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世相

稿 约

“世相”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折射世间万象。主要设有如下小栏目:生活现场(讲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故事);非常感受(讲述生活中的故事,着重感受,引起共鸣,引发思考);时光隧道(追忆往事)、人生百态(讲述个人际遇或社会人的故事)、真情互动(讲述各种关系,包括家人、亲朋、同事等之间的温暖故事)、口述实录(当事人讲故事,笔录者撰写;侧重故事比较厚重或深刻),众生相(摄影作品组图)等。要求内容真实、真情实感 、语言平实流畅生动,生活气息浓郁,1300字内为佳。投稿邮箱:mzrbbxgs@163.com    

“苦力祥”

●细米

认识“苦力祥”是在一个微信群里,发现每天总有那么一个头像备注为“苦力祥”的人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大家争相抢夺,点开红包却发现金额只有一分两分,惹得众人啼笑皆非。

“苦力祥”是一名兼职跑腿小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配送外卖或其他物件挣点外快。“苦力祥”从来不挑订单,无论是偏远订单、超重订单、要求苛刻的订单或者其他配送小哥嫌弃的订单,他统统都收入囊中并以此为荣,按他的话来说,有订单就有钱,有钱就有饭吃,干嘛要去挑单跟钱过不去呢?!于是乎,只要“苦力祥”抢到额外顺路或者金额大的订单,他总会兴高采烈截屏发到微信群上炫耀:“靓哦,今日又多挣十几块钱!”

时间久了,跟“苦力祥”碰面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路上,阿祥哥驾驭着“突突”作响的老式摩托车,车后座方方正正驮着个外卖配送箱,宽大的工衣在骑行中“哗啦啦”随风摆动,抵近时鸣笛打个招呼,尔后风一样开过,或是去取货,或是去送货……没有订单的时候他也会稍做歇息,蹲在路边树阴下闲聊——四十出头,身形瘦削,举手投足间却不失老练,皮肤在风吹日晒的磨砺下显得黝黑发亮,一双眼睛隐隐闪现着根深蒂固的土生土长农村人的实诚。

倘若问起“苦力祥”的“主业”是什么,他就会在你眼前摊开那一双布满老茧和伤疤的手——这手掌与青筋暴起的臂膀上的肌肉块相互映衬,貌似久经沙场的战士展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建筑工地,挖土、搬运、扎钢筋,两小时150块!”问他为什么不进厂打工或者选择其他门路,起码不会像现在一样风吹日晒雨淋寒冬酷暑,他总会摆摆手甚是不屑地回应:“[~公式~],苦力祥,苦吃苦做,自由自在,野惯哩个!”

知道“苦力祥”有唯一的嗜好,那便是好酒肉,每每配送到深夜收工后,就会找个住处附近的夜宵排档买些酒肉犒劳自己,一啜白酒一啖肉,满嘴油花滋润着干瘪的嘴唇,此刻他感觉人生再惬意不过,他也会把这份终日辛劳后的欢愉通过语音、图片分享给大家:“二两白酒,一盘烤串,一只鸡比(臂),吃完睡目目!”只是“苦力祥”经常是跑腿挣到一百块,夜宵花去五六十。

阿祥哥日复一日在工地和跑腿之间奔忙,似乎自己便是为二者而存在,天造地设。有一次偷偷问起他对将来有什么打算,他一改往常的反应,沉默片刻:“打算?要不存点钱讨个老婆?”话音未落,便发动摩托赶往订单的取货地点,一转眼消失在路口的车水马龙中……

“点赞官”

●周晓凡

前些天,我指着儿子的鼻子狠狠批评了他一顿。明明很简单的一道题,已经讲了好几遍,问他听懂了吗,每次都是点头,可稍微一换题目,就还是出错,真叫人抓狂啊。

讲题的过程中,我的音量一直飙升,用儿子的话说,那是恨不得把楼顶掀翻。我还一个劲儿指责他不动脑筋,要打开他的脑壳看看是不是快要生锈了,那么简单的题都搞不懂。

心里一直窝着一团火,所以晚餐我就简单弄了两个菜,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个凉拌黄瓜。由于我一直阴着脸坐在那里,餐桌上没有任何交流的声音,一家四口都低着头吃饭,就只有“咔滋咔滋”的咀嚼声。

“妈妈,今天的菜实在是太好吃了,我要给你点36个赞,哦,不!是点365个赞!”

儿子突然抬起头来,一手端碗,一手冲我竖起了大拇指,还不停地屈着大拇指的指节点赞,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我愣住了,就在刚刚,我还使劲儿地批评过他,差一点用上“笨死了”这种打击人的话语。可转眼,他却因为吃到了爱吃的菜,带着真诚的笑脸对我说“妈妈,我给你点赞”。

看着他冲我竖起的大拇指,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那个片段:当你用一个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另外三个手指是指向自己的;当你对别人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另外四个手指是指向自己的。

心头的阴霾瞬间散开,就为了孩子的点赞,哪怕是一个点赞,更何况他一点都不吝啬,一下子给了我365个赞呢?

那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和儿子一起读完绘本,听他说完自己续编的故事,我用大拇指在他额头上轻轻点了三下:“真会讲故事,妈妈给你点三个赞!”儿子咧开嘴笑了。

从那天起,他开始给家里的每个人点赞。姐姐洗过碗,他会说:“姐姐真棒,我给你点6个赞!”爸爸下班回家,带他玩了会儿象棋,他会说:“爸爸太厉害了,我给你点50个赞!”

当然,我是那个被点赞最多的人,我帮他检查作业会被点赞,我做饭会被点赞,我给他讲故事会被点赞……我做过的所有事情,都获得了他的点赞。

几天过去,我发现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和谐了,因为在儿子的带动下,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点赞”,也学会了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自从跟儿子学会点赞之后,他作业本上的错题越来越少了,字迹也比以前认真了很多,我也越来越省心了。

原来,我们的生活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纠正官”,而是缺少这么一位“点赞官”啊!

手心里喂鸟

●王 淼

阳光明媚的三月天,我和太太去公园散步。公园有两个大湖,碧蓝的湖水荡起层层涟漪,一群大鹅嘹亮鸣叫,小鸭子互相嬉戏,溅起水花。公园里有推着婴儿车的母亲,有蹒跚学步的娃娃,有骑着自行车的儿童,有遛狗的女士,有慢跑的青年,有手牵手的耄耋夫妻,大家享受着小城的安宁恬静。

我们沿着熟悉的林中小路走着,来到一个小水塘边,看见塘边站着一位女子,她的左手掌心向上伸向前方。

“她在做什么呢?”

“咱们去看看吧。”

走近后发现,女子手掌中有几粒黑色的向日葵籽。原来她在喂鸟。鸟会来吗?

从她身边经过的人都蹑手蹑脚,生怕发出声音。等了一会儿,一只黑白相间的小鸟真的落在她手掌上,啄了一粒向日葵籽,飞走了。

我和太太看呆了,不约而同地想复制这件美丽的事。

第二天,我们带上鸟食,兴冲冲地来到公园,走到昨天那个女子站的地方,照猫画虎,放了几粒向日葵籽在手掌上,伸出手臂。

等啊等,白云空空,不见惊鸿,抬头看看周围的树枝,没有一只鸟,只听见远处婉转的鸟叫,好像在说:“我们在这儿呢。”

于是我们转移到小桥上,太太靠着栏杆将手伸出去。我心里默念着:“来吧,小鸟。来吧,小鸟。”

过了一会,几只小鸟倏地落在我们头顶的枝头上。它们向下看了看,其中一只往下一跳,朝太太的手掌坠下,我喜不自禁地说:“来啦!”只见它忽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又飞上枝头了。

太太对我竖起食指压在嘴唇上,眨了眨眼睛,然后又坚定地伸出手。小鸟们在上面叽叽喳喳商量着,不久,又一只小鸟跳下来,落在太太的手上。它扬起头,看了看,然后低下头,叼起一粒向日葵籽飞走了。太太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怕惊飞树上的鸟儿们,只好用手比了个“V”。

这是只黑帽山雀,它戴了一顶黑色的“帽子”,胸前一个黑色“围兜”,脸和身体是白色的,锈褐色的侧面,灰色的背部,石板灰色的尾巴,喙又短又黑,全身毛茸茸的,身长十公分多一点,十分漂亮。黑帽山雀的英文名字来自它独特的叫声“切克地”。

“你也来试试吧。”太太说着,把向日葵籽倒在我手上。

我将胳膊伸出,成V形,让手掌与眼睛平齐,这样可以仔细观察这些小精灵。不久,一只黑帽山雀闪电似地落在我手上,它的小爪子紧紧抓着我的手指,黑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在说:“我相信你的善良。”它低头啄起一粒向日葵籽,眼睛闪着欣喜,好像在说“谢谢”,接着又低头啄起第二粒。

它在我手上那么轻松自如,好像我们本就是一家人。

一股说不出的欢悦感从手指流遍我的全身,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心房,荡涤了一切烦恼。我感动极了,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感觉吧?谢谢你,鸟儿!

五月

●唐 梦

五月甫始,做了件风雅的事:到十多年前去过的西岩山桐花谷旧地重游。

于是约了一帮文友,从梅大高速大麻出口下来,沿着韩江一路而下,先后参观了位于高陂银滩村的田家炳祖居拱辰楼、位于高陂唐溪村的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祖居中翰第。

途中还参观了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和高陂富大陶瓷博物馆。

到西岩山之前,最有意思的是游玩了网红打卡点高陂三洲村的沙滩。

当日天气出奇地晴好,既没有炽热的太阳,又没有如天气预报说的那样:雷雨天气。

我们带着几分醉意从农家乐出来,只见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早已搭了五颜六色的各种帐篷,大人们男男女女,一茬一茬,围坐着,仰躺着,交谈着,兴奋着,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妈妈们,小孩们,则在临水的沙滩上,在浅浅的河水边,追逐,嬉戏,玩儿,一派多么宜人的风光呵,难怪他们都打趣着说:这是大埔高陂的马尔代夫!

临近傍晚,我们驱车前往西岩山茶乡度假村。

办理完入住手续,晚餐,喝小酒。

晚饭后,人们沿着度假村的道路在茶山中散步,雾霭迷蒙的夜色里,西岩山的晚风一阵阵吹着,虫鸣夜浪此起彼伏……尔后回房喝茶,闲聊,高谈阔论,一点点地消弭着浅浅的醉意。

随后西岩山的夜里,下了整整一宿的大雨。

次日一早,雨水初歇。我们赶忙约伴,携了伞,前往桐花谷。

桐花谷是我们自己起的名字,盖因山谷里遍布着梧桐花,实则为西岩山茶乡度假村的一个木屋度假山谷,离我们住宿的度假村宾馆,不过数百米距离。

十三年前,2009年10月31日,我们夫妇、胜子、冠哥,四个人曾经在桐花谷的木屋住过一晚,当时整个山谷就我们四个人,我们笑称“承包了整个山谷”。

当时已近秋天,晚上山谷的空气沁着清凉,胜子搬出随车携带的旅行茶具,唤大家到溪谷边的大石块上品茶聊天。茶香依依,山风阵阵,涧水潺潺,直至夜色深了,大家方返回木屋休息。

十多年过去,当时清美的情境,依旧历历在目。

回首徘徊之间,已经到了桐花谷门口。拾步而上,猛然出现在眼前的景致,直把我们惊呆了!

早晨雾雨尚未散去,浓稠缭绕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山谷,从目所能及的山腰远处,到近在眼前的溪桥山石,疏疏朗朗散落着梧桐花树,在溪谷的两边,在山石茶田之间,点缀着沧桑斑驳的一幢幢大大小小的木屋。

晨风骤起,远处近处的梧桐树摇曳起舞,低头一看,洁白的桐花落得到处都是,路上,桥上,石上,溪水中,山坡下,一朵朵,一排排,一堆堆,美丽极了!

人们震撼着,惊呼着,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取景,拍摄,摆着各种各样的pose。同行还带了红的蓝的伞,透明伞,作为道具入镜;还带了竹制的精致小篮子,提裙,弯腰,拾桐花……

我们沿着台阶而上,前往察看当年住过的木屋,已显冷落,久未住人的迹象。随后才发现整个山谷的木屋,都已呈荒废状态,有的门窗已烂,有的没了门锁。

大家流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直至早餐的饭点过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桐花谷。

不是所有的过往,都能重逢;不是所有的重逢,都能美丽。但总有一些过往,心心念念,久别重逢之后,总会有轰然的惊喜,以及又一次的难忘。

寻觅

●山峰/摄

宿舍“小炊”

●陈赞发

读师范那时,生物老师曾针对学生反映吃不饱饭的问题,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同学们别老是说自己吃不饱,其实国家是做过科学计算的,每餐供应给你们的3两大米,所含营养已经足够你们的身体生长所需。”对此,我们当然不否认生物老师所说的话的科学性,然而,肚子每天在“叽哩咕噜”地对我们提出“严正抗议”,却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况且,那时的我们十六七岁,当属人生中最需要营养、最不扛饿的年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是男生)在宿舍里的“小炊”便应运而生。

厨具,基本上就是一只煤油炉和一个铝制小羹煲。食物,无非就是煮一点挂面或大米粥。至于调味品,就只有菜籽油和盐。可别小看这人间最简单的食物,对于当时几乎整天处于饥饿之中的我们来说,那可是十足的美味佳肴了。尤其是在晚自习下课后肚子叫得最欢的时候,那些食物简直给了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享受。

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亦乐乎地在宿舍里进行小炊,很快就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学校出于安全与卫生的角度考虑,明令禁止我们在宿舍里进行小炊,为此还安排了值日教师不定期地到各个宿舍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就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我们理解学校的做法,但是,也不能不考虑肚子的“合理抗议”。于是,我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把小炊活动由公开变为“地下”,每当要小炊时,便有同学站在宿舍门口望风,以便及时发现与通报“敌情”。一旦听说有值日教师来了,我们立即把炉火灭掉,迅速把煤气炉连同羹煲一起藏起来,再躺在床上装模作样地聊天或“看”书,从而一次次顺利地躲过值日教师的巡查。

有一次,我在小炊时疏忽大意了,没有及时发现值日教师的动态。当知道值日教师前来巡查时,人家已经快到房间门口了,依照常规操作,那是来不及的了。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乖乖地 “缴械投降”吧!我忽然灵机一动,马上把炉火吹灭,然后把煤油炉连同羹煲一起放进水桶里,再把水桶塞到床底下,最后顺势坐在床沿上,拿起枕头边的小说埋头认真“阅读”起来。

值日教师进来了,他似乎在门口就嗅到了房间里的异常味道,进来后东瞧瞧,西看看,却又没有发现什么,最后只得扫了我一眼,满腹狐疑地离开了。那时,我的心 “扑扑”地乱跳,同时又觉得很好笑,但又只能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绝对不敢让自己笑出声来……

回想当年,小炊虽然是“违规操作”,但却实实在在地让自己少挨了饿,给自己的师范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光阴荏苒,转眼间40年过去了,生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青少年哪里还知道饥饿的滋味。正因为如此,现在的我回忆起当年宿舍小炊的情景,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编辑:黄振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