家族里第一个中共党员,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不争名、不逐利,认真做好自己在学校的本职工作。老公时常没有周末,寒暑假也是加班再加班,而且很多还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加班,但他却毫无怨言。我常常笑他“傻”,工作中最苦最累的活自己干,荣誉却不属于自己。但老公却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党员,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处处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我虽然不是党员,但受老公的影响,也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中不问收获,默默耕耘。我觉得老公就是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因夫妻“三观”相同,家庭氛围自然和谐。言传身教,在儿子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优点。

良好的家风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生活中伴随我们前行,让我们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稳健,那么有力。家道兴盛,生活定将和和美美、蒸蒸日上!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