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全媒体采风团走进梅州伊利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探寻“冰工厂”高质量发展之道

一根雪糕,是炎炎夏日的“消暑利器”。在梅州高新区就有一家专门生产雪糕等冷冻食品的企业,自2014年3月投产至今,它已扎根梅州8年,累计产量约31.4万吨,产值约24.8亿元,累计纳税1.28亿元,成为梅州市最大型的冷冻饮品生产基地和纳税大户。近日,梅州日报全媒体采风团走进伊利集团布局华南市场的大型冷冻饮品生产基地——梅州伊利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梅州伊利”),探寻这座“冰工厂”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国际标准保障“高品质”

走进梅州伊利一楼生产车间,隔着透明玻璃,记者能清晰看到10多位质检工程师正在实验室娴熟地操作设备。“实验室是我们的核心部门,在这里可以进行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库的176项质量检测,确保食品安全。”梅州伊利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21年,公司获得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NAS认可证书,“这个证书的获得意味着我们的实验室具备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和检测能力,可以参与国际实验室认证的双边、多边合作,所出具的检测报告能够得到全球互认机构的认可。”

梅州伊利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

在生产车间二楼走廊往下看,11条自动化生产线在高速运转,冰淇淋、雪糕、棒冰、雪泥四大类、80多个品种的冷冻食品在这里“诞生”。一旁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生产一根雪糕可没那么容易,至少要历经“四严格”,严格控制原料配比,严格规范机器制作,严格精细生产流程,严格管理微生物。“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雪糕,每一支送达到消费者口中的是同一味道。”

移步物流冷库,但见28米高的10层货架“林立”,6辆冷链货柜车正有序将产品出库。“这个冷库保持在常年-22°运行,最大可储存150万件产品。”梅州伊利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产品出厂到消费终端的口感不因路途而变化,梅州伊利特别在物流冷库到经销商的环节上突出精细化管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质最后一公里”,连产品的码放都有严格标准,必须控制在6层以内,因为过高就会给下面物品造成超过0.1克的承受力。

正是依靠全流程的高标准品质化生产,以及数字化精准系统评估,才实现了梅州伊利产品的高品质输出。

党建引领锻造“强队伍”

“今年过年我在岗不回家!”“我也申请留厂值班!”在2021年春节假期,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梅州伊利的党员们站了出来,纷纷带头取消休假留厂值班,坚守岗位保生产。这支党员队伍都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有的在核心管理层,有的在关键技术岗位。在疫情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时刻,他们化身“突击队”,每日起早摸黑,走在质量检测、设备维护、仓储物流第一线,保障企业各项工作安全运转。

梅州伊利前处理车间,工程师监控生产情况。

梅州伊利在抓好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梅州伊利积极创新工作举措,让党建工作更有抓手、更显成效。“我们与梅州广汽零部件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红联共建协议书》,明确通过国有企业党组织及民营企业党组织共建的方式,实现‘党建共建’,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双方企业共同实现‘党建好、发展好’的目标。”梅州伊利相关负责人说,双方通过举办一系列红联共建活动、列出一份难题共解清单、搭建一批阵地共享平台等系列措施,深入推进“红联共建”,携手同心办实事,凝聚合力共发展,为企业经营和梅州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梅州伊利牢固树立“员工至上”思想,公司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先锋队深入工厂宿舍,广泛听取员工意见、了解员工需求,并对宿舍设备设施进行全方位检查,协调维修好空调和热水管路,不断增强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至目前,梅州伊利已吸纳620多名劳动力,其中约93%员工为梅州本地人,在公司良好的福利保障和人文关怀下,他们辛勤劳动、稳定就业,为公司加快生产、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地企联动共促“大发展”

伊利集团位居全球乳业五强,连续八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也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它的“冰工厂”为何会落子梅州这座山区小城?答案就是地企双方“绿色发展”的共同理念和梅州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行业领军者的伊利,以振兴中国乳业为己任,全力引领整个行业打造“绿色产业链”,推动中国乳业规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正是这样一条“绿色发展”理念,与梅州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绿色低碳生态环境、和谐稳定社会环境高度契合,2014年3月,总投资4.6亿元,占地面积142亩的梅州伊利正式建成投产。

梅州伊利实验室内,工程师对产品进行测试。

“项目自投产以来,一直得到梅州市委、市政府和梅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关心支持,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当地党委政府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原料顺利运抵厂区,确保了供应链畅通和企业生产正常运行。”梅州伊利相关负责人说,来自当地的支持和服务是全方位的,还包括用电用能、高学历人才引进等方方面面。

数据显示,自项目投产至今,梅州伊利累计产量约31.4万吨,产值约24.8亿元,已实现累计纳税1.28亿元。梅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玲表示,近年来,在梅州伊利项目成功示范带动下,园区重点打造食品饮料产业,引进了广州酒家、王老吉、金海康、果乡水秀等食品饮料企业,2021年园区食品饮料产业实现产值在园区占比近三分之一,税收在园区占比近二分之一,有效拉动园区经济发展。

记者了解到,按照集团部署,梅州伊利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再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自动化设备提升改造,届时工厂硬件装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将进一步为梅州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黄山松 黄科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林翔

视频:凌伟文 审核:丘儒

编辑:李舒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