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语丨莫把“岃岗”作“岌岗”

梅州有许多地方,明明读作“yin4岗”或“某某yin4”的,但却被写成“岌岗”或“某某岌”。

如果用高德地图搜索“岌”字,会找到一长串结果——梅江区的“长岗岌”“曾龙岌”“大岭岌”“雷公岌”“南山岌”,梅县区的“留岌岗”“岌岗背”“石壁岌”“猴古岌”“大古岌”,兴宁的“铜鼓岌”“尖峰岌”,蕉岭县的“矿山岌”“红岌岗”,平远县的“高坪岌”“洋塘岌”“杨梅岌”,等等。其中不少地方的路牌、门牌或居民身份证件等,都把地名写成“×岌岗”或“××岌”。2019年4月,民航局综合司就梅县机场的更名进行复函。按照文件内容,“梅县长岗岌机场”正式更名为“梅州梅县机场”。

实际上,这些“岌”字都是“岃”字之误。客家话中几乎不会用到“岌”字,无“岌岗”一词,只有“岃岗”。

岃,普通话读rèn,客家话读yin4,表示山脊。岃,山之刃也,山的“刃”就是山脊。“岃”是“屻”的异体字。《康熙字典》注释:“屻,《集韵》而振切,音刃。山高形。”

《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四十四》中有记载:“昆仑山。在大埔县西七十里,壤土膏沃,乡人种植姜芋□瓠,厚获其利。俗呼为宝壤。其涉处名天门岃。”(注:□处疑有字缺失。)

由左右结构的“屻”,异化为上下结构的“岃”,这种错构异体书写现象在古代很常见,如今在书法领域仍常见。古人或今之书法爱好者,遇到同一篇幅内同一字多次出现时,会把它写成不同的形态,把一些左右结构的字写成上下结构,把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或左右互换,诸如此类。比如王羲之的“鹅”字写成“鵞”,又如“峰”也可写作“峯”,还有“群”写作“羣”,“略”写作“畧”,“峨”写作“峩”,“秋”写作“秌”,“拿”写成左合右手,等等。

为什么现在人们会误将“岃”写作“岌”?可能是因为以往并无所谓“规范字”,在古籍中,“刃”的字形为“刄”,容易被误认为“及”。也可能只是因为20世纪电子计算机尚未普及、汉字输入法仍很不完备之时,字库中只有“屻”而无“岃”,制作路牌、门牌、证件等的公安、市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不知“岃”即为“屻”,便换了个“岌”字替代。

“岃岗”之“岃”,古时也可能是“崟”字。清代嘉应州一些文人把它写作“崟”。

崟,读yín,意为高耸、高峻。《康熙字典》注释为:“《广韵》鱼今切。《集韵》《韵会》《正韵》鱼音切,音吟。《说文》山之岑崟也。凡地高险者曰崟。”

《谷梁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于殽之岩崟之下。我将尸女于是。’”《五音集韵》:“崟,高险也。”

《杜甫·上后园山脚》诗云:“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小园背高冈,挽葛上崎崟。”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崟,山之岑崟也。《子虚赋》:‘岑崟参差。日月蔽亏。’又杨雄《蜀都赋》,张衡《南都赋》皆有嶜岑字。李善读为岑崟。从山金声。鱼音切。七部。”“岑崟”,就是小而高的山。

不管“yin4岗”之“yin4”字以前是否写作“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过程,现在它已经是“岃岗”了。作为一个固定的方言词汇,“岃岗”已经得到梅州客家人的普遍认同。无论如何,把“岃岗”写成“岌岗”都是较为低级的谬误。而且很容易改正——把梅州地区所有含有“岌”字的地名都规范为“岃”,料无误伤之虞。

作者:张德厚

编辑:杨乔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