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何星亮:泥瓦匠到国务院参事

人物简介:

何星亮,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国务院参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苦难的早年经历

何星亮1956年出生,父亲何梅先、母亲陈进招在家耕田,8个子女中何星亮排行第七。家里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何星亮3岁时父亲病逝,10岁时母亲病逝。童年时期在生产队放过牛,养过猪,学过木匠和裁缝,初中在石马中学就读。初中毕业后回生产队劳动,参加过仙人庵水库加固等工程。

“文革”期间,为挣钱糊口,何星亮和哥哥到梅县石坑等山区挑木炭、柿子、木板到兴宁县城卖。何星亮还经常外出打工,曾到梅县南口瓦窑厂做瓦、挖土、炼坯泥、做瓦坯、砖坯;为驻兴宁县的空军打碎石,把大块石头打成2-3厘米的小石,用于修筑防空洞;在石壁养路段当过临时养路工;到江西万安县修建水库;参加兴宁至龙川老隆铁路修建时穿山挖石、打炮眼和放炮炸石。

1975年,农村掀起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外出打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须被彻底割掉,何星亮无法外出打工。当年秋,他通过在新疆182兵团(福海县)工作的堂兄,到新疆兵团工作,并参加修建福海水库。1977年初,经他表姐介绍来到新疆乌苏县红星农场工作,种麦子、玉米、西瓜和蔬菜。1977年秋,农场又安排他到天山深处修建红山水库。

从新疆考到北京读大学

何星亮从小喜欢文史,虽然在学校只读到初中,家里穷,但从邻居、朋友借来古典小说阅读。许多被视为“四旧”的书,白天不敢看,常借助月光偷偷阅读。何星亮的哥哥新明说:“星亮十分喜欢读书,有时找不到书来读,从供销社买回糖、盐等包装的旧报纸,他两面都要看完。”他白天在农场干活,晚上挑灯夜战,自学各门高中课程。1978年7月,何星亮在新疆乌苏县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总分330多分,远远超过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首批重点大学录取名单在县城各处张贴红榜,惊动全县,第一批录取的都是全国重点大学,全县只有3名,汉族2名,维吾尔族1名,何星亮榜上有名。就在录取通知书到达前几天,何星亮到离住地10多公里的老乡家帮助他们做莫合烟(新疆特有的一种很粗糙的烟草制品),没有回农场住地。发榜第一天,农场负责文教的干部四处寻找,城里的表姐也到农场来,均未找到。发榜第二天,他才听到喜讯,兴奋异常。表姐等人帮他到县教育局申请到北京的路费补贴,买了到北京的火车票,并买了被子和日用品等。

1978年10月,何星亮首次由新疆来到北京,成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在中央民族大学期间,他发奋攻读,博览群书,四年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出过北京城,寒暑假都是在大学图书馆里度过的,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宝库贪婪地汲取养分。除学好各门功课外,读本科期间,他就在全国重要学术期刊《民族研究》《民族语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三篇论文。

从硕士、博士到学部委员

1982年夏,何星亮本科毕业获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中苏边境的塔城地区行署办公室当翻译。7月上旬,何星亮拿着毕业证和派遣证回到乌鲁木齐,后被改派到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到新疆社科院后,何星亮与哈萨克族学者合作撰写和翻译了《哈萨克族简史》等书。

1984年,何星亮第二次由新疆到北京,参加了当年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专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学会会长秋浦和詹承绪、满都尔图三位先生的指导下,转向民族学、人类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1987年5月,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同年7月,留所从事学术研究,并在职学习博士课程,1990年10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民族文化和宗教的研究,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到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议政建言促发展

双肩担责任,一心为国忧。1984年,何星亮在新疆工作期间写的《关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学调查报告》,获得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批示,采纳了当时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解决了相关问题。

1992年6月,何星亮撰写了《关于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若干建议》,较早提出开发西部、在中央设立开发西部委员会、在边疆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在新疆和西藏多修铁路、加强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自然融合、在新疆和西藏推广双语教学、借鉴历史经验等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许多建议逐步被采纳。

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何星亮抽出较多时间从事议政建言工作,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和长治久安研究;二、反恐反分裂反极端研究;三、民族团结和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四、外来宗教中国化研究;五、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何星亮主要贡献有如下几方面:一是撰写了约200多篇研究报告和建议,多数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建议被采纳。二是中央还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研究他的有些建议,如2013年写的一篇关于民族和宗教的问题长篇建议,中央成立8人研究小组专门研究该建议。三是多次阻止有严重问题的教材出版,如2010年和2013年两次建议停止两部有严重问题的教材出版,并获得采纳。四是多项建议促成有关部门制订出台相关的政策条例。五是有些建议被采纳后避免了重大失误,例如,2018年某电视连续剧中关于国家领导人接受民族礼仪的行为严重失实,何星亮看到片头片尾有关片断后,马上写建议改正,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播出前及时改正了失误。六是反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成果突出,多数建议获中央领导批示并得到落实,有关部门还专门给何星亮发来感谢信。七是多次应邀参加中央领导主持的专题座谈会。八是一项建议成为全国政协的考察项目。2008年报送的《关于抢救和保护新疆坎儿井的建议》,受到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并专门组织有关专家赴新疆考察。九是作为全国政协首席陪同代表陪同外国议会代表团考察地方省区,如2012年受全国政协委托,何星亮陪同瑞士联邦议会代表团赴新疆、陕西、广西、广东等地访问。

近40年来,何星亮为国家富强议政,为中华民族复兴建言。40多年来,他忘我工作,几乎没有节假日。中国社科院每年夏天邀请著名专家到避暑胜地休假,他一次也没有参加。尤其是自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以来,每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他都必须列席参加,就制定或修改法律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因此,时间更为紧张。由于工作太忙,他很少回老家,从1984年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后,27年没有回过一次老家,至2011年国庆期间,他才携妻带女回老家与兄弟团聚。

幸福的一家

何星亮所在研究所收入不高,但他经常资助有困难的科研人员。尤其是他于2006至2010年,资助一位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茹仙古丽·热夏提,顺利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业。直至今天,他们仍然保持密切联系,茹仙古丽家有什么困难,何星亮都大力帮助解决。此外,何星亮考虑到部分少数民族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比例较低,多年来,有意识地多招收少数民族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何星亮的成长经历,彰显“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客家人精神。何星亮的家庭是个书香之家,其妻李长莉,1977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8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近代史系,198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社会文化史室主任。在他们夫妇精心培养下,女儿何如佳200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年获文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双学位,2014年赴美国留学。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