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梅州走出村企双兴共赢路!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瞄准公益、产业、消费、就业等领域,因人因企因村精准施策,让民营企业的有限力量发挥最大效应,形成帮扶乘数效应。企帮村、村联企,企业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也不断壮大自身力量,逐渐从“万企帮万村”向“万企兴万村”转变,实现村企双兴共荣。

据悉,至2020年底,我市累计参与帮扶的民企1342家,结对帮扶对接176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覆盖率达100%。在产业、就业、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达3.2亿元,受益贫困群众约37万人。

公益帮扶    扩大惠及面

“沙土路变身柏油马路,村民从旧房屋搬进新洋楼,在宝丽华集团的帮扶下,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的村民朱世发感慨道。记者了解到,58岁的朱世发原来在梅城务工。随着家乡变美、道路畅通,他决定返乡发展,如今已成为雁南飞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在家门口上班。

梅县区雁洋镇,半围龙造型的长教新村藏于郁郁山林中。

据长教村党总支部书记叶华波介绍,自从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结对帮扶长教村,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宝丽华集团筹资1.1亿元高标准建起了凸显‘圆融’文化特色的长教农民新村,完善了老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环村公路、医疗所、自来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以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山旮旯,如今已变成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据悉,宝丽华集团还出资9500万元设立了长教村公益基金,每年收益全部用于村民福利支出,建立了老人福利金和学生奖学金制度,实现了幼有所学、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生活富庶。近年来,长教村获评国家级生态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等荣誉称号,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阴那村具有客家元素的新建民居,与周围优美环境相得益彰。

宝丽华集团帮扶长教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并非个例。塔牌集团筹资在蕉岭县建设了塔牌大桥、塔牌大道、南山大桥等交通建设项目,助力蕉岭完善“外通内联、通村畅乡、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广东鸿艺集团捐资7500万元,建设五华县小都中学、五华县横陂镇第三小学,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广东平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梅州市威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累计捐资1100多万元,推进平远县热柘镇下黄地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扶持贫困户产业脱贫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在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中,我市积极引导企业结合梅州广大农村交通、供水、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的实际,开展公益帮扶,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更多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产业帮扶    扩大增收面

近年来,兴宁市创新工作思路,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培育肉鸽养殖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发展“火车头”。

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生态肉鸽产业成为兴宁市重点培育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兴宁鸽已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说。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共性平台支撑,兴宁市一步一个脚印,已逐步建设和完善了集“种鸽养殖-鸽苗供应-商品鸽养殖-肉鸽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化生产链条。

在梅江区西阳镇直坑村,梅州创意金山文化公司建设的美丽乡村项目——水上琴吧吸引游客前来,助力该村发展乡村旅游;在梅县区丙村镇溪联村,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建设梅州首个“稻鱼共生”示范基地,基地规模500多亩,把田园变公园;在大埔县双髻山蜜柚公园,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指导当地村民种植蜜柚,推动大埔蜜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丰顺县潭江镇凤坪畲族村,丰顺县凤畲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村民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提升制茶工艺,该村茶叶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2000多亩增加至2020年的1.6万亩,年产茶叶40多万斤,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


溪联村“稻鱼共生”示范基地。

记者从市工商联了解到,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发挥资源配置“有形的手”,引导企业找准切入口和结合点,以“项目帮扶”“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一企帮一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产业帮扶,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消费帮扶    扩大市场面

“这些都是来自梅州各县(市、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也是梅州贫困户辛勤劳作的成果,点击下单购买,就是在支持梅州的扶贫活动……”2020年6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消费扶贫活动——梅州市扶贫产品展销和直播带货活动在梅城拉开序幕,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介梅州特色优质扶贫产品,以产品为媒介、用消费搭桥梁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

在过去一年,消费扶贫成为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方式。据悉,我市鼓励民企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帮扶村的产品和服务,并结合梅州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将帮扶活动与农村电商发展融合,全面构建常态化消费帮扶大平台。同时,充分用好“互联网+”,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打开农产品销路。2020年,我市销售扶贫产品总额达45亿元,其中线上15.5亿元,比增32.5%,带动贫困人口5.3万人实现增收。

就业帮扶    扩大稳定面

广东汉光超顺安流蔬菜产业园内,古桂新正在打理菜园。

广东汉光超顺安流蔬菜产业园(以下简称“安流蔬菜产业园”),63岁的古桂新打卡下班后,径自步行回家。“我就住在五华县安流镇长江村,下班后步行10分钟就能到家了。”古桂新告诉记者,自2018年安流蔬菜产业园开园以来,她就在园内上班,负责蔬菜种植、采摘等工作,并顺利脱离贫困户行列。“家里原来有1.5亩地,统一集约给汉光超顺公司、我现在在产业园里打工,一天能有100元收入,比自己种地还划算呢!”

安流蔬菜产业园是广东汉光超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梅州投资建设的种养基地之一。

安流蔬菜产业园副经理张新茂告诉记者,该产业园内共有150多名员工,其中120多名来自周边居住的村民。安流蔬菜产业园是广东汉光超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梅州投资建设的种养基地之一。“我们走的是‘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该公司重点带动转水镇、棉洋镇、长布镇等地富余劳动力就业5000多人,公司按市场价80%的价格向合作农户提供果蔬种苗,并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以市场保底价收购产品,带动1000多农户形成产业联盟,促进农民增收。

就业帮扶,是我市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据悉,我市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人岗精准匹配、实现稳定就业。2020年,我市开展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109012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6253人,全市53180户145032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已全部有序退出。

典型案例

梅县区雁洋镇桥溪村携手宝丽华集团共筑振兴梦

共建绿水青山  共享金山银山

犹如世外桃源的桥溪古韵景区。

走进梅县区雁洋镇桥溪村,记者看到精致的客家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远山含黛、层林尽染,小桥、溪水、山林、民居构成了一幅和谐动人的客家山居水墨画,犹如世外桃源。“自从桥溪古韵景区开发后,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在这里就像人在画中游一样,很惬意。”村民谢素梅高兴地说。

桥溪村是长教村的一个自然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丽华集团”)结对帮扶的一个示范点。2012年以来,通过景区与村庄结合、文化与生态结合、企业与村民结合,活化利用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古民居资源,推动客家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桥溪村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宝丽华集团对桥溪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拆、改、修、建’措施重塑乡村古韵风貌,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内16幢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打造了古民居建筑游览区、山林古道探险游览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项目,使村庄变成景区。”长教村党支部书记叶华波介绍道,同时,注重挖掘客家人文和保护利用自然生态,丰富了文化内涵和游客体验,让村庄增色不少。

2013年桥溪古韵景区开放以后,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吃上了“旅游饭”。记者了解到,桥溪村整个自然村落都被划定在桥溪古韵景区范围内,集体用地被用于旅游开发,因此村民以田园、山林、古建筑入股,每年获得25%的经营收益,其中15%用于全体村民分红,10%用于古民居建筑维护。据统计,桥溪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27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3.9万元。 (文/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广东鸿艺集团投资3200万元新建小都卫生院

村民实现家门口看病

“以前,我们做B超要赶到20多公里外的县城,如今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可以做了,方便不少。”五华县横陂镇长兴村村民张惠贤告诉记者,如今的五华县横陂镇小都卫生院干净漂亮,方便了周围群众就近就医,实现了“大小病都不出村”。

五华县横陂镇小都卫生院方便了周围群众就近就医。

日前,记者走进五华县横陂镇小都村,只见一栋白色欧式尖顶建筑坐落于闹市中,不断有戴着口罩的村民出入卫生院。“我们卫生院开创于1973年,经历3次选址和搬迁,现在的新大楼是广东鸿艺集团有限公司蔡鸿文先生为支持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额投资3200万元新建无偿捐赠给小都卫生院使用。”小都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赖伟华告诉记者,小都卫生院新大楼工程于2019年1月竣工交付使用。该卫生院用地1670.22平方米,大楼占地734平方米、楼高12层,总建筑面积6698平方米,还新增了1台DR、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彩色B超、1台便携式B超,为小都村及周边村镇的百姓提供了更专业、更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目前,该卫生院的病床从原来的9张增至30多张,方便了村民就医。据统计,2019年,该卫生院住院约1200人次,年门诊诊疗约6500人次。 (文/梅州日报记者:李艳良)

文/梅州日报记者:李艳良  吴丽伶  吴海清  陈思杰 

图/梅州日报摄影记者:吴腾江

编辑:杨乔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