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报》送梅香来!梅州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谨洲采访李坚真追记

早在1984年元宵节,梅江报社党委就交给我采访这位为梅县地区人民所敬慕的女中豪杰的任务。

可惜,她没有来。

1985年10月8日下午,梅江报社党委通知我,采访这位巾帼英雄的任务还是要我完成。

她,就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坚真。人们习惯称她为李大姐。这是她在当年战争年代姐妹行中排的“座次”,如今,人们还是这样称呼她。



1985年10月9日,作者(右)在嘉应宾馆采访李坚真(中)。

第二天(1985年10月9日)上午我找到李大姐,向她说明来意。李大姐一开口就显示出对记者的关怀:“你们当记者的很辛苦。”梅江报社领导人委托我邀请李大姐到梅江报社来,让大家当面聆听李大姐的教诲。应我们的邀请,李大姐健步来到梅江报社,我把她请进会客室。她一眼望见墙上挂着的《春竹图》,指着竹子高兴地对我说:“我一生爱竹。”接着,她给我讲述了一个画家当年蒙难的情形。她说:“我给这位画家写过一首诗:‘竹笋尖尖出泥皮,谁知藏了多少时。未出土时便有节,直搏云天向虚心。’一个人就是要有铁骨铮铮的‘节’,要有虚怀若谷的‘心’。”

不少人知道李大姐爱唱山歌,喜欢写诗。1985年5月间,我在丰顺县参观“东江苏维埃政府展览”时抄下了李大姐唱过的山歌《重上铜鼓嶂》:小溪出水大溪流,同志姐妹处处有。今日重上铜鼓嶂,来日下县打九州。

这一次,我乘采访的机会,当着李大姐的面背诵了这首山歌。李大姐指着她的左腿,给我解释说:“1928年我在丰顺铜鼓嶂打游击,左脚挂了花,留在山里养伤。伤一好,同志们又把我接回去。这首山歌,就是我重上铜鼓嶂时唱的。”

多少年间,梅县地区的人民盼望李大姐回故乡视察。这一回,李大姐终于乘嘉应大学首届开学庆典活动的机会回来了。在庆祝典礼上,满座来宾、代表以热烈的掌声,要求李大姐讲话。李大姐走到讲台前,用客家话朗声说道:“我怀着非常高兴的心情参加嘉应大学首届开学典礼。我讲四句话,表示热烈祝贺。”她讲的四句话,其实是她《祝嘉大开学》的诗作:文化之乡嘉应州,人才志士遍全球。创建大学为四化,更比前人胜一筹。

有人以为,记者生活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令人神往。其实,记者生活并不轻松。记者自有记者的难处。譬如我,就怕见名人。当接到采访李大姐的任务时,我想,她是一个著名人物,又逢海内外知名人士云集梅县地区,找她的人定然不少,就是整天陪着,也难得开腔的机会。我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时间这么金贵,光靠一支秃笔,难免挂一漏万,况且不少精彩言词,稍纵即逝。如果记录跟不上,人家是中顾委委员,我方便提醒她停下话来,等我记下再说么?出于这种原因,我在采访之前认真拟好提纲,力求届时能有的放矢,在有限的时间里采访到我需要的素材。

第一回采访了李大姐,我心中的疑虑烟消云散。说起也是笑话。当李大姐要我的名片时,我只好如实地告诉她,我没有名片。也许是李大姐已经觉察出我没有带录音机吧,说话速度快慢适中,有时还特意等我记完再说。尤其是我在她下榻的嘉应宾馆采访她时,李大姐极其体谅记者的苦衷,总是和颜悦色地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每当我提起写诗,李大姐诗兴浓烈,精神抖擞对我论起诗来。这是她给我吟诵的即兴诗作《嘉应行》:

梅山劲松千里马。

君子竹,腊梅花,共天涯。

培育人才建四化,

赤子爱国振中华。

她像拉家常一样,给我阐释《嘉应行》的含义。她说:我祝愿梅县地区人民像劲松那样挺立,建设速度像千里马那样前进。梅县地区是华侨之乡、文化之乡。我祝愿祖籍在梅县地区的华侨、港澳同胞,工作在天涯海角的君子们,像腊梅那样经霜傲雪、艰苦奋斗。他们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家乡振兴,中华腾飞!我是“内宾”,你们当记者的不用把“镜头”对准我。你们要把“镜头”对准“外宾”。你们的报纸,要多多宣传他们,好好宣传他们,努力宣传这些“君子竹”的爱国爱乡之情,努力宣传这些“腊梅花”的艰苦奋斗精神!

生老病死,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自然规律。李大姐说,对人生、对疾病,我都是持乐观态度的。

接受我采访时的李大姐已是78岁高龄。她耳聪身健,声音洪亮,健谈好客,有着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长者之风。我望着老当益壮的李大姐,不禁肃然起敬。她是著名的长征女战士。她于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直属机关司令部民运科科长、野战军干部休养连指导员。长征,这闻名中外的壮举,在她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世难忘的印记。她曾给一位在京的记者谈过长征的艰苦岁月。她对在京的这位记者说,长征的胜利,可以说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胜利。长征路上生活非常艰苦,论吃没吃,论穿没穿,但谁也不叫一声苦。记得有一次,大家饿坏了,到附近山上采蘑菇充饥,吃后个个中毒昏倒,经抢救才脱离险情。那时,天上有敌人的飞机,地下有敌人的追兵,前头是高山恶水,缺医少药,还要打仗,时时刻刻都受到死亡的威胁。但是,红军战士没有被吓倒、被征服。李大姐说,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她在长征路上,一路走,一路唱。过金沙江时,她唱道“金沙江水急又深,手牵手来心连心”;过泸定桥时,她唱道“炮火连天铁索桥,女兵抢把药箱挑”;过雪山时,她唱道“脚踏冰雪奔前程,融冰化雪步不停”;过草地时,她唱道“七天七夜只等闲,铁脚踏平烂泥滩”。歌声鼓舞着同伴,激励着战士们去同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

接过对在京记者谈过的话题,李大姐对我说,干革命,越是困难时刻,越要有坚定信念。她意味深长地给我说起她改名的故事。李大姐原名李见珍,那是父母宠爱她,见到她如见到掌上明珠,因此给她起了见珍这个名字。1941年三八节,李大姐要写一篇纪念文章。这一年,是抗日战争极为艰苦的时候,也是共产主义信念极容易产生动摇的时刻。李大姐为了表白自己革命到底的心迹,便用坚真的名字写了文章纪念三八节。“坚真”的意思就是“坚信共产主义真”。李大姐说,见珍是父母对我的疼爱;坚真是我对“共产主义真”的坚信。

即将离梅返穗的时候,李大姐特地给《梅江报》留下诗句:《梅江报》送梅香来,独具一格沁心怀。“三乡”日日翻新页,梅花朵朵向阳开。

李大姐在梅期间,记者曾数次采访她老人家。她详细地分析了梅县地区的形势,再三告诉记者,梅县地区是著名的“三乡”,过去有成绩,今后有希望。通过全地区人民的同心协力,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物质文明建设,都一定会“日日翻新页”,一定会“更比前人胜一筹”。

这是我于1985年10月间采访李坚真的追记文字。37年过去了,有一个人我至今不会忘记。这个人就是当年为我采访提供宽松环境的梅县地委副书记李国泰。当年,在我采访李大姐的时候,只要他在场,他就会对我说:“你是记者,采访是你的任务;我是接待李大姐的服务员,接待是我的任务。你采访,我接待,各司其职,何乐而不为?”我采访李大姐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国泰虚怀若谷、善解人意的领导者风度。

撰文:张谨洲

编辑:黄振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