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书赏析】田家炳秉承“宁可实而不华”的祖训

□李锦让



田家炳先生亲笔书写的信件


田家炳先生


2009年4月,笔者赴香港田家炳基金会采访田老先生。


【赏 析】

2010年7月下旬,我收到了田家炳老先生从香港寄来的这封“家书”。虽与田老非亲非故,只是在采访工作中有多次接触结下的真诚友谊,但田老却像对待亲朋故旧一样,亲笔写信给我,信中对家乡人和家乡媒体的至诚至善之心,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人性的光辉,内心的感动历久弥深。

这封信虽是老人在年事已高且有眼疾的情况下用硬笔写成,但笔力苍劲敦厚,有颜楷之风,行文言简意丰,字字珠玑,金声玉润。回想2010年7月1日那天,时年九十有一的田家炳博士获颁香港特区政府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闻讯后,本人当晚远程电话表达祝贺并进行采访。田老在电话中恳切陈辞,他首先感谢家乡人民和《梅州日报》对他获此荣誉的关注。他说:“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布衣老人,多年来,婉辞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公职和荣誉头衔,这次能得到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勋章,对我来说是没有想到过。因为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现在,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大都是政商巨擘和公会魁首。回顾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慈善事业,只觉得所付出的每一笔捐献,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满足和快乐。所以对于荣誉称号,向来秉承‘宁可实而不华’的祖训。”整个采访非常顺利,而且令我颇感意外的是,事后田老又不顾眼疾困扰亲笔书写并寄来了这封珍贵的“家书”。

在香港,田老生前绝不是一级大富豪,捐款总数也不是最多,但却是捐款比例最高的。从1982年开始,他就把财产的80%捐献给了田家炳基金会,却只把个人财产的很小部分留给子女去经营,且这不是可以坐收租金的物业,是需要努力打拼的田氏化工生意。在这个高度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很多人以消费水准作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然而,田老生前每月用钱竟然不到三千元,比香港普通市民的日常花费还少。作为一个生命的过客,即便是百年岁月,我们也会感慨人生匆匆,而我们分明看到,这位老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即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永恒的价值。

如今,再次捧读田老先生的这封特殊“家书”,不禁感慨良多!笔者相信,田老的精神风范永驻人心,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作者为主任记者,全国五好家庭、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获得者)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