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村与“三仙公王”

●罗志平

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传承三百多年历史的星耀火把节是广东省非遗“兴宁上灯”重要活动之一。星耀火把节以前叫“迎灯子”或“擎灯子”,其第一个程序是敬公王。

星耀村每年举办火把节(擎灯子)。   (作者供图)

说到“公王”(有些地方称社官),梅州客家人再熟悉不过。梅州客家地区对公王的崇拜极盛,公王不但是人们意识中的保护神,还是人们祈愿永保平安、消灾赐福的精神寄托。据说公王喜欢住在树上,这样能看清整个村发生的事情。人们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可能就是这说法的来源之一。

星耀村的三仙公王庙坐落在星耀村寨岗山坡上,庙的上边有一棵一百多年的“子灵树”,长得格外茂盛,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庙门贴着几副对联,“公事公心众人办,王恩王德万民思”“公德巍峨千古仰,王恩浩荡四民安”“好人行好心积德,善者做善事修功”,引人注目。

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的“三仙公王”公王庙  (作者供图)

有人曾问,星耀村的公王为何叫作三仙公王?相传很久以前,天庭中的福、禄、寿三位神仙巡游凡间时,发现新坳背(星耀村前称)非常美丽,鸟语花香,恰似人间仙境,便停留游玩,认为非常适合这里居住,肯定会人丁兴旺、健康长寿、家族兴旺,便托梦给罗氏先祖拱台公和拱辰公,拱台、拱辰兄弟二人第二天便按梦中福、禄、寿三位神仙指示,手擎火把来到现在的星耀村,出发前烧香拜请福、禄、寿三位神仙帮助指引,火把所到火势最亮处为新居落成之地。当来到现罗氏祖屋,火苗突然大亮,即定在此地点建设新居。而此地有一公王坛,于是拱辰、拱台兄弟二人便置办三牲香烛纸品,拜请公王让地,烧着香烛纸品。此时,刮起一阵大风,把一团纸球吹起,刚好落到五百米外一棵将军树下,便把公王坛迁移至此,在将军树下用石块建坛。拱辰、拱台兄弟二人为感谢福、禄、寿三仙和公王的恩德,便把村中公王起名叫三仙公王,所以至现在村里人都说星耀三仙公王是三兄弟,置办公王衣都要三件。拱辰、拱台兄弟嘱咐后人在敬祖以前先要祭拜公王。于是,“先敬公王后敬祖”这一习俗便在星耀村罗氏世代相传。

据说,三仙公王坛建成后,星耀村罗氏后人和前来村中走亲访友的人都出入平安。在三仙公王庙,人们除了祈求公王爷保一村平安外,还祈求进财、功名、婚姻、得子、长寿、家庭幸福、旅外平安。后来,村人除了逢年过节要隆重祭拜外,家逢喜事如结婚、祝寿、起新居、迁新居或学子升学等,都要置办三牲祭品至公王坛祭祀。

有关星耀三仙公王显灵之事也有很多传说。有一说是下村一位叫祝香姆的人,为人善良,孝顺长辈,对公王非常虔诚。当时公王树干粗厚,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年轻力壮的后生要爬上树几乎不可能。而祝香姆在拜公王过程中,穿着屐爬上公王树,自由上下。另有一说是星耀村每年举办火把节(擎灯子),从来没有因为下雨而中断过,不论白天怎么下大雨,待到敬完公王,准备出发之时,下着的雨就突然变小甚至停了。

可惜的是,“将军树”在“文革”时期缺乏保护,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次台风中倒下了。称奇的是,这么高大叶茂的公王树倒下,也没有对周围居住群众造成伤害。

20世纪80年代,“爱日楼”罗氏后裔、旅印华侨习时伯号召当地华侨热心捐款一万多元,在原公王坛址建设新公王庙,给前来祭拜群众遮风挡雨。2018年春星耀罗氏宗亲理事会发动村民捐款对公王庙进行扩建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非遗兴宁上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本文刊于2022年6月9日《梅州日报》“客家”版,投稿邮箱:mzrbkj@163.com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